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夜晚,总是浮想起郭沫若这个人------上个世纪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曾经的国务院副总理。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很多篇幅,而作品在当代却乏人问津的人。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象静穆的丛山峻岭,
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至于一部分人说历史剧《武则天》是郭沫若拍江青的马屁则更显得无知了,武剧写作于50年代末,于60年代初定稿发表。该剧盛赞了武则天的业绩,突出肯定了她的“民本思想”。讲得是妇女解放,妇女也能顶一片天的故事。60年代初江青还处于“寻常看不见”的状态中,郭沫若吹捧江青?看来郭沫若是先知。郭沫若的确在文革时期写过一篇有关江青的诗,简略如下“。。。。。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的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我们要使世界舞台充满着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学习白求恩那样高尚,我们要做新愚公,把帝修反三座大山投入海洋!”从这首诗反映的情况来看,江青应该是属于无产阶级的一名战士,她主张文艺应该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并且江青还是有些本事的,几个样板戏不是成为经典了嘛?毛泽东的悲剧,或者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革命的悲剧在于:即使战略方向正确,但在战术策略,战术执行者上出了问题,斗争仍可能陷入失败。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反映说明“四人帮”等革命者的觉悟还未超越阿Q,属于扶不起的“阿斗”。而革命者觉悟的提高恰恰是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完成的。在文革中“地富反坏右”这个概念中“地,富,”早已经成为无产者,在策略上应该是教育团结的对象,“反”大部分早已被镇压,扣"帽子"宜谨慎。打击“坏”是任何时期都存在的任务。“右”代表官僚,腐败,修正主义走资派。在这场运动中,尽管集中打击了“右”,但是“地,富”以及知识分子阶层也都被迫走到了对立面。文革结束,“右派”上台执政后,“地,富”,以及知识分子阶层自然是站在“右”的一边了。郭沫若一直站在“左”的一边,自然成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另类”。但是他们在诟病郭沫若时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他们在主观上认为知识分子都应该是在同一立场,所以郭沫若的“左”成了变节,歌颂领袖就是献媚。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失去了2个儿子。老年丧子,悲痛可想而知,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打倒“四人帮”时郭沫若的心情了,请看《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好诗,好词 ,豪放词的绝后之作。比肩苏辛,与毛词共辉映。当然,这也成了诟病郭沫若是“墙头草”的口实。“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华也许不是阿斗,但中国的确也失去了诸葛亮。随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根据其遗嘱,郭沫若的骨灰洒在山西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我们应该注意到,郭沫若用他的遗嘱解释了他一贯的政治立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