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赞
李文生
秋风飒飒,百花凋谢,万木叶落。在一派肃杀的气氛中,却迎来了菊花怒放盛开的季节。不论是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还是在广阔平原的田间地头,以及险峰峻岭的沟沟坎坎,到处都可以看到秋菊那蓬蓬勃勃、冷艳清丽的美姿。
如果漫步在公园里的菊花展台上,那一盆盆、一丛丛、一架架造型各异的菊花不仅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还散播着清新诱人的芳香。鹅黄、浅绿、雪白、淡紫、墨蓝、古铜等各色的花朵,争奇斗艳,千姿百态,真让游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了。
菊花,华贵可登堂品展,俗艳在露天野生。它既有雍容美洁的气质,又有耐寒傲霜的品性。它不仅是雅俗共赏的名花,还是能延年益寿的宠物。因为《神农百草经》列菊花为百草珍品,并有“菊服之轻身耐老”之说。
南北朝的医药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说:
“菊花、味甘,无毒,可疗腰痛,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白菊主治风眩,能令头不白。”
据现代营养学、现代医学分析证明:菊花瓣中含有许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在抗氧化,防衰老方面卓有成效,是一般果蔬无法比拟的。菊花是一种强壮神经、清凉解热药,对冠心病、头晕、头痛、四肢麻木,动脉硬化,感冒、喉咙疼痛等疗效明显。常服菊花,还真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哩。
怪不得自古以来,人们就常常流连花前,吟诗赋词,为它大唱赞歌呢!
菊花入诗,最早可能在《离骚》里。诗人青睐菊花,并非是仅仅欣赏它的形态美,而是“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能在很古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尝百草,就知道采摘菊花而食,营养身体了。
陶渊明的诗句中,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诗人也是吟颂菊花的壮神强身之效。
再有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许廷嵘的“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瑕”等等,都算是赏菊咏怀的名句了。
但是,细读咏菊的诗,真正借菊花寄托自己情怀的佳作,我看莫过于南宋的郑思肖和冲天大将军黄巢了。
郑思肖的《题菊诗》是: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坠北风中。
小诗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颇堪玩味。联想诗人的身世,那宁死不忘宋朝,决不向北方敌人屈服的忠贞节操,跃然纸上,谁不肃然起敬呢!
黄巢的两首咏菊诗,更是独占花魁,前无古人,至今也没有见来者。一首是《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又一首是《不等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两首七言绝句,在我国的诗歌史上可以说是傲世独立的另类。两诗都以菊明志,篇篇意境新奇,风格脱俗。诗色瑰丽,辞采雄伟,比喻绝妙。同时,他的诗风十分豪放,大气磅礴,横扫乾坤,充分表现出了诗人要改天换地的凌云壮志和大无畏的气概。
黄巢率领的唐末农民大起义,经过多年的轰轰烈烈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他的咏菊诗却长久地载入诗册,以至今日读来,还能令人心魄振奋,豪气顿生。
大约就是这个缘故罢,我每年都要到花店里采购几盆色彩纷呈的菊花装饰居室的窗台,一边观赏,一边品读黄巢的菊花诗。我是小人物,不气魄,不敢放言菊香天下,能求得菊香绕梁,慰解几丝闲愁,身子骨受活,就心满意足了。况且,秋菊的花瓣开残后,能入药,又可泡茶,正好来滋养我这白发渐生的多病之身。
菊花呀,我真该为你唱一首赞歌的。 可叹手中没有生花之笔,我只能写下这一千多字的短文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