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作家的“人民意识”,坚持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念,在当今观念纷纭、思想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显得特别重要。当前文艺思潮多元杂糅,惟其对文学“人民性”的淡漠,令人枨触独深。由于对“人民性”在理论阐释上的声音微弱,影响于创作实践也显而易见。贴近现实、深入社会民心之作,显得凤毛麟角,能引起社会轰动者更是淡若秋水微波。咎其原因,或曰受网络冲击,或曰社会人群生活节奏加快无暇读书,这些说法,或许不无道理,但我以为,主要原因尚不在此,而在于文学本身。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化,无论生活习惯如何不同,人们的精神追求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失。作为精神载体的文学,应当是与现在时的人们的思想情感相通的。相通则昌,相悖则衰。文学失去了读者,文学远离了民间,文学变成了圈子以内的自导自演、自舞自唱,由此失去民众的眷顾,自在情理之中。
当今文坛,不难看到创作情态的恣肆与文学作品的缤纷多姿,却鲜见发自真性情、出自大忧患的警世之音!莫说如《水浒传》《红楼梦》《人间喜剧》那种经典的文心建构已如雾中远峰,遥不可见;即如《子夜》《李家庄的变迁》等那样贴近时代、反映社会民生、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也几近式微。追求玄远而以象牙之塔为尊者有之,假借挖掘人性而躲避崇高者有之,惟扎根于民众的心中、想人民所想、见民众所见,从而写出反映人民的实在思想感情之作不多。此者,难道不值得文学界思考吗?
文学需要叙写民众的思想感情,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这不仅是文艺创作的要义,也是时代的召唤。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作代会、第九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是:要时刻在心里想着人民,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人民”二字。心里没有人民的作家艺术家,绝对不可能成为像鲁迅、高尔基、契诃夫、巴尔扎克那样的文学大师!我以为当代作家应当自觉地履行三句话:为时代见证,为历史钩沉,为人民代言。而为人民代言是最为重要的。有了人民才有历史,有了人民才有国家,有了人民才有一切。也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其实,无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艺术家,都是人民的儿子,忘记了人民,就等于背叛。在许多的文艺理论著作中,经常提到“人民性”一词,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写帝王将相的作品,如果不是以人民的立场来反映帝王将相,而是站在帝王将相的立场来写,那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有一个时期,人们热衷于大写、大誉曾国藩,有关曾国藩的小说、传记、言论,传誉于社会,充斥于文林,甚至在全社会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做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话其实是违背时代潮流的,甚至是反人民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范文澜先生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曾国藩是一个儒学造诣很深的地主官僚,同时又是一个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他用自己练养的军队,又借洋兵洋炮之威,来残酷镇压太平天国,残忍地杀害了几十万来自于平民百姓的太平军,换来他“中兴名臣”、“曾文正公”的美谥。可以说,他是效忠于清朝廷的,但不能说他效忠于人民。相反,他是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背叛了人民的!而胡雪岩呢?很简单,他是一个由官府撑腰牟取暴利穷奢极欲的资本家,是一个官商勾结的典型。这样的人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吗?作家艺术家不能被一些虚假的、旁门左道的思想观念影响了自己的思维,要坚定不移地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之本,来指导自己的文艺创作,才能真正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创作观。
确立正确的文化理想,坚定文艺创作的自信与自觉,将社会使命与历史责任真正化为创作的动力,至关重要。这样的动力,需要有思想与信仰的支撑,需要有建立在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之上的忧患意识。古往今来,凡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思想家应当有义务、有责任来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心怀国家前途,关心人类命运,应是作家艺术家最高尚的思想境界。
必须明确,使命和责任是与名利观念不相容的。作家艺术家应当耐住寂寞,不能“一切向钱看”。“一切向钱看”的文艺家不可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与社会生活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中,利欲的膨胀、理想的淡化、人生价值的迷惘,不时困惑着某些人的头脑。因此,谈使命感,谈责任感,谈文艺创作的自信,是不能避开这个问题的。倡导独立思考精神,切忌“随风起舞”,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方可避免歧路亡羊之失。
心里想着人民,非指一定要写工人农民的题材,而是要将人民的思想感情诉诸笔端。为人生前行伴吟,为社会呼唤光明,应当成为作家最高的信念和光荣职责。正如列宁所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