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鲁迅的少年世界——读张梦阳先生的《会稽耻》
早就听说张梦阳先生在创作一部以鲁迅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但是读到这本《会稽耻》之后,还是感到颇为吃惊。这是张梦阳先生的鲁迅传“苦魂三部曲”的第一部,写的是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另两部《野草梦》、《怀霜夜》,描述的则是鲁迅1920—30年代的生活,全书近一百万字。现在出版的《会稽耻》,描述了鲁迅从祖父科场案、故家败落到父亲去世、离开绍兴、到南京求学直至赴日留学的生命历程与内心世界。
鲁迅早年的生活,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不陌生,通过《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我们都会略知一二。但鲁迅的少年生活的整体状态是怎样的,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是哪些东西使他成为了后来的鲁迅?尤其是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那么,鲁迅在成长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这些问题,鲁迅研究专家或许耳熟能详,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却是陌生而好奇的。《会稽耻》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少年生活的世界,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家庭,鲁迅的外家,鲁迅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尤其是小说抓住鲁迅祖父的科场案、父亲去世这两个核心事件,描述了周氏家族在事情发展中的生活转折与内心波折,以及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让我们在一个丰富而微妙的生活网络中,看到鲁迅是如何逐渐成长起来的,——他如何形成了坚毅沉静的性格,如何形成了对文学、美术的爱好,如何形成了他观察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如果说作为文学家与思想家的鲁迅是我们熟悉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也是我们熟悉的,那么,少年鲁迅则是我们陌生的,《会稽耻》为我们呈现出了鲁迅的少年时代,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他将来成为“鲁迅”的萌芽。
值得关注的另一点,是鲁迅小说中很多人物的原型也出现在了小说中,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豆腐西施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形象,在真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他们与鲁迅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鲁迅是怎样塑造他们的,这些具体生活中的人物如何成为了典型人物,则涉及到了文学创作的理论问题,值得人们认真思考。鲁迅和他小说中的人物共同出现在一部小说中,给人一种极为奇妙的艺术感觉,他们似乎穿越了不同的时空在此相遇,又仿佛造物者与他的造物共同生活在一起,让我们在世界之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值得一提的是,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已不是简单的人物形象,而可以说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艺术作品中的“赋形”,他们不再仅仅是个人,而显现了中国人性格的不同侧面。鲁迅是如何将个人体验深化为对民族性格的深刻剖析与呈现的?这当然离不开他思想的犀利与艺术的精湛,但在《会稽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之所以能够塑造出这些人物形象,正是少年时期的遭遇让他对世界有一种深切的体验,而对生活中具体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深入观察,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素材,这不仅是鲁迅创作的诀窍,也可以为当代作家的创作提供启示。
正如阿Q等人显示了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一样,鲁迅也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源头与“神话”,鲁迅不仅仅是“个人”,而且是现代中国文化的缔造者之一。作为个体生命的鲁迅如何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化的“民族魂”,这是很多学者孜孜以求的问题,也正是因此,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的“鲁迅传”。但与其他“鲁迅传”不同的是,《会稽耻》以小说的形式切入了对鲁迅生命的思考,张梦阳先生不仅显示了他作为鲁迅研究专家的学术功底,而且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文学才华。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鲁迅家世的细心考订,也可以看到在此基础上的虚构与想象,这些在小说中以典雅、凝重的风格融为一体,让我们看到了鲁迅的生活世界,让我们看到少年鲁迅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