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是一个人的大妓院
——《后宫甄嬛传》与清朝灭亡100周年有感
2011年10月10日 ,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天在我的故乡湖北武昌打响的那一枪,被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因为它挑落了亚洲最大的皇冠,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黑暗的封建制度。从法理的意义上讲,满清的正式灭亡,是 1912年2月12日 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布这个国家为“中华民国”算起。在网上看到这份诏书的影印件,字里行间很是无奈凄迷,“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示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末代皇帝也算客观的面对了现实。
我们已经“共和”100年了,但清朝的阴魂不散。这些年,清宫戏泛滥成灾,不明白那么多的人为何对这一段历史如痴如狂,更不明白那么多人匍匐在清朝的皇权脚下,一次又一次的为他们歌功颂德,是不懂历史还是篡改历史?连满清皇室自己都极力回避的身前身后骂名不断的雍正,摇身一变成了勤政爱民、浪漫多情、玉树临风的美皇帝;还有那将中国的近代史涂满耻辱印记的慈禧太后,因为要表现所谓人性的丰富,也变得绚丽多姿可以理解富有人情味了——真是MM的!
如果歌颂的是秦始皇,还能接受,因为他毕竟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等等;如果你歌颂的是唐太宗,可以接受,想想唐诗,也因为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唐朝是中国最辉煌灿烂的朝代!
满清王朝有什么可歌颂的!难道人们真的忘记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吗?忘了清军得锦州,全城百姓就地屠杀吗?几百名英法联军就可以拿下堂堂“天朝”,一边用枪炮践踏“可歌可泣”的大清王朝,一边嘲笑“东亚病夫”;大清朝赔给了侵略者多少真金白银?难道人们真的忘记了那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历史吗?还有著名的“六君子”被杀事件,我们全都抛之脑后了吗?一位西方的传教士当时就写到:生活在19世纪的中国人,本身就是一场灾难。
所谓的“康乾盛世”,马克思早已定性,那不过是“夕阳的辉煌”;而且,马克思还认为,清朝的皇帝们如果不那么勤政的话,历史倒车滑动的会慢一些,不会那么快拉开与世界的距离,将自己迅速拖入黑暗的深渊。“康乾盛世”将中国的人口从6000万变成了3个多亿,导致了今天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
中国人尤其是男人们对皇权的迷恋、对皇帝的迷信,是我们无法真正摆脱精神上的贫困从而无法进入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其实,我自己有满族血统,我的外婆是满族正黄旗人。但满清覆灭后,他们不再提自己是满人,所以我直到“文革”结束后几年,舅爷的女儿从外婆老家来湖北探亲,告知了这个“秘密”, 我才知道为何自己长得不像南方人。但是这点满族血脉,无法改变我对这一段历史厌恶的态度,我只要在电视上看见那些剃光头、留辫子、穿着黄袍马褂马蹄袖爬在地上磕头的身影,基本上就换台,不看!看了生气!
但前不久我看了《后宫甄嬛传》,因为我首先看到的是女人,因为这是一部属于女人的清宫戏。不记得是从哪一集看起的,几个花团锦簇的漂亮女人们在园子里说着什么,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嘴,竟有些《红楼梦》的范儿,挺文学范儿。而且,那衣饰,那头饰,还有那园子和院子,都很精致到位,音乐也不错。无意间,我渐渐看了进去。当然,一开始看到陈建斌扮演的雍正时,有点郁闷:这哪里像一个皇帝,这完全是个土财主嘛。后来一想,想想那些已被美化了的清朝皇帝们的画像吧,想想道光、宣统那个样儿嘛,不就土财主一个?气宇轩昂、英俊潇洒的皇帝,不过是武侠小说“白发三千丈”式的夸张修饰和我们自己的想象罢了。没准儿这样土老帽儿的皇帝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北京台每天播四集,我们每天都在看什么呢?宫廷+阴谋+爱情,是戏剧的重要元素,也算是百看不厌的套路。我们看宫廷中那些每日纠缠挣扎在一个接一个阴谋中的女人们;看她们如何从入宫时纯美的花骨朵日渐歹毒变态不择手段;看那些女人既被人害又去害人;看她们不管是太后皇后贵妃还是宫女一个接一个悲惨的死去,连狗都不如。据说,剧中有名有姓的嫔妃有24个,死去了17个,还有那些不断死去的皇子和宫人们,连皇帝的亲弟弟这样的皇亲国戚和位高权重的大臣们也不能幸免。
这就是得到了荣华富贵的人们的生活?
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啊!
这是一个怎样恐怖的地方啊!
这个几乎每日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的地方是皇宫啊!进入权力的核心是多少人都向往的啊!可权力的巅峰有时也是罪恶的深渊。
后宫女人们所有的阴谋只有一个核心:争宠,渴望得到皇帝的宠爱,甚至梦想得到皇帝的真情。一旦被皇帝宠幸,身价倍增,鸡犬升天,光宗耀祖,连奴才们也扬眉吐气。
问题是:皇帝有爱情吗?
皇帝宠爱过华妃,宠爱过沈贵人,宠爱过安答应,更宠爱甄嬛。然而她们无一例外的都荣耀万分的得过宠,也悲催万分的失过宠。前三个人都惨烈的死去,当她们死去时,那所有的阴谋都变得苍白空洞,毫无意义,如同她们的生命。在皇宫这个大园子里,就是皇帝一个人的大妓院,除了太后,只要是女人,皇帝想上谁就上谁,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上了哪个女人哪个女人还要感恩戴德欣喜若狂涕泗滂沱。看着皇帝每晚“翻牌子”;看着那些花季少女们被剥光了裹在被子里被抬进寝宫;看见甄嬛们还要跪在皇帝面前一遍又一遍的说着“雨露均沾”,真的很无语很压抑很不爽。
就像我当年看《小妾史》,看到那些男人们为了斗富斗恨,竟活蒸了自己最漂亮的小妾时,真的恨不能长啸一声才能舒放心中的愤恨,更庆幸自己生活在没有三妻四妾的现代的社会。
皇帝哪里有爱情啊!指望“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再加“后宫三千佳丽”的那个大嫖客还能分泌出爱情的细胞那真是活见鬼的事!皇帝的“爱”都是一时性起——杨贵妃的真实遭遇不明摆在马嵬坡!我以为那《长恨歌》式的史诗般的爱情,依旧不过是文人的梦想和文学的夸张罢了!
后宫和妓院的区别是,妓院里是很多男人用金钱来换取女人的肉体,后宫是一个男人用权力来换取女人的肉体。妓女们从嫖客那里换取生存和从良的机会;嫔妃们则从皇帝那里换取自己和家族的生死荣辱。在封建男权社会里,这都是合理合法的存在。而女人,即便是皇宫中的女人,即便是作了太后皇后,也只不过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
甄嬛活下来了,“遭遇”了真正的爱情,且认清了皇帝“爱情”的本质,于是,又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出现了,那就是“复仇”——《基督山恩仇记》般的复仇,一个接一个巧妙的充满智慧心机且大快人心的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粉碎,将那一个又一个的仇人消灭——包括那不可一世的皇帝佬儿,真的有“步步惊心”的效果。
明知道这样的过程及结局都是人为编造出来的,明知道很多的情节细节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比如后妃们怎能和王爷太医们搞出轰轰烈烈的爱情?还给皇帝戴上一顶又一顶的绿帽子?但看到甄嬛和宁贵人将雍正毒死气死时,心中的确很畅快。因为,这就是这部戏成功的地方:看到最后,你明白这皇宫中最坏的男人是皇帝,最坏的女人是皇后,虽然他们的“坏”都有行为逻辑,都找到了“支点”,比如皇后的“爱情”,但依旧不能改变这个事实。看了《后宫甄嬛传》,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样的王朝,怎么可能不灭亡?这样的制度,怎么可能不完蛋?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革命?
据说陈建斌在拍完这部戏后,深有体会的感叹道:还是一夫一妻制好啊!他演了几个月的皇帝都受不了那种勾心斗角死缠滥打,真实的皇帝又怎么样?
这就是那种张爱玲式的“腐朽的豪华”?
看到过清宫真实的秀女照片,那个土,那个傻,那个丑,那个惨不忍睹,令人惊诧:天哪,后宫三千佳丽就这个模样?那个瞬间觉得皇帝也怪可怜的,整日介的和这种后宫女人们撕缠在一起,还要去完成那延续子嗣的神圣职责,不要了老命了!难怪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变成了性无能,这似乎是对历史最绝妙的讽刺——那个最大的嫖客没法儿嫖了!
一部走红的网络小说,改变成电视剧后,让我们看出了儿女情长花团锦簇背后历史深处的阴郁惨烈及深刻。当然,这部剧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认为选择孙俪扮演甄嬛是一个失误。不是孙俪演的不好,看得出她很认真,很努力,只不过孙俪的外形和甄嬛这个人物差距太大。孙俪太阳光太现代,缺乏“樱桃小口小蛮腰”的古典气质,从那张脸上很难看出深宫幽怨的痕迹;年龄也偏大,甄嬛不像剧中设定的17岁到27岁,倒像27岁到37岁;比起演华妃、沈贵人、安答应宁答应这些女孩儿,孙俪在她们面前显得不够漂亮,产生不了艳压群芳“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效果。
大清覆灭100年了,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知道,2000多年封建DNA的力量还很强大,有很多人的思想还蹒跚在100年前。看看我们周围吧,酒叫“迎驾酒”,车叫“帝豪车”,楼盘叫什么“XX帝景”,独生子女叫“中国小皇帝”;乡镇长们修建小天安门,县市长们修建小白宫,都在寻找皇权的感觉,对权力的崇拜依旧渗透在我们的血液中,男人们对皇帝这个大嫖客更是羡慕不已。其实,当个皇帝生活在极权中真的很幸福吗?看看雍正的下场吧,看看那些扭曲变形笑肌僵硬的嘴脸吧!
何况,中国历史上那么多不可一世的王朝今何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