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脑子里忽然蹿出上初中时老师讲过的一个多人删改杜牧诗的故事。
杜牧《清明》诗原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将其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也有人改为“四言诗”: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清代有位文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不精炼。他认为,“雨纷纷”自然在清明时节;“行人”必然在路上;第三句是问句,“借问”就成多余;“牧童”只是被问者,无关大要。因此主张将每句头两个字删除,遂成一首五言绝句:“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由诗改词《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更有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一天,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时吟诵了杜牧的这首诗。张山人久闻苏轼才华横溢,请苏轼将该诗变其形出新,而又不失其原意。苏轼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苏轼仅移动几处标点符号,竟演变成一首绝妙小令。
另外一个故事是改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为
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 。
和尚洞房花烛夜,秀才金榜提名时。
一个是减字,一个是添字。的确都比原诗更精到一些也更有创新。
眼前这首杜甫的《立春》我认为完全可以删改成一首五律如下: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理由是:首句“春日”多余了;二句“忽忆”做作,故弄玄虚;三句不如“高门行白玉”来得洒脱豪放;四句“菜传”也多余、累赘;五句“寒江”可借指代“巫峡”也;六句“远客”与“杜陵远客”在诗中是一回事;可删;七句“此身”完全可省;八句“呼儿”“觅纸”不如自己“取纸”方便。也不符合杜甫的性格;李白诗曰“‘呼儿’将出换美酒”很符合他的豪爽性格。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