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思考)
— 梁宏达的经验背景 —
偶然听梁宏达讲的一句话,说有的女人就希望男人养活她。
我觉得这个话跟我的经验有点不一样。我当然知道确实有这样的女人,但我几乎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女人。这个说明我们的经验背景是不一样的。
以前我在群里曾经提到过张维迎。老田曾经写文章说他瞧不上自己当农民的父亲,“忘本了”。对这样的细节纠缠,我不太认可。但对张维迎在自己试图探究什么“语言暴力”之类文章里提到计划经济,总认为主管这个计划的“官方”就一定是腐败分子、或者前腐败分子,我也认为这个说法主要跟他个人的经验背景有关。在张志敏@张志旻 他们那个群吧,就有出生农村的毛派群员自己说,他对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无感”。这个我认为也是中国社会大多数民众思想认识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无法绕开的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对这个实际的认识,我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肯定是不全面的。
梁宏达说有的女人就希望人家养活她的经验背景是什么呢?我估计他跟张维迎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比如也出生在比较贫困、落后的农村。结果在百度上一查,他果然出生在东北一个很小的县,兰西县。这个县跟我出生成长的成都相比,当然贫困、落后很多。回想少年时期,我们虽然也过得非常贫困,但生活保障是有的,以至我们男女同学相互“心仪”,也有男生遵照当时他们没法不遵照的粗劣的旧习,问女同学借钱买烟抽的。当时确实不是为了贪恋那两毛钱,而是我们没法找到更好和女生套近乎的方式,只好耍耍痞子招,以博取一点异性的关爱。这些,主要就因为我们企业的子弟跟当时农民的子弟比较,至少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在梁宏达和张维迎们的思想个性形成时期(他出生1972年),他们的生存环境就受到更加严重的贫困和落后性的影响,因此导致社会文化当中,对妇女自尊的抑制和相应的依赖性的加重。因此,跟我就很不一样。认为女人希望靠男人养活这个话,不是我不愿意说,我心里根本就没这个话。
二者的合理性——尤其是“实用性”评价,恐怕得首先跟具体的环境联系起来才好说。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简单评价它们孰优孰劣,也注定过于简单。
由此我想到张维迎,象他那样出生农村的学者,心里当然也刻印了很深的贫困、落后的经验背景。这个背景给他们的思想观念、理论思考,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比如,他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就有明显的来自个体为生存竞争的经验烙下的印记。正因为这样,他们接受自由主义那一套才有相应的认识基础。
这个,我认为也算从文艺的思维出发,对传媒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人所做的一个分析。这个思维方式,大约还可以往其他领域延展,比如对公务员群体、对科研群体、对工农群众等等,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这些深受个体经验背景影响的具体人的思想观念特性的认识。这有可能成为我们左右翼谋求和解的一个认识基础。我们都来自一个贫困落后的社会,都有相似的背景经验。在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的当下,我们各类人群都得面对未来巨大的挑战。那时候,人际之间的竞争会变得不那么重要,左右分野也将逐渐模糊,而越来越重要的,是正在迅速逼近我们的智能技术给我们带来挑战。
我们应该建立我们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迎接这个挑战。
现在一定有人会觉得这个主张提得有点早,甚至有点“科幻”。但是,智能化发展会比此前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更加迅猛,搞文艺的人应该走在前面。
(2017-11-23 成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