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卒迹》,讲了一个令许多当代人有点儿不太相信的故事,一位叫李二卒的河南农民、党员、村企老板和村党支部书记,在改革开放年代,自己全家富裕了之后,又带着全村一起致富,这在过去的语境叫“大公无私”,在今天,就应该就叫“共同富裕”。
如果我不是有幸这几年走过中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也会对此情节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但如果你和我一样知道了江苏华西村的吴仁宝、山东玉皇村的王金书等这类中国村级大能人大有人在,就一点不会对《卒迹》里演绎的现实里河南西辛庄村的李连成的故事表示怀疑了――他们的故事清楚地告诉我,未来中国人的幸福,在于宏大的制度建设,也在于居中的市场竞争,但最终还是在于微观的人的道德。
电影中的李二卒忠实复制了现实里西辛庄村领导者李连成的生活和情感,他没读过一天书却富有商业天才,他出身底层“冤种”却拥有宽宏胸襟,这部电影最有价值之处,是没有沿用过去简单的市场化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旧路,而是通过李二卒在个人成长和村级执政过程里的一件件小事和一个个细节,找到了建设中国农村美好未来的另一条同样重要路径――即保持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与文化。
李二卒在个人致富之后,带着其它11位同村农民建起了造纸厂,在造纸厂建成并赚了大钱之后,他又说服其他股东,把全厂的股份分给了全村村民。
我想,若这事发生在城里,或者发生在大多数中国农村,事情的结局肯定是另外一种样子,即发了大财的李二卒会将全村没有致富的那些男女老少都变成了自己公司的员工――不是打工仔就是打工妹,但绝对不会是股东,然而即使如此,那些靠他的公司而脱离土地耕作的同村人一样会对他感恩戴德的,这种路径其实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最合理、合法的路径,与此相比,李二卒和李连成在电影里或现实里采取的令全村成为公司股东的做法,看起来甚至与眼下的主流价值观都背道而驰。
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现实正面意义正在于此。
现在,总能听到的一种说法是,中国人的整体道德已经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人们同时又无视这30多年来的城市化,已经将令中国人最可以葆有良好道德的人际关系基础破坏怠尽,好些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居于一个陌生的城市,为生计奔波,为个人奋斗,与之相伴的必然是曾经必须维持在熟人关系之上的良好公德必然的崩溃――我不守道德你又能如何?
别看中国现在拥有全世界最为庞大的城市人口,我相信却没有人能对这样一个小问题给出满意答案。
电影《卒迹》里的李二卒,改革开放8年就赚到了天文数字一样的30万元,他本可以搬离穷乡僻壤成为一个生活富足的城里人,难得的是他自己选择留在了农村,把赚到的钱再次投在家乡,在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里,也有类似的内容,即农村人在农村创业,建设家乡,因之,那些贫穷的家乡人逐渐跟着富裕起来,他们也不必远走城市,因之农村传统的宗族人际关系不会受到剧烈破坏,建立在此熟人人际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更得以保全。
电影里的李二卒所在的西辛庄村全都姓李,而且,尽管经历了新中国60多年的各个社会时期,西辛庄村仍然是全都姓李。
我想说,这种超稳定的农村宗法制度和熟人人际,对当代的中国,尤其是面临崩溃的人际道德,有着极为现实的启发价值。
其实,换另一个角度看,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的一部分,已经或正在从私有制、资本制,演变为奴隶制,即使我们不用例举那些发生在偏远山区的一桩桩黑煤窑之类的事件,就是在北京CBD或者中关村这样高级知识分子覆盖的企业群里,那大老板与最底层雇员之间的关系,能有多少真正的平等和尊重?那表面光鲜的公司关系的背后,又有多少奴隶制一样有意或无意的意识在泛滥。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即使在中国最高知的科技或金融企业里,普通员工们与股东根本不沾边,所以,我真心希望那些拥有高知识背景的老板们,看到一天书都没读过的李二卒可以将自己公司的股份分给同村时,应该稍稍脸红一下,我亦希望,那些奋斗于高知企业却对老板饱含奴隶意识的小白领们,当你们看到这部电影里的农民居然可以获得企业股东身份的时候,自尊心也会受到小小的震动,不要再一直麻木下去。
《卒迹》就这样用如此真实而鲜活的故事和事实证明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可能性,即中国共产党的基层领导人,一定要有本事,还要有信仰,且必须有道德。
也许,从现实的情况看,《卒迹》为中国农村提供的发展样本有超出常规太多的高标准以及难以复制性,但最起码,它让我们确信,今天中国农村若沿现在的路径一直走下去,将非常危险,需要思变和应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