尊敬的河南日报社社长并各位领导:
9月23日,我们从河南日报第6、7《专版》上看到大篇幅的《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崔如琢》的介绍,知道24日他的作品将在河南博物院隆重亮相,同时听说在河南博物院还有一个《同创和谐颂中华》的展览正在举行,我们几位朋友相约要去看看。听说崔如琢是一位书画大师,在国内外都很有名,他的展览一定很精彩。9月24日我们从媒体上了解到,崔大师展览是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开幕式有众多省市重要领导出席捧场,显然十分重视。9月28日我们几位朋友一起到河南博物院看展览。我们先到主馆外的西展厅看展览,这个展览主题叫《同创和谐颂中华》,目的是“弘扬爱国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标题《同创和谐颂中华》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同志题写的,可见这个展览是重要领导支持的。进入展厅我们细心观看,让我们非常惊㤉,这是一个多么好,又是多么重要的展览!展品非常丰富,非常美妙,木化石艺术雕刻又是我们从未见过的。这些展品的思想文化内涵真如一席文化盛宴,让我们享受了美好的精神食粮。我们感谢河南博物院、感谢所有联合举办这一展览的单位,他们为我们组织展出从未感受过的好展览。我们看了看十几天来观众的观后留言,许多人写出了他们的“震撼”,写出了他们的真情感受。几大本留言本都写满了,从未见过别的展览有这样的情况,这些观众和我们一样通过观看展览进一步升腾起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深情!这样的展览,这样的宣传太重要了,人民需要、社会需要!郑州被选为这一全国巡回展览的首站,是郑州人的荣幸。但听说从9月16日开幕展览至今,省市领导没有一位踏进过这个展厅一步,这是为什么?我们不解!
带着对《同创和谐颂中华》展览的深刻感受,我们走进主馆东展厅去参观。映入眼帘的是《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展暨藏《石涛罗汉百页图册》。《大写神州》,这是个多么宏大的主题!据说崔先生的这一全国巡回展览到达郑州已是第十三站,过往在各省市的展览都受到当地重要领导的大力喝彩,百般捧场,难怪被我省市重要领导如此推捧。毋庸置疑,一定更加精彩。我们认真地观看了崔如琢一百多幅书画作品的每一幅。越看,我们越是摇头。《大写神州》,我们不知道他要写的是什么?从他的作品中既看不到神州大地的江山如画,看不到华夏九州的今日风采,看不到新社会的欣欣向荣,更看不到今日中国人民为推进我们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昂扬斗志!看到的只是崔如琢的一些小小的山水花鸟的描绘,而且他的画都是一些零乱的线条堆砌,笔墨的恣意挥洒,色调都比较灰暗,让人感受的是一些朦胧的山啊、树啊、雪啊、风呀、水呀,迷迷茫茫的。这些被吹捧为“民族性、时代性、意象性”、“气象博大”的“大美之境”就是这样的情调吗?我们越看心情越是灰暗。也许,这样的“神州”是崔如琢和他的吹捧者们的情感所在,他们心中的“神州”就是这样;他们的感情显然和我们这些民众百姓是不同的,所以他要用高超的“大写意”技法表达他们的“阳春白雪”。崔如琢醉心于烟霞,他爱画的是雪景山水:大雪、小雪、雪霁、晴雪、融雪、醉雪……《细雨轻烟淡淡风》、《六月清凉绿树阴》、《寒山转苍翠》、《雪景似春华》……这些就是崔如琢所“大写”的用以表达他的“鸿蒙、玄想、自由”和“大气磅礴”。比较可看的也就是那幅《近峰铸铁,远岭多娇》,但那远岭的潦潦几笔,也看不出究竟有“多娇”?至于他被推崇备至的“指画”,展览作品中没有任何一张有新时代的人物,有的只扶着拐杖的古时的山野闲人,或者在茅草亭中或小船里不知所为的旧时代儒者;又或者是小渔船中垂钓为生的渔夫,一些山间小屋、小亭、江中木船的桅杆,没有什么了!新时代的火热生活、万千气象一点都看不到,这就是崔如琢高水平画作的主体!
那个特设的《石涛罗汉百页图册》专厅,布置很堂皇,在前言中推崇备至。固然,石涛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僧。他的山水花鸟绘画艺术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罗汉百页图册,是石涛花了六年时间完成的,四百多位罗汉的描绘在人物形象、动作行为也没有什么奇特,特别是手脚的描绘有很多不合比例,不称大小,令人很不舒服,人物的排列配置,包括配景中的树、石都没有什么奇巧之处,反而有许多是主观的随意性。毕竟是三百多年前的历史上的画家,又是遁入空门的和尚,不可能了解社会,熟悉民众,自然不可能有广大民众喜怒哀乐神情可以借鉴表达,这些都不必苛求。石涛既然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又是经历了三百多年时间遗存下来的册页,也很难得,对这《石涛罗汉百页图册》加以保护收藏,甚至将它出版精美画册,都是可以的,表示对石涛这一历史艺人的尊重。但有必要进行如此大张旗鼓的全国巡展吗?是现在这个时代需要大力推崇石涛这一历史画家吗?还是现在应该大力推广学习石涛在《石涛罗汉百页图册》中表现出来的高超画技?又或者我们的国家社会急需提倡“罗汉文化”?真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慢慢地我们想通了,崔如琢说他的《石涛罗汉百页图册》价值超过十个亿,他需要通过巡展向全国显耀他的收藏财富!
至于2010年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荷风盛世》,总该出点创作的新意了吧?他是画荷高手,对18米长的画幅上布局绘画56朵荷花,不应该有什么高大难度。为北京奥运绘画的百米长画2008朵牡丹或许更有难度。那么用56朵荷花代表中国56个民族总该是新鲜的创意了吧?可惜我们早在2009年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六十年回顾展》中,已经看到多位国画艺术家用56朵牡丹代表56个民族的一幅祝福画,把牡丹换成荷花,实在不是崔如琢令人刮目的创意,不客气的人还会说这是创意的抄袭!
崔如琢是名扬国内外的画家,他的画技显然有他成熟高超的地方。但是说到底,任何艺术技艺,不管有多么高超,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用这种技艺来表达什么样的文化思想理念和价值观,传达什么样的情感!许多人谈到“时代”,那么我们的时代,这样一个历史上无可比拟的盛世,进一步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向何处去,怎样把我们伟大的国家继续向“和谐安定、发展进步”的方向推进?我们的社会充满矛盾,正邪、是非、善恶处处在进行对决,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意志和斗争的决心投入这一战斗?党中央向人民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明确要求。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如何推进它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央有了明确的指示:文化艺术创作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要坚决摒弃“三俗”——庸俗、低俗、媚俗。这要求还不够明确吗?方向在哪里?主旋律是什么不清楚吗?只是崔如琢和他的吹捧者们(包括那些脑袋浑浊的领导)的感情、思想和追求和我们广大的下里巴人不同。
从崔如琢展览会上拿到他们广为散发的《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暨藏《石涛罗汉百页图册》·郑州的精美宣传图册的第84页,我们看到崔如琢今年7月3日接受南方都市报的访问时说的一段话:“我认为,当代艺术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垃圾。当代艺术的风行说明了我们文化的落后。说明我们现在没有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文化现象。”(发表在7月6日南方都市报的文化副刊上)崔如琢这段话什么意思?什么是当代艺术?有人认为是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化艺术,有人说主要是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艺术,总之是新时代的艺术,都被崔如琢判定为“垃圾”!固然,这样欣欣向荣、群芳竞放的新时代艺术,难免有一些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垃圾”的艺术探索,这是很正常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目的是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进步,但崔如琢一个“从本质上来讲”,就把这广大艺术工的努力探索,包括众多优秀艺术创作统统丢进垃圾箱了,这能让人容忍吗?崔如琢说当代艺术的风行说明了我们文化落后。他说的“落后”是落在谁人之后?我们众多文化艺术工的努力创造,今日的文化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发展,空前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事,他说的落后是落在外国人之后还是落在他崔如琢之后?中国的文化是按我们国家人民的需要发展的,是不断进步的,是独立自主的,我们没有必要和外国人去比,只有中华民族的“自我”,才是我们的方向!崔如琢说我们现在没有文化现象的衡量标准。但是早在去年初李长春同志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长文中,就代表党中央发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提出文化艺术创作要“三贴近”,坚决“摒三俗”,这难道不是十分明确的关于一切文化现象的衡量标准?!只是这些衡量标准不合崔如琢心中的标准,因此他要肆无忌惮地否定和抹杀。他大放厥词,非常狂妄,千方百计要用自己的标准来取代党中央的明确指示,对崔如琢这样的“大师”的疯狂叫嚣,我们应该容忍吗?不!!!崔如琢不是站在全国最大多数民众的一边,他没有我们对祖国、人民、新社会的感情,有的只是对“旧日神州”的怀恋。他既然是国内外豪富们的“骄子”,就不能戴我们国家“艺术大师”的桂冠,他不配!我们强烈呼吁,不要再让他的巡回展览在国内进行下去!
走出展馆我们相视而笑,我们都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也热爱艺术,虽然不是书画家,但有我们的评判鉴赏力。我们写几首“打油诗”,作为我们参观这两个展览的观后感:
一、为《同创和谐颂中华》而写:
《同创和谐颂中华》,观众看后人人夸。
众多观众留观感,个个说出真心话!
这一首就够了,如有不信,亲自去看!
二、《大写神州》观后:
1.吹尽艺坛他为大,如看作品写的啥?
浊墨指描无有神,巡遍九州愕华夏!?
2.百多画幅挂得高,线条笔墨乱糟糟!
近峰远岭稍可看,神州风采何处找?
3.艺术技巧皆手段,思想理念是内涵,
指画不见新人物,只有老朽扶竹竿。
以上是我们的观后感,请批评指正。我们很费解,为何如此大肆宣扬这样一个人?现在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众需要什么?媒体和展览场所都是党和人民的宣传阵地,是人民的宣传资源,应该满足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很快就要开幕了,党中央对当前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新闻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也发生很多变化,但无论怎么变,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原则不能变,必须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一个艺术家,如果不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一边,不表达国家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就没有意义。不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就不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杜甫如果没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如果没有《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诗,也不会成为人民的诗人被永远纪念、传颂。
诚然,作为热爱书画艺术的人,他们愿意用书画来表达什么情感,在他们小圈子里去互相欣赏吹捧,那是被允许的自由。但我们的媒体、展馆都是人民、社会的宣传资源,是人民所有的,必须代表人民、宣传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文化艺术,鼓舞他们为我们祖国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我们基于维护河南文化大省形象和声誉的考虑,出于热爱中原家园的感情,也希望重塑“中原大文化”有正确的方向而写了这封信,提出这些问题,希望你们认真思考中国新闻人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如果你们有胆量有底气,不妨在河南日报上刊登这封来信,进行以下问题的讨论:1.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国家社会需不需要推行社会主义文化?2.文化艺术创作要走什么样的路线和方向?3.文化艺术作品应有什么样的衡量评判标准?4.崔如琢真是当今画坛的“英绝领袖”吗?我们期待着。
顺颂
编安!
一群热爱河南热爱郑州的观众(夏里巴执笔)
2011年10月1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