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问我的故乡在那里?我不用说出它的地名,只须说出它的特征你就知道了;就像一说黑旋风,你就知道是在说李逵一样;这也许就应该算是我的故乡的鼎鼎大“名”吧。
我可要说了,你可要听好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现在知道我的故乡是哪里了吧?如果还不知道,那你就真的太0UT了!这就是我的故乡----贵州。
其实,准确的说,贵州只是我的第二故乡。我2岁的时候随父母南下定居,一呆就一辈子。我的历史档案上“籍贯”一栏填写的也是贵州;开始实行身份证的时候,我想把它改过来,单位说要地方派出所的证明;地方派出所说要原籍公安机关的证明,哪里去弄呢,也就作罢了。又不能增加工资,何苦呢?但是,我在我新出版的每一本书的“勒口”处都堂堂正正的写上了我的籍贯---北京,出版社并没有问我要什么证明,只不过是还了自己一个心愿罢了,什么实惠也没有的。
天无三日晴,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了,因为整个地球的气候慢慢在变暖了;故乡是地球之一隅,多多少少也在跟着变化。很小的时候,就听外婆说过云贵川三省天气特点的顺口溜:“四川的太阳,云南的风,贵州下雨如过冬”。
只记得故乡的雨不大,也不算小,特点是淅淅沥沥,好几天下个没玩没了,阴冷、潮湿;二十年前,还是晴天风卷尘,雨天泥满鞋。走在路上,偶有车过,一不小心会溅你一身泥水。有开口骂者,有来不及骂者,也有自己忍气吞声者,反正车子已经过去,你已经奈何不得了。
还记得60年代“串联”的时候,我第一站就乘“666次红卫兵专列”上北京。那是11月份的时候,我只穿了一件旧毛衣,外套是母亲年轻时的一件“人字呢”大衣。到了北京的当天是零下18度,这样的“行头”我居然能够站在清华大学的院坝里看大字报,并没有感觉受不了北京零下18度的猎猎北风。但是在故乡,最多也就是零下4--5度,如果遇上下雨,我这一身“行头”根本无法抵御故乡特有的“凌毛雨”的侵袭!后来才明白,北方干燥,只要无风,看上去很低的气温并不怎么可怕;而故乡因为是山区潮湿,那“凌毛雨”飘洒在裸露在外面的脸、脖子和手上,有像刀子划过一样的感觉。。。
现在,故乡冬季数九以后的雨还是那样阴冷,潮湿,像刀子一样。只是由于物质条件改变了许多,防寒御寒的“名堂”、手段也多了,不再像几十年前那般“苦雨”了;可是,我却落下了一个“怕雨”的后遗症:如果没有必须要办的事儿,只要下雨, 我就不愿意出门。如此,我这一生就没有用过几次雨伞;遇上出门时没有下雨,回家时却下起雨来的时候,我总是采取寄人篱下,等待雨过天晴再回家。。。
故乡的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因为呈酸性,故叫“酸雨”。“酸雨”是由于地面的硫化物上升到空中与水汽、雾等混合后降下而成。贵州有丰富的煤,贵州的煤含硫量又高,千百年来,城镇居民在冬天都是烧煤取暖,煤燃烧后产生的硫化物直上干云霄,这就是贵州多“酸雨”的成因。“酸雨”对地面上的一切动植物、土地和人类都有危害。“低碳”生活,改变生活方式,以煤炭为能源的企业强化环境保护都是改变贵州“酸雨”现状的唯一途径。
当然,故乡的雨也是有功劳的。它为故乡孕育了一个山清水秀的福地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储备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风情黔东南”“凉城六盘水”都得益于故乡的雨的滋养!
近些年来,贵州冬季的降雨量平均不到40毫米,冬季干旱长达近三个月,变成“天无三日雨”了,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古人说,“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如果天失常度,地失常形,“玛雅预言”也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空穴来风!
导致天失常度,地失常形的原因是什么呢?全世界科学家已经取得共识---人类自己的行为。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暴雨成灾;排除各种废气,导致臭氧层空洞,厄尔尼现象发展严重,北极冰川融化缩小,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全世界粮食危机严重,干旱,水灾轮番作祟。。。
我怀念故乡的雨。虽然泠一点,但是,没有其他更多的忧愁和烦恼。。。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