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护法》
由不思凡执导的动画电影《大护法》虽然受制于宣发和排片因素,未能在登陆院线之后引发大规模的观影热潮,但它却在7月中下旬的网络舆论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影评人和网友围绕这部电影形成了两极分化的评价。喜爱《大护法》的观众盛赞它内涵深刻、发人深省,风格独特、令人神迷;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评论者指出,这部电影无论是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还是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瑕疵。
诚然,若以好莱坞动画或日本商业动画的标准来衡量,《大护法》的完成度的确较低,其工业水准与同期上映的国产奇幻电影《悟空传》相比,甚至是与两年前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相比,都可谓相去甚远。但即便如此,笔者在此依然要提出,这部电影对于中国动画行业来说,具有特别值得肯定的重大价值,其价值并不体现为引领或助推某种行业主潮,而是在于它的开拓性意义与启示性意义之上。
“成人向”动画:中国动画产业的重大缺失
作为一部在缺少分级制度的国内商业院线全面公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最为突出的特征显然是其自我标榜的“限制级成人向”的定位。
《大护法》的出品方在电影宣传海报和预告片结尾处都打出了“PG-13”的分级标识,这一标识来自美国电影协会的电影分级制度,它既是对观影者的一种提醒——这部电影包含有“不适合13岁以下的儿童观看的内容”,也是对购票者的一种建议——13周岁以下的儿童若要进入影厅,应当在家长的贴身陪同与“特别辅导”下进行观看。
《大护法》
由于中国目前尚未推行电影分级制度,因而,“PG-13”的标识其实是《大护法》片方的“自主分级”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主分级”绝不仅仅是《大护法》的宣发团队试图借此炒作的一个营销噱头,而是确实与编导的创作意图、影片的风格定位相吻合的。恶托邦的世界观设定、浓烈而诡谲的暴力美学甚至让一些观众惊呼:按照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级标准,大护法怎么也应该被分到“R级”才对——也就是17岁以下的观众需要在家长或成年监护人的陪同下观看!至关重要的是,《大护法》以其瑕不掩瑜的内容试水与形式试验,让“成人动画”这个概念成为舆论关注和热议的公共话题,也让“成人动画”这种制片方向赢得了更大范围的公众认知与社会认可。
长期以来,关于“动画片”这种艺术门类,中国社会一直都流行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和僵硬成见:“动画片就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可不能‘少儿不宜’”。当然,这种将“动画”艺术与“儿童”受众相绑定的主流观念,以及由此生发出的以“低幼向”作为动画产品主导倾向的生产实践,是在颇为复杂的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它与中国的动画爱好者实际构成、动画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位,这种错位同时还关涉到监护人制度与义务教育制度当中微妙的权力关系,关涉到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与他们的师长之间永无停息的信息权争夺,进而关涉到新媒体时代“数码原住民”与“数码移民”之间的文化代沟问题。这一现状的改变需要时间,也需要不同代际、不同人群之间增进交流与理解的漫长努力。
无论如何,上述这种简单粗暴的主流观念对中国动画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桎梏,它犹如一道虽不成文却又始终或隐或显地发挥效力的“精神紧箍咒”,禁锢着中国动画的题材拓展与表意潜能,这使得中国的动画市场长期充斥着《喜羊羊》、《熊出没》那样的“低幼向”动画产品,却始终缺乏高质量的“全年龄向”动画作品,更遑论所谓的“少儿不宜”的“成人向”动画作品。
《喜羊羊》、《熊出没》
若以邻国日本的动漫产业为参照,中国动画产业在这方面的缺失就显得更为明晰。日本的动漫产业不仅出品了大量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萌系动漫”、“燃系动漫”,向全世界出口了许多脍炙人口、老少咸宜的“全年龄向”作品,而且还创作出不少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成人向”动画。
例如,押井守执导的《攻壳机动队2:无罪》就是一部有口皆碑的“成人向”动画杰作。这部动画电影为“赛博朋克”这种科幻电影类型注入了日本特色的美学元素,让后人类主义的哲学思考与日本传统的傀儡文化、能剧艺术之间形成了意蕴丰厚的互文表达,其围绕着幽暗的反乌托邦世界设定所展开的叙事与抒情,既包含着关于人与及科技、有机体与机械的微妙关系的探讨,又包含着对于日本政治状况的影射与批判。这部融汇未来科技与古典艺术的动画电影不仅入围了2004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与《华氏911》、《2046》等纪录片、艺术电影一同角逐当年的金棕榈奖,而且业已成为世界科幻电影史上一部举世公认的经典作品。
《攻壳机动队2:无罪》
又如,今敏执导的《红辣椒》以极富创意的视觉想象力、精彩绝伦的色彩运用、出神入化的分镜与剪辑技巧制造了超现实的梦境效果,为筒井康隆创作的号称“不可能影像化”的同名科幻小说赋予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视觉呈现,并且对日本的公司文化、父权文化、色情文化以及宅文化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讽刺与批判。这部独具匠心的动画电影不仅入围了2006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与《三峡好人》、《人类之子》等电影杰作一同角逐当年的金狮奖,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盗梦空间》等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制作。
《红辣椒》
像《攻壳机动队》、《红辣椒》这样的动画杰作早已证明,动画这种媒介载体可以承载严肃的主题与复杂的内容,可以传达深刻的社会批判与深邃的哲学思考。毋庸讳言,《大护法》的影片质量与上述杰作之间存在着无法否认的巨大差距,但影片所展露出的才气、胆识与诚意依然值得嘉许,尤其考虑到这是在热钱涌流却又保守庸碌的投资环境下展开的拓荒行动,电影主创的艺术探索就更加令人心生敬意。
国产“成人向”动画的艰难探索
诚然,日本的“全年龄向”乃至“成人向”的动漫产品或多或少都会包含有性元素与暴力元素,其中一些大尺度的色情内容与血腥内容更是时常会被广电内容的“监管者”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当作(日式)动漫游戏的“罪状”,成为他们仰仗其制度性权力和习俗性权威来干涉青少年文化生活的依据。
2015年6月,文化部就公布了一份“网络动漫产品黑名单”,有38部日本动漫(其中包括《东京食尸鬼》、《进击的巨人》、《心理测量者》、《妖精的旋律》等多部广受喜爱的“高人气”作品)因“违规情节严重”而被列入这份“黑名单”,同时,乐视、爱奇艺、搜狐、优酷、腾讯、百度等29家网站因提供“含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等内容的网络动漫”而被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漫画岛等八家网站被关停。
被列入网络动漫产品“黑名单”的网络动漫产品
1.《东京残响》
2.《blood-c》
3.《学园默示录》
4.《死亡代理人》
5.《寄生兽》
6.《骷髅人》
7.《another(替身)》
8.《地狱刑警》
9.《爆炸头武士》
10.《东京食尸鬼第二季》
11.《刀剑神域第二季》
12.《东京ESP》
13.《东京暗鸦》
14.《鬼泣》
15.《记忆女神的女儿们》
16.《新妹魔王的契约者》
17.《进击的巨人》
18.《尸体派对》
19.《噬血狂袭》
20.《死亡笔记》
21.《亡灵幻境(死囚乐园)》
22.《约会大作战第二季》
23.《心理测量者》
24.《女恶魔人》
25.《日在校园(school days)》
26.《妖精狩猎者》
27.《妖精的旋律》
28.《high school(恶魔高校)》
29.《百花缭乱 武士少女》
30.《美少女死神 还我H之魂!》
31.《女生万岁第二季》
32.《我的狐仙女友》
33.《无赖勇者的鬼畜美学》
34.《樱通信》
35.《暗杀教室》
36.《黑执事3》
37.《大剑》
38.《吸血鬼同盟》
然而,在有关部门打压甚至封杀那些“少儿不宜”的动漫产品的过程中,针对特定细分受众的文化产品与缺少分级制度的文化市场之间的错位问题却总是遭到有意无意的忽略。
事实上,日本的动漫行业早已形成了高度分众化的内容生产和丰富多样的类型脉络,对不同年龄段多种消费群体的需求与趣味实现了较为全面的覆盖,进而借助电子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培育了大量的“日本动漫爱好者”。与之相比,中国的动画产业虽然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产值上确实连创新高,在数据统计的意义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甚至在年产量上已经超越日本的动画产业;但另一方面,“国产动画”在青少年观众及成人观众当中的口碑却普遍不佳,在国内市场的实际占有率也是相当有限,至今仍未能像日本动画那样,在其本土占据商业和文化双重层面的主流,在东亚的区域性市场上与好莱坞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更不用说在全球范围展开跨语际、跨文化的国际传播。在笔者看来,以“低幼向”为绝对主导倾向的业界生态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魁拔Ⅲ战神崛起》
近年来,在日韩动漫、欧美动画的影响与竞争下,在动漫爱好者可见可感的观影需求的倒逼下,越来越多中国动画人投身于“全年龄向”动画片的创作,《秦时明月》、《魁拔》、《大圣归来》等一批以“全年龄向”为定位的国产动画电影赢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然而,就像《魁拔》系列的前传小说《魁拔之书》以成年角色迷麟为主角,而正传电影却以幼年角色蛮吉为主角这个事实所提示的,身处投资高、风险大的业界环境,动画主创依然会尽可能地迁就低龄观众的理解能力与观影需求,以“合家欢”作为电影风格的基本定位,以便安全稳妥地收回投资成本(令人遗憾的是,世界观设定庞大却又缺乏“大IP”加持的《魁拔》系列最终还是遭遇亏本的困境)。《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也曾表示,他的团队原本有心打造一部“成人向”的动画作品,但后来在多方力量的制衡下还是选择了“合家欢”的路线。
不过,在“低幼向”与“合家欢”的行业主流之下,“成人向”动画的潜流也正在艰难而又坚韧地涌动。事实上,今年暑期的这部《大护法》并非国产动画“自主分级”的首创者;早在2015年,易立执导的3D动画电影《一万年以后》就曾主动打出“十八岁以下人群禁止观影”的宣传口号。这部杂糅科幻元素与奇幻元素的动画电影以“反思人类文明”为主旨,其史诗般的恢弘气象与邪典式的诡异画风在当时的国产动画市场中都可谓独树一帜;然而,这部耗时七年的心血之作最终却只获得2700万元的票房,试验代价之惨重令人唏嘘。
《一万年以后》
无独有偶,2015年上线的网络动画《疯味英雄》也在每一集片头处打出这样的绿底字幕:“建议观看年龄:18周岁”,“未满18周岁的观众请在征得监护人允许的前提下观看”。这部“成人向”的科幻动画讲述了某个受到系统支配的代码生命体觉醒自我意识并追求自由的故事,它在世界观设定、角色塑造、视听效果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不俗的水准;然而,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就在《疯味英雄》的第二季《幻镜诺德琳》于2017年5月上线之后不久,这部仍有太多伏笔没有收回的作品就由于“多方分歧以及并未盈利”而宣布无限期停更,只留下众多粉丝为之扼腕叹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护法》的横空出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即便瑕瑜互见、褒贬不一,但这部电影在宣发力度和排片率都相当有限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票房成绩(超过8500万元),以及票房数字远远无法体现的口碑效应和舆论热度,都印证着“成人向”动画的观影需求的广泛存在,冲击着“低幼向”或“合家欢”动画称霸银幕的业界格局,拓展着国产动画的可能性边界。
《大护法》
作为一部以原创架空世界为故事发生背景的表意晦涩的电影,《大护法》具有极强的文本开放性,它也的确激发众多观众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其展开多样化的解读。就笔者的观影经验而言,《大护法》最令笔者触动的一点是隐婆这个角色所展现出的双向拒绝的立场:既拒绝“吉安大神仙”的统治秩序,也拒绝“花生人革命军”的站队逻辑。而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对前者那种极权主义的拒绝,还是对后者那种民粹主义的拒绝,都蕴含着《大护法》主创对于万马齐喑或众口一词的“同质化社会”的警惕与批判,进而是对于“少数派”、“异数”所标识出的“社会多样性”的支持与捍卫。
唯有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方能防止我们的社会陷入同质化的境地。而具体到动画行业、电影行业,为了营造并维护这种良性的文化生态,我们既需要工业水准的提升,需要从业者技艺的打磨,同时也需要拓荒者的勇敢探索,需要先锋派的大胆试验,此外还需要相关的文化管理部门、发行放映机构为那些另类分子提供更具包容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或许就是《大护法》文本内外的事实带给我们的最为重要的启示。
本文原载于澎湃新闻。感谢澎湃新闻授权海螺社区转载。图片来源网络,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