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精心再创造 英雄更光辉——评革命现代舞剧彩色影片《草原儿女》
武缨 伍雁 尹岩 (1975.07.11)
(北京第三通用机械厂 武缨 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 伍雁 尹岩)
骏马在千里草原上奔驰,雄鹰在暴风雨中翱翔,草原新一代在毛丨泽东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成功地搬上了银幕,为我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提供了生动的教材。这部影片所表现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深刻内容,它所塑造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英雄形象,必将鼓舞和教育我国青少年一代,沿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进。影片《草原儿女》摄制者比较深刻地理解原剧的革命精神和艺术成就,成功地进行了再创造,运用电影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突出小英雄对敌斗争的英雄行为,拍好主要舞段和舞蹈造型,把特木耳和斯琴这两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英雄形象塑造得更加光彩夺目。
舞蹈语汇是舞剧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基本手段。舞剧《草原儿女》精心设计了富有时代特点、民族特点、儿童特点的绚丽多彩的舞蹈场面、舞段和造型,生动地表现了特木耳、斯琴两个小英雄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革命英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把舞剧搬上银幕的再创作中,如何既再现舞蹈场面,保持舞蹈段落的完整性,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又能发挥电影镜头富于变化的特长,把英雄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鲜明,这是能否实现“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重要课题。影片《草原儿女》的创作,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通过镜头的恰当分切、组合和景别变化,在保持舞段和动作的完整中,突出了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舞蹈语汇和电影语言有机而和谐地统一起来,充分抒发了英雄人物的革命激丨情,揭示了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
特木耳和斯琴是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特别是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的。影片牢牢把握住阶级斗争这条主线,利用镜头对比所产生的感染作用,强化矛盾冲突,突出了英雄人物在对敌斗争中的英雄性格和优秀品质。比如,第一场夺鞭斗争的处理,影片从反动牧主巴彦毒打羊群引出矛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两个小英雄的形象。当巴彦怀着对社会主义的刻骨仇恨进圈打羊后,斯琴进入画面,随着画外传来鞭响和羊叫,影片以近景表现她愤怒的眼神和力度很强的遮身动作;她从异常的鞭声中,判断出其中必有敌情。影片强调了斯琴高度的阶级斗争观念和革命警惕性。接着以全景完整地拍摄了特木耳和斯琴同巴彦展开的夺鞭斗争,和儿童围斗巴彦的舞蹈;又插入特木耳揭露巴彦罪行和斗争巴彦的武打动作的镜头。这就使矛盾冲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小兄妹勇敢、机智、倔强的英雄性格得到更加鲜明生动的揭示。再如第四场“英勇斗争”,这是全剧的高潮,在阶级敌人妄图夺回刀鞘销毁罪证的严重时刻,集中地表现出特木耳和斯琴不怕疲劳、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影片在处理上始终使两个小英雄居于矛盾斗争的主导地位。用全景保持原舞台调度,完整地表现了小英雄与敌人搏斗的舞段。又在最能揭示英雄人物精神面貌的瞬间,用近景或特写镜头来突出兄妹。在巴彦鬼鬼祟祟上场后,影片用斯琴回头怒视巴彦的中近景,随后又拉成全景,表现斯琴双足尖耸立,左手高举刀鞘,右手用“剑指”直刺巴彦的造型,刻画了她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英勇性格。斯琴被巴彦踢倒后,特木耳冲入画面,发现妹妹晕倒在地,他怒火满腔,勇敢地扑向敌人。当巴彦举刀猛刺特木耳的胳膊时,特木耳临危不惧,双目迸射出仇恨的光芒,镜头推出特木耳狠咬巴彦持刀的手的特写。在这里,移动中的全景和一瞬间停顿的近景、特写的交替使用,突出地表现出英雄兄妹“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原舞剧为特木耳和斯琴这两个小英雄设计了绚丽多彩的独舞、双人舞和舞蹈造型,来揭示他们在毛丨泽东思想哺育下,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境界,为他们在对敌斗争中的英雄行为提供了思想依据。拍摄好这些舞段和造型是塑造好这两个英雄形象的重要方面。影片对第四场中“哥哥发现妹妹的腿冻成了大冰砣子”和“雄鹰”两个抒情舞段的处理,作了精心的构思。当哥哥突然发现妹妹冻伤倒地时,他急切地要脱下自己的毡靴给妹妹,妹妹卧身,盘腿,奋力前爬,阻止哥哥脱靴,镜头推成中近景,表现妹妹焦急的神情:“哥哥,不能哪!再冻坏了你,谁来斗巴彦、护羊群呀!”妹妹匍匐紧抱住哥哥的腿,并把自己的伤腿奋力高扬,势若起而高飞,“雄鹰,雄鹰,展翅上碧空……”高亢雄壮的伴唱声直冲霄汉。这歌声烘托着铜铸般的“雄鹰”造型在一个稳定的长镜头中完成。两个小英雄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交相辉映,迸发出夺目的异彩。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永远鼓舞着广大青少年。影片还力求拍摄好舞蹈造型,在镜头的停顿或运动中,造成新构图,使原剧挺拔、壮美的舞蹈造型更深刻、生动,把英雄兄妹的内心美与外形美统一起来。影片对“兄妹挂红领巾”的造型处理,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兄妹顶风冒雪攀上土坡,把红领巾系在沙柳树上,镜头稍一停顿,呈现出巍然挺立的双人造型:斯琴取“迎风展翅”舞姿,舒臂前指,特木耳做“大弓箭步”,紧携妹妹,昂首仰望树上的红领巾。接着空镜头展现了迎风招展的红领巾,渲染了小英雄的崇高精神境界,突出了他们坚定的阶级立场和战胜敌人的信心。红领巾就是火红的战旗,它指引着小英雄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暴,勇往直前。
小英雄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的思想品质,来自毛丨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浇灌,来自党和人民群众的哺育,小英雄的成长和人民公社这个大集体是紧密相连的。为了进一步揭示小英雄成长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影片精心拍摄了群舞场面。第三场“军民并肩,急寻兄妹”,根据急救亲人的中心思想和精彩的马舞,影片设计了一组组短镜头,又把镜头的节奏和舞蹈、音乐的节奏,以及人们急切的心情都协调一致起来,使舞蹈更加扣人心弦。一开始,从茫茫雪原上点点红灯的全景切成近景,军民手举红灯,催马急驰,一个个迅速闪过画面。之后,把原舞台上的“龙摆尾”调度改置在坡地上,使舞型更鲜明强烈。在表现群舞的全景镜头中,又切入党支部书记苏和举手了望的近景,以及顶俯拍的人民解丨放军战士顶风冒雪救亲人的全景。这些新颖的艺术处理,都紧紧围绕着急救小兄妹而进行。这就有力地烘托出小英雄同党和革命群众的骨肉关系。
着力渲染环境气氛,以烘托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是这部影片的又一特色。影片对环境的描写,紧紧扣住六十年代初期社会主义草原的时代特征,以衬托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英雄风貌。如第二场,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绿浪滚滚,遍地是盛开的鲜花,又特意在前景设置了清澈碧绿的池水,构成社会主义草原一片欣欣向荣的意境。合着“阳光啊阳光多么灿烂,春天啊春天来到草原”悠扬的歌声,小兄妹挥动羊铲,满怀对人民公社集体劳动的热爱,跳起“牧歌舞”,矫健的舞姿通过水中倒影,显得越发活泼、动人。羊群的叫声,更增添了大草原的生机。影片突出抒发了特木耳、斯琴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根据小英雄对敌斗争和对风雪斗争紧密交织的特点,影片通过缓急有致、疏密相宜的风雪的变化,创造出典型的环境气氛,以景托人。如第二场“牧歌”结尾,突然狂风吹皱池水,镜头从水波映照中摇出翻滚着的乌云,骤起的暴风雪渲染了阶级斗争形势的急剧变化。这组镜头组接得很流畅。再如第四场开始时,银幕上没有出现风雪,到兄妹两人睡熟后,风雪渐起,接着巴彦上场打散羊群,风雪逐渐加大,到“英勇斗争”一段,用风雪的浓烈气氛把兄妹与阶级敌人的搏斗烘托得更加尖锐、激烈。为了拍好风雪场面,影片创作人员在技术上作了大胆的创造。采用合成摄影的技巧,把真实的雪花和舞台场面合拍在一起。为避免雪花遮挡演员的面部,他们又作了多次试验,终于收到了成功的艺术效果。
这部影片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个别地方色彩还原不够好,如兄妹身上的红领巾还不够鲜艳夺目。有的镜头有些景物有风吹的感觉,而另一些同时出现的景物却无风吹动,显得不够逼真。
总之,革命现代舞剧彩色影片《草原儿女》的拍摄,遵照“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原则,努力作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为繁荣无产阶级的少年儿童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希望广大的电影创作人员,在进一步学习革命样板戏创作经验和拍摄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影片而努力。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0NzY5MzY4/v.swf
演员:
特木耳(少先队员)———张纯增
斯琴(特木耳之妹)———蔡国波
苏和(党支部书记)———黄民暄
格日乐(特木耳之母)——宋 琛
巴 彦(反动牧主)———吴坤森
【剧情简介】
舞剧《草原儿女》通过生长在内蒙古草原的特木耳和斯琴兄妹为保护集体的羊群,英勇地向阶级敌人和暴风雪作斗争的故事,集中塑造了特木耳、斯琴这两个无产阶级少年英雄形象。反映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代新人,正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朝气蓬勃地茁壮成长。
本剧是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传颂的英雄小姐妹的真实事迹创作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