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红色影片《战友》无法公映的现实处境

宗禾 · 2015-04-02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战友》——一部红色励志影片的现实处境

  “我历时五年,耗资几百万拍摄这部影片,就是不想把它做成教育片,我就是要转变现在这种接受正能量教育必须是免费的观念。”电影《战友》的导演艾辛在影片座谈会中说。“观众愿意花一百多块钱看一部狗血片,为什么不愿意花20块钱看革命青年的奋斗历程呢?我就是要拍一部院线片。”

  但现实不如艾导所愿,讲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革命奋斗历程的文献记录片《战友》自在人民大会堂首映以来,已经一年有余,仍没有争取到在院线上映的机会,“现在的票房都需要大范围的广告投放来保证,我们要上院线,就要在公交车上、地铁站里投放广告,这个资金由谁来出呢?党和政府从宣传经费中拿出很少一部分就够了,但我们还是筹不到钱”,艾辛导演说。

  那么《战友》这部电影本身究竟如何呢?3月28日,清华大学时政研究会的同学自费在文图未央厅放映了此片,吸引了王凤生、王传利、欧阳沁、熊义志、吕冀蜀等多位老师以及一百多位同学。电影结束后,七八个学生围着艾辛导演热烈讨论,艾导回答完同学们的问题赶到片后的座谈会时,已经迟到了十几分钟。

  王传利老师在影片座谈会中说,“这部电影有三个优点,一是文献资料丰富,片中的文献资料很多都是极其宝贵的;二是大量使用蒙太奇手法,比一般文献纪录片更具故事性;三是讲个人的奋斗史与时代、与国家民族使命结合起来,格调更高。”

  上不了院线,这部电影只能在各高校、事业单位小范围放映,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欧阳沁提出,此片很有教育意义,希望在党课、业余党校放映此片,“其实,我并不想把这部电影做成教育片。”艾辛导演再次强调,略显失落。

  艾辛:我为什么要拍《战友》

  这是一个流行速食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时代,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是一个为了现实欲望而失去了人类底线的时代。人们在追求各种利益的最大化中几乎忘却了沉重,忘却了悲壮,忘却了思考。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几乎不思考信仰、信念、人生价值等精神正能量层面的问题。

  因此,今天的中国需要重温我们悲壮而苦难、卓越而辉煌的抗争历史;需要重构我们为之奋斗了近一个世纪的信念、信仰;需要唤起我们中华民族庄严正义的文化记忆。

  应该说中华民族悲壮的抗争历史具有巨大的文化传承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重温近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耻辱、抗争与拼搏、崇高与悲壮,这些精神的实质可以给予我们向上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中国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的落后与挨打、耻辱与软弱是我们民族尊严与自信的流逝,是我们数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堕落。

  历史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悲壮的抗争奋斗可以产生先进的文化信仰和信念;可以产生前赴后继的抗争动力;可以产生警示的力量和励志文化。落后挨打的悲剧、耻辱和惨痛教训,催生了中国近代史上前赴后继的民族英雄的抗争奋斗历史。

  历史翻回到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第二次攻进北京。政府软弱腐败,百姓民不聊生。以义和团为代表的民众奋起反抗,各类反清起义不断,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此时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的檄文,这篇文章点燃了当时国人的激情,激励无数青年志士为推翻腐朽封建的旧王朝浴血奋战,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洪流。

  这洪流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撼动了当时的黑暗旧中国。时值朱德14岁(1886),毛泽东7岁(1893),周恩来2岁(1898)。他们的童年是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推翻帝制的硝烟和风云浪潮中度过的。中华民族百年经受的磨难与屈辱在他们稚嫩的心中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在探索和追寻走向民族的复兴之路上,无数仁人志士用血肉之躯唤醒受难受辱的同胞,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争。这抗争如火如荼,这抗争亘古未有!

  半个世纪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少年和他们成千上万的同伴前赴后继完全彻底改变了落后的旧中国,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实现了以前辈“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的中华民族伟大理想。

  历史已经在腥风血雨中翻过了耻辱和惨痛的一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续写了中华民族奋斗的新篇章。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战友》展示悲壮抗争、拼搏奋斗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历史而展示,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民族复兴、和平与发展。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尊重革命先烈生命价值的体现,更是意在凝聚后来人的信仰意识和确立人生价值观。

  信仰、励志是为了让灵魂自觉自省自信自立。创作《战友》的过程,也是创审视生命价值和荡涤灵魂的经历。影片结尾红旗飘飘的画面,是创的对中华民族一代英烈的敬畏。创为此写下了这样的歌词:“红旗带来的颜色,你的鲜艳,我的信仰。”在五星红旗下,对人生价值观的拷问就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平庸的人命只有一条,叫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叫性命、生命;伟大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即性命、生命和使命,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责任!而中华民族的代代英烈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是永生的生命,是后人永远的敬仰。

  在穿越历史的解读中认知历史,在反思历史的思考中传承历史和文化。通过对中华民族悲壮抗争历史的解读和认知,就能更加理解毛泽东早年的追寻与谋求、青年的抗争与拼搏、中年的探索与奋斗、晚年的孤独与忧患!他一生反帝反封建反愚昧,争取民族尊严和民族独立,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为民族谋求复兴;一生坚定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是杰出的军事家,他们家庭出身背景、不同身份的母亲哺育、不同的童年成长环境、不同的青年求索经历,却被同一个信仰吸引,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拼搏,共同实现了缔造人民共和国的伟业,让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 使中华民族从此摆脱屈辱,昂首挺胸的站起来。

  如今三位伟人已经远去了,属于他们的岁月也随之远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他们亲手缔造的人民共和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无论岁月相隔多远,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人民始终相信,伟人们的人格和精神,伟人们的智慧和魄力会穿越历史的烟云,历久弥新。我重温发生在他们之间的那一幕幕叱咤风云、惊心动魄、扑朔迷离、行云流水,浪漫动人的往事,会给我们许多启迪与思考!

  无论人们怎么评价和叙说,历史会还原伟人的本身。只有完全放弃主观情感和想象,才能实现真实历史的还原,才能从宏大叙事中、从说教层面中走出来,去接近历史、还原历史。

  据说黑格尔在评判封建旧中国时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们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它很远。

  孟德斯鸠也曾经在贬低封建旧中国给君主下跪的习俗时说:“解放一个习惯于被奴役的民族比奴役一个习惯于自由的民族更难!”

  如此侮辱性的评价。近代史上经历的国耻和民族危难,催生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悲壮抗争的历史。各种反清起义不断;戊戌变法求新求变;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呼吁强国强国;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中国最有骨气的文人斗士鲁迅,他以他的文笔当投枪,一生专做三件事:一是打公知;二是骂汉奸;三是讽愚民……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杰出代表的精英才俊,从少年时代经历的悲剧耻辱历史中觉醒。他们不屈不挠,引领中华热血儿女前赴后继,续写了惊天地泣鬼神、辉煌、悲壮的民族抗争历史。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战友》正是以鸿篇巨制的气势,以文献纪录的真实还原了这一宏大历史画卷的真实。用信仰、崇高、主流价值观等正能量挑战社会溃败和人性堕落。吸引、召唤当今共产党人和当今青年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呼唤当今青年出类拔萃。

  《战友》成为中国最长的文献纪录电影,上下两部,169分钟,浓缩中国二十世纪的波澜壮阔,浓缩人民共和国的辉煌艰辛,浓缩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的奋斗历程。这是创呕心沥血,坚守坚持历时五年的结果。在信仰、思想意识混乱的当今社会,影片《战友》的面世,会为当今的年轻人在确立人生价值观,选择人生道路等方面打开一扇思考的大门。

  如今,新媒体、速食文化可以铺天盖地,但不能一统天下。戏剧、故事片、纪录片等艺术片类仍以自己的优势傲视群雄。在我看来,新媒体虽然快捷方便,但是快餐速食却代替不了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无限回味。我相信,人类的艺术规律不会被浮躁社会的速食形态所改变,尤其是起源于人类图腾仪式,人类集体体验意识的审美属性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剧场和电影院将始终伴随人类的文明进程而辉煌灿烂,并且成为国家和城市的文化标志。

  影片《战友》中的人物都已经离世,他们留下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档案和还原当年的历史,让我们在解读辉煌、壮烈的背后,也感受鲜血和泪水,也理解伤悲和遗憾。

  从十年前拍摄《走近毛泽东》,到今天完成《战友》,用故事片的理念拍摄文献纪录电影一直是我的追求。让纪录电影回归电影院,回归电影艺术的属性,吸引观众自觉观影,更是我们纪录电影人孜孜所求!过去,一些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受时代的局限性影响,拍摄模式是丰功伟绩加生平,影片风格以历史资料加专家口述为主:以电视专题片的宏大叙事和说教为主,这样影片就会导致所承载的内容必然是大而空。因此,如何避免文献纪录电影的内容概念化,宏大叙事化、说教图解化、画面和解说脱节的政论专题化等等,是创作的关键。文献纪录电影不能仅仅用解说词讲故事,更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现实的角度,有机地再度开发和解读文献历史资料,用历史文献资料,用历史文献资料画面结构故事,用故事影片的理念和叙事风格来讲故事。

  文献纪录电影的创作,我非常认同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创在追求历史本质的真实、历史文化精神的真实时,应着眼于挖掘历史本身的真善美,着眼于体现人类的共同理想,同时又代表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性格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精神。影片充满了人性的思考和人文关怀。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代表的抗争、奋斗、探索、牺牲精神,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先进文化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这种历史文化精神和今天时代的需要是息息相关的。它反映的历史,晓喻的是现实,呼唤的是未来,是一种真正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文献纪录电影《战友》的创作过程,是文献影像资料运用电影艺术元素创作的过程;是运用电影艺术风格和叙事手段再度开发历史影像资料的过程;是用纪录的真实、解读的真实,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全方位历史还原的过程;;是文献纪录片电影的真实历史叙事完成审美真实的创作;是将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人物人性化、情感化和普通化的审美解读。通过历史真实的还原表现他们在伟大中普通、在普通中伟大的亲民形象,给带有政治色彩的沉重、严肃的文献纪录电影以鲜活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纪录电影《战友》的创作内核正在于此。

  因此,《战友》上映后,广大观众不仅充分肯定了影片的成功,而且认为《战友》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好作品。人们在评价这部影片时,使用得最多的词语是:“新颖”、“精彩”、“很感人”、“构思技巧”、“使人感悟”、“时代感强”等等。观众普遍认为该片的叙事风格所讲诉的故事很感人,语言表现力很有深度和力度,尤其是环环相扣的语言表达勾连力度和高度的概括,使影片起承转合很清楚,并能够点燃观众的激情。正是创的用心,才使影片故事性强,艺术风格清新流畅。

  影片《战友》叙事结构采取大结构的跳跃又有立体关照,所体现的叙事性较强,清楚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与三位伟人的特点和追求。通过影片使人感受到,伟人是时代造就的伟人,也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平凡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个人嗜好、优点缺点。《战友》用珍贵影像资料所表达的冲击力告诉人们,他们是最真实的人,是民族之骄子。

  《战友》一片避免了把其拍成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或者功勋片、成就片等等,而是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客观唯物主义的眼光,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领袖参与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重点讲诉三人半个世纪的追求、半个世纪的友谊与合作,共同建立人民共和国建设国家的故事,把视角和表现主题选定在三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求索和拼搏。通过对现有文献历史资料和影像资料的再度开掘,客观讲诉三个伟人精彩合作的故事,他们是最成功的事业的合伙人。通过三个伟人的探索与追求以及人生价值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教育意义非常大。

  我想用诗人汪国真的诗来结尾:“因为向往,所以选择了远方;因为无可依靠,所以必须选择坚强;在前路渺茫的时候,也不放弃希望;在孤立无缘的时候,靠信念支撑前行的力量。”

  (是国家一级导演)

  《战友》:一部引导心灵的电影

  :郝一星 艺术评论家、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 原载:新影网

  尽管影片有近三个小时的长度,但观影时并不觉得冗长,没有丝毫的沉闷感,反而是一气呵成,看完感到很激动、很兴奋,许多感受涌上心头。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该片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亮点、看点。 

  第一个亮点是立意新,视角独特,叙事有策略,清晰、流畅。

  说到《战友》的立意新,首先是新在影片的片名。从战友的视角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事业奋斗终身的伟人,围绕伟人间的关系和奋斗历程又引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群体,他们志同道合,他们心心相通,他们是铁杆战友。从开篇到结尾,整个影片充满了战友之间的同心同德,同甘共苦以及深厚的战友情谊。因此感觉这个片名既独具新意又独具视角。

  其次,《战友》的立意新在选材的精心和视角的独特。《战友》一片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作品的是没有拍成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片或者功勋片、成就片等等,而是用一种独到的历史眼光,客观唯物主义的眼光,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领袖参与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重点讲述三个中国少年和他的战友们半个世纪的追求、半个世纪的友谊与合作,共同建立和建设人民共和国的故事;把视角和表现主题选定在三个少年如何成长,如何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求索和拼搏。通过对现有文献历史资料和影像资料的再度开掘,客观讲述三个伟人精彩合作的故事,让后来人看到,他们是最成功的事业合伙人。

  再就是《战友》的立意新在独具匠心的叙事方法和叙事策略,使影片清晰、流畅。影片开篇,导演用诗化的文字和诗化的画面把历史由远拉近,引出中国版图上三个英俊少年出生地的自然地理三角关系,以及后来三个少年为国家为民族拼搏奋斗形成的中国政治铁三角关系。紧接着又引出三个人与三种花,再由三种花引出整个影片的定位词,这不仅彰显出导演的艺术风格,也让人感受到导演独到的叙事策略和叙事功力。观影后该片诗化的语言时常在耳边响起,诗化的画面时常在眼前浮现:

   他诗情画意爱梅花(梅花和毛泽东)

  他心清情柔恋兰花(兰花和朱德)

  他情深意绵依海棠(海棠花和周恩来)

  他们生于不同的家庭

  他们有着不同的童年

  他们共举同一面旗帜

  他们共走同一条道路

  他们共创同一个伟业

  他们实现同一个理想

  他们同于1976年相继辞世

  他们生死与共为战友

   第二个亮点是有机地驾驭和用活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把资料再度开发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导演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把碎片式的历史资料巧妙地加以二度创作,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这些流动的历史镜头组接起来,把今天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带回到历史现场。观众随着历史画面的移动,进入到影片的主题故事叙述,通过生动的画面,浏览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历史时空,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这里仅举两个实例。

  对于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社会的那段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屈辱岁月,影片通过一组历史影像资料以及音乐音响予以再现,除了那些其他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资料画面,导演特别选取了一组很有冲击力的镜头:八国联军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外国士兵的铁蹄横行在故宫门前,拿着枪驱赶同胞;把国人当棒球打,还揪着辫子砍下中国人的头,然后用人头欢庆胜利。这组血淋淋的镜头胜过一千句教科书式的文字表述。

  影片中还出现长江里一艘艘外国船舰的镜头,中国的劳工纤夫赤身裸体为外国人拉纤,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命悬一线,看得人心发酸。面对这些真实的历史,不用说一句话,观众就会鲜明地感觉到什么是民族屈辱,看到过去的中国竟是如此愚昧落后,中华民族竟是如此的受尽欺凌,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个中国少年成长背景烘托出来,使得影片很具冲击力。

  还有一组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影像资料,据导演说,这些资料是从国民党政府当年拍摄的所谓“剿匪”的影像资料中挑出来的。以前的影视纪录片在表现这段历史时,由于没有任何真实镜头的支持,只能用空镜头,或用油画、三维动画,或模拟情景再现加以处理,观众看不到红军反围剿的真实画面。而《战友》这部片子里,观众不但看到了,而且还是从国民党军进攻的视角看到了红军反围剿的悲壮与气势。从这些画面上士兵的装备和攻势,就能想像到红军面对的是强敌,进而想像得出战斗是多么激烈残酷。观众自然就会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真是历经曲折磨难,最后的胜利来之不易。这组镜头填补了那段历史的空白,弥足珍贵,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个亮点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历史人物的把握别具慧眼。

  导演在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背景中,既客观又巧妙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人是怎样风云际会,成就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的。在上集《求索·新青年》中,导演把历史镜头聚焦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凝练简洁,效果极佳:一方面展现出那个四分五裂时代的动荡激越,一方面交代了他们三人各自不同的经历。这一亮点让我想到,以前此类影视作品很少涉及的领袖人物的禀赋、性格、气质,乃至家庭出身和个人的情感世界。而《战友》恰恰是充分地用结构的力量,把三个杰出的中国少年的第一次聚首表现得非常精彩,让观众清楚了领袖的成长与奋斗除了自身的个性,还与波澜壮阔的时代相关联。与此同时,导演还用比兴手法,以梅花、海棠花、兰花,分别表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性格和品格,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与命运结局,也给整部影片增添了诗意。尤其是三种花所表达的三位伟人的婚姻爱情与他们的价值取向相融合,充分再现了伟人崇高品德和浪漫情怀,给观众带来无限的遐想与震撼。

  于是观众便看到三个普通的中国少年怎样的拼搏、探索、奋斗,怎样的相互吸引,同心同德,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志同道合的战友;通过他们通力合作改变了中国千疮百孔的旧貌,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迈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看过影片《战友》后,观众就有了形象的感受和认识。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一代人亲身经历了民族危亡、外忧内乱、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动荡,凭着一腔青春热血,毅然投身于社会变革,在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百年悲壮历程中,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支起了摇摇欲坠的神州大地,被压迫被奴役的中华民族终于挺起了带血的胸膛,扬起了不屈的头。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人们回顾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一代中华儿女将特别醒目,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人,他们的生命之光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因此,影片《战友》也会成为史诗性的记录与再现。

   第四个亮点是《战友》的解说文采和语言表述很精彩。

  《战友》的叙述语言既有感染力还有一定的深度,既具文学性又通俗易懂。尤其是开篇,用“意恢宏,境博远”引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诞生了一支为劳动人民打天下的军队,他们领角挂红旗,头戴红五星,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们为工农红军。”这种既通俗易解又很文学的语言有一种无形的穿透力,准确、高度地概括了诞生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意境和纯洁品格。

  再比如讲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的时候,当时参会的代表们认为毛泽东是个书呆子,影片就围绕书呆子往下讲,转而概括说毛泽东并不是书呆子,而是善于把书用得很活。又比如说,影片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工农大众透过红军高举的镰刀斧头大旗,看到了大旗的前面是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所梦想的金光大道。文章写到这儿,不由得摘两段解说词再度回味一下。

  “红军所到之处,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和无产者,从红军和共产党人的行动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当红军高举的那面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新中国。”

  “这是人民的力量,这是民族的复兴。他们鞠躬尽瘁为人民,领袖与人民就像鱼儿和水永不分离。从青春年华到黄昏暮年,从延安的创业岁月到北京的励精图治,他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永远的同志,亲密的战友。他们掌上百万兵,心中人民情。”

  这类精彩的语言细节在影片中很多,正是这些精彩的语言细节和画面细节串起了整个影片的整体精彩。影片的语言有一种无形的张力,在叙事的大跳跃中环环相扣。因此,《战友》的这种语言勾连力度不仅让人感觉结构很流畅,而且彰显出创很有观察力、表现力以及把握结构的能力。

   第五个亮点是影片中通过三种花的艺术表达,再现领袖人物的情感真实。

  在影片中,导演独具智慧地用三种花作为叙事象征,把主人公的婚姻爱情和观众的情感推向高潮,这是文献纪录片的一个叙事创举,也是最出乎意料之外的打动人心的精彩之处。

  影片把海棠花与周恩来夫妇浪漫的爱情和婚姻连在一起;把朱德元帅喜爱兰花与怀念夫人伍若兰勾连在一起;把毛泽东的诗词《咏梅》和他怀念妻子杨开慧勾连在一起。这种来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的艺术还原手法用在文献纪录片中很鲜见,起到了非常震撼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还有杨开慧在狱中写“偶感”怀念丈夫的情节感动了很多人,观影场上一片抽泣声。人们从影片中的许许多多这些精彩细节中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什么走向革命的道路?为什么寻找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为了理想,他们以及他们的亲人做出怎样的牺牲?看了影片以后不仅心灵受到震撼,而且能点燃人的激情和理想之火。

   第六个亮点是《战友》运用故事片的理念和故事片的结构叙事,影片结构既有大的跳跃又有立体的关照。

  《战友》把中国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个伟人的人生奋斗、理念结合起来,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并通过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和一连串的感人细节,对他们三人的人格、性格、品格用故事片的结构手段娓娓道来,精彩叙述,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和表达,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总体高度,巧妙地概括、提炼出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和三个伟人的结合点,并将这个核心点通过艺术手法真实地放大,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影片的创作是成功的。

  影片的叙事结构围绕开端、铺垫、冲突、悬念、高潮、交锋、结局等故事片的创作理念,把三个伟人以及相关人物的性格、秉性、追求、理想、坎坷、命运结局等等表现得非常精彩,被观众誉为一部像故事片的文献纪录电影,能为人们打开一扇思考的大门,这也是影片最成功之处。

  影片《战友》还有许多的感人情节和细节,这些精彩的细节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个少年出身于不同的家庭,为了振兴民族大业,他们各自求索,如何被同一个信仰吸引;如何第一次聚首;如何风雨同舟;如何对外战胜蒋介石、汪精卫的打击,对内经受张国焘的叛变;如何携手共创新中国。等等这些精彩点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例举了,观众可以通过欣赏影片自己去感受。透过影片为你打开的一扇又一扇经典之门,去寻找和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

  总之,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战友》的上映如同中国电影一股东风,在当今影坛奢靡做作的团团雾霾中露出了一角湛蓝的天空,引导心灵飞向高远的境界,人们可以在迷雾中看到方向——啊,原来人可以这样活!于是,在观影后的当天,我便写出了我的感受发给了导演。

   大型文献纪录片《战友》观后

  其一

  不堪回首旧山河,血火刀兵苦难多。

  多少英雄多少恨,神州夜漫泪滂沱。

  其二

  惟楚有材始信真,男儿叱咤荡乾坤。

  雄才大略回天手,五百年来第一人。

  其三

  淮安巴蜀两奇男,际会风云写沧桑。

  四十年来人渐远,犹闻战地黄花香。

   (本文内容综合自水木新风微信公众号等)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