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以95岁高龄在伦敦逝世的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巨匠。本书序言中,霍布斯鲍姆开门见山地道出,“本书讲的是一个社会的艺术和文化的遭遇”。这些遭遇发生在20世纪,其中混乱的上半世纪又占了绝大部分。
霍布斯鲍姆考察了20世纪文化和各式各样新的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从共产主义、极端国家主义到达达主义,再到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之间的冲突与对抗;从文化的角度解读现代世界史。霍布斯鲍姆始终满怀热情,从不故作感伤,自由无碍地广泛论及诸如古典音乐、美术、摇滚乐、雕塑等众多议题;记录“自由知识分子”黄金时代的逝去,讲述被遗忘的重要人物的个人生活,分析艺术和极权主义的关系,并剖析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超现实主义、新艺术运动、妇女解放,和美国牛仔的神话。
毫无疑问,霍布斯鲍姆的学识极其渊博广泛,文字也极具哲理性。作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霍布斯鲍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与艺术发展给予了严厉批判。“按照逻辑,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文明必将摧毁其自身的基础”。霍布斯鲍姆将原因归咎于少数人的精英政治,同时又认为,过度推崇的商业化,会进一步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特别会对传统文化本真的传承构成挑战。这在今天仍能找到“注脚”,那些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的文化,无不面临着生存困境。
尽管霍布斯鲍姆并不完全反对市场化,甚至也不完全反对文化的市场化,但同时又认为,“文化的利益如同社会的利益,不能交给自由市场处置”,“严肃的文化和高成本的艺术不可能靠市场维系生存”。言外之意,更注重提供精神产品的文化和艺术,并不必然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往往需要公共资源的大力扶持。对于这一点,各国似乎没什么太多例外的认识,真正不同之处在于,一些权力为达到某些目的,在本当义务为文化和艺术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同时,刻意夹杂着一些额外的诉求。本应当自由并包的文化,一旦因为利益而受到挟持,并包的特质难免受到排斥打压,文化极可能从一开始的变味最终堕落为变质。
还有一个突出现象也能充分说明权力与文化之间的所谓关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公共场所出现大批渲染权力或个人的雕塑,其目的无非是“权力动员艺术和民众制造公共戏剧效果”,霍布斯鲍姆讽刺这是“权力的艺术”。虽然这些伪文化现象曾盛极一时,但由于这些表面繁荣的背后,并不是顺应文化自然发展规律的结果,所以,“那些政权的垮台也意味着这种手法随之消失”。
在所有文化现象中,艺术可能表现得更为极致。一个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成就辈出的时代,并非是资本发达的时代。过度物化的社会,虽然可以空前满足人们拥有物质的快感,但更显“清苦”的精神追求却往往会被忽视。艺术家是思想深度广度的拓展者,这种拓展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带有美感的。这种美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外在美学,而在于精神层面的丰富营养,这显然是权力无法企及的。文化本是大众习惯的沉淀,是生活本真的折射和传承,理想情况下,文化与权力本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过远,文化将可能遭到严厉打压;一旦过近,则可能因为“权力的文化”而变得乌烟瘴气。
本书是从文化角度窥探20世纪社会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指出,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霍布斯鲍姆却认为,创造历史的不仅仅有人民,还有知识分子。虽然历史上知识分子扮演了许多突出的角色,甚至在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有着突出的身影,但“只靠勤于思考的知识分子是无法改变世界的”,“改变世界需要普通人和知识分子建立起统一战线”。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筋骨与血肉”。当我们回首20世纪特别是上半世纪时,无法回避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在这样的重大事件中,一方面文化遭到空前摧残破坏,另一方面文化又表现出不被剥夺的顽强生命力。某种意义上,一些杰出的文化成就,也是不愿屈服权势的伟大结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