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赵本山有着一种难以表述的情结。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因为,他曾经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快乐,也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不解和失望。听说他因身体状况不佳退出今年春晚,我心里油然而生一股黯然,看来今年春晚注定少了一份期待。可是,转念想来,赵本山退出春晚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或许因此,真就能走出“春晚离不开赵本山”的怪圈。
其实,“春晚离不开赵本山”本身就是春晚的一个悲哀。一方面说明赵本山的小品确实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一方面也暴露出小品艺术的后继乏人。对于小品艺术而言,如果仅仅依靠一两个人的支撑才能上得了台面,那对于这种新兴的艺术种类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也是危险的。相反,小品艺术如果能够像影视剧和歌曲艺术一样,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精彩分层的局面,那对于小品艺术,才会产生更强烈、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我认为,小品艺术之所以形成本山独撑的尴尬局面,作为小品艺术的掌门人赵本山负有一定的责任。我不否认赵本山对小品艺术独一无二的作用,也对他培养了众多小品艺术的后来人深表敬意,但对于赵本山在发展小品艺术方面的抠门是有异议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注意到,赵本山在春晚推出的影响较大的作品,他本人都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而没有一部是由其弟子独立完成的。当然,在赵本山身体力行的情况下,这无可非议。但在赵本山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赵本山本人不知是否想过,能否让弟子们替代自己独立完成春晚小品创作,而自己来做一个幕后英雄呢?
常言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就人的生命而言,赵本山不可能永远占据着小品艺术的舞台,那么,适时退居幕后,为弟子们的脱颖而出做一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有什么不可以呢?我认为在这方面,赵本山真的显得有些过于拘泥了,真的有些不够大方了。当然,赵本山有着自己的考虑,而这种考虑肯定是在市场经济概念的桎梏之下。那么,除了经济概念以外,赵本山的头脑里真的就没有其他方面的东西了吗?比如弟子们的未来发展?比如为小品艺术做更多一点贡献?
我比较喜欢赵本山先前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比较集中的针砭了时弊。而后期的作品,基本沦落为嘲弄生活底层的人们。也就是说,赵本山的作品由先前的集讽刺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而沦落为仅有的娱乐性了,这在他的系列剧《乡村爱情》中也得到了比较鲜明的体现。加之近两年有关赵本山的传闻,我深深感觉到,赵本山已经失去了一位农民的憨厚朴实,而变得有些敷衍趋势了,甚至有些堕落了。
赵本山今后的艺术之路如何走下去,是他自己的事。但作为曾经喜爱过他的一名观众,我还是希望他能够回归他本来的艺术性情之中。那就是时时刻刻不要忘记了自己农民的身份,也不要忘记了小品艺术在针砭时弊方面的特殊作用,更不要在敷衍趋势似的艺术道路上走的太远。因为,这不仅会毁了小品艺术,也会毁掉了自己,毁掉了弟子们,甚至毁掉春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