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也是圣贤”
——毛泽东诗词中体现的群众观点
(-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
张兴德
(此文为即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的哲理意蕴探微》一章,本书即将有《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
内容提要:毛泽东的诗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 的高度统一。就其思想意义讲,它是中国革命史的忠实记录。在我们作为文艺作品欣赏其一幅幅具有美感意境的传世名篇的同时,从思想上研究毛泽东诗词,深入理解其深刻的意蕴不无重要。群众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观点。这个思想在诗人的诗中,既是诗中的灵魂,又是用艺术形式自觉不自觉地对其进行讴歌和赞颂的重要思想内容 。他的许多诗词,有意无意地把笔端放在描写群众、热情的讴歌群众、赞颂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上面来。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色或特点。
(一)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作为共和国开国元勋和领袖的毛泽东,既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公认的一个才华横溢、潇洒浪漫的诗人。这样的“四位一体”,古今中外绝无仅有。这也就决定了他的诗、文,具有他人不可能有的特色。成为举世公认的、无人可齐及的诗文大家。这“四位一体”是我们正确深刻解读毛泽东所有著作(诗文),不可不注意的重要原则。在他的许多诗词中,既有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大气磅礴,军事家的缜密严谨、诡谲智慧,也具有含蓄蕴藉的哲学理趣。我们说毛泽东诗词是独具神韵、前无古人的诗词史上的艺术丰碑,其理由即在于此。他的诗词不仅仅是一般的文艺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用诗词这种特有的文艺形式写成的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献记录。是用艺术形象,从哲理的高度总结了中国现代历史之所以如此演变的生动记录。因此,从政治哲学角度解读、理解毛泽东诗词,就不仅仅是深刻理解这位作为一个集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于一身的诗词作品的一个重要视角和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今中国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变的前因后果。从这个视角解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在当前无疑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有人认为“毛泽东诗词的时代性、美学意义远胜过纯粹的政治性。换句话说,毛泽东诗词是文学作品,而非政治宣传品。”并以此认为研究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强烈的政治内涵,就是“将毛泽东诗词形而上化,往意识形态上靠,视角不恰当。这样做,从一定意义上消解了毛泽东诗词的文学性。”。其实 ,毛泽东的的许多诗词是强烈的政治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就其思想意义讲,它是中国革命史的忠实记录。在我们作为文艺作品欣赏其一幅幅具有美感意境的传世名篇的同时,从思想上研究毛泽东诗词,深入理解其深刻的意蕴不无重要。他主张“诗言志”。他把自己的诗作称为“宣传诗”,“记事诗”。1962年毛泽东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他 的6首词 时,有很重要的一段说明:“这些词是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1】,在发表《七律 二首 送瘟神》时,更讲自己的诗是“宣传诗”和“招贴画”,写这两首诗是为了“鼓劲”“不使气冷”。现在有些贬低毛泽东诗词的人说毛泽东的诗缺乏“诗味”,意既是说缺乏艺术感染力。现在,我们也不能说,其美学意义远胜于“政治性”。以此否认其高度的政治思想性。事实是,长期以来,人们从诗的艺术性视角解读毛泽东的诗词较多。而在赏析其艺术性的同时,深刻的揭示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往往作得不够。我们现在有必要在研究其诗的独特的意境同时,探寻一下其强烈的政治思想性,是完全必要的。
(二)
通观毛泽东的诗词,发现他的诗词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许多诗词,有意无意地把笔端放在描写群众、热情的讴歌群众、赞颂群众、关心群众上面来。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色或特点。在毛泽东67首诗词中,直接和间接涉及到群众的竞有 32 首之多。这让人们想起他主张的文艺作品要多描写工农兵!他这样主张的,自己也是这样实践的。 这些涉及到的描写群众的诗词中,归纳起来,其主要的思想观点有:
老百姓也是圣贤。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历来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 根本原则问题之一,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哲学问题。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态度十分鲜明,他历来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毛泽东在读史时,曾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部二十四史,多半是假的,是帝王将相史。他一次在读《诗经》时,指出:“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
“老百姓也是圣贤”,实际就是 “群众是 真正的英雄”的观点。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思想内容。 这个思想在诗人的诗中,既是诗中的灵魂,又是用艺术形式自觉不自觉地对其进行讴歌和赞颂的重要思想内容 。 在《 贺新郎 读史 》诗人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纵论古今的同时,充分肯定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树立群众英雄史观问题。高度赞扬陈胜、盗跖庄屫等 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诗人尖锐地提出历史上“风流人物”究竟是谁的问题。诗人指出:“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诗人明确的肯定,流传下来的盗跖、庄屫及以后反抗秦王朝的陈胜。这些人是封建社会的批判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然而,他们在封建统治者御用文人的笔下,却是“盗”“贼”。诗人肯定和赞扬的正是这些历来被历朝的统治者和史书否定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是不能被人们忘记的“风流人物”。这是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歌未竞,东方白。”这种颠倒历史的时代终于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开始了人类新纪元。 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著名的《 念奴娇 雪 》中,历数历史上的知名的帝王将相之后,发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呼唤!这犹如空中惊雷!他明白告诉我们,那些在民族生存危亡之际, 正在奋起救亡的广大民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孟子有言:“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个说法,在封建社会不过是在提倡人的一种修养和美德。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底层民众,是根本享受不到这个“美誉”的,相反,却往往被称之为“贼”“盗”“匪”。在毛泽东看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人皆可以为尧舜” 已成为现实。毛泽东在《律诗二首 送瘟神 》中,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来表达解放了的新中国的人民群众焕发出的革命热情以及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七律·到韶山》中,缅怀先烈的同时,热情赞颂新农村即将获得的丰收的景象:“遍地英雄下夕烟”,寥寥一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 下时的农村彩画,盛赞在田里劳动一天即将收工回家的农民 。把对解放了的农民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寓于一幅辽阔浩渺的诗情画意之中,思想和艺术在这里高度的和谐统一。
同样,“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诗人用浪漫的笔调和奇伟的想象,构建了一幅犹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似的大同世界般的人间乐园,用以表达的则是解放了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和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正在 以前所未有的革命精神,创造了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的政治新世界。
( 三 )
发动群众,唤起群众的革命精神.
“老百姓也是圣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便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诗人看来,中国的革命战争, 就是人民战争。发动群众 进行战争,依靠群众进行战争,是诗人诗词中的重要题材和主题之一。于是,我们读到这样激动人心、神采飞扬的诗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岗千嶂暗,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烽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
全词寥寥几句,创造了一个辽阔高远的独特的秋天景色,一个已经取得战争胜利时的欢乐的战场场面,创造了一群意气风发的手拿武器的群众(兵)的生动形象。全词既有对战争胜利的欢乐的描写,又有对敌人的即将进攻的满怀信心的赢取新的胜利展望,全词洋溢着一种充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深!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正是来源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群众观!这是中国革命战争 的历史记录,也是对人民参与的革命战争胜利的颂歌!诗人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尽在其中!
还有,像下面这些精彩的描述:
“命令昨搬,十万工农下吉安”(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其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山千水只等闲”,(七律 长征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六盘山)“红旗卷起农民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秋收起义 》。
这些诗句,从不同视角描写了被动员起来的穿上军装的群众(士兵),他们为了翻身求解放,焕发出来的革命豪情 。从这些着意对群众参与的战争的描写中,也表达出了诗人对群众倾注的无限深厚的情谊!
最生动的莫不过解放战争时期,描写解放军解放南京的诗了;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样气势磅礴、绘声绘形的壮观的对群众参与的革命战争场面的生动描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诗人热情的讴歌了我解放大军百万雄师直捣南京、蒋介石仓皇而逃壮丽情景。我人民解放军雄风万里,如风扫残云,席卷落叶,在我大军的隆隆炮声中,南京政府如鸟兽散。金陵古都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种“今胜昔” 的社会重大变革和历史的进步。 这 是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暴风骤雨!是亿万群众参与的革命运动!也让人想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命题。
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是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新中 国成立后,1958年,他闻讯余江县群众依靠党的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方式,消灭了血吸虫病,夜不能寐,连夜赋诗两首。自称是“宣传诗”【1 】,为 群众的首创精神“鼓气”: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七律 送瘟神》)”
全诗通过 丰富的想象、通俗的比喻、夸张的手法、诙谐的拟人和问话等一连串的形象,构成了一个雄阔、辽远的意境,热情地赞美群众意气风发的改天换地的首创精神,读之令人激动不已。
同样,用 “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奇伟的比喻和象征,来肯定和赞扬群众参与的生气勃勃的群众运动,看似“乱”,其实是“乱”而有序。他还在百忙中热情的为参加军训的女民兵题诗:“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晚年的“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等等,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尊重群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唯物主义命题。
(四)
关心人民的苦难,关注人民的福祉。
心忧天下、关注百姓,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是毛泽东诗词又一个最常表现的主题之一。1925年秋,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表现他要以天下为己任思想,拯救处于军阀混战、灾难深重的民众于水火的壮志 (《沁园春.长沙》)。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表达了通过群众的武装斗争,取得了土地的农民群众的欢乐,就是的欢乐的高尚情怀。 “长夜难明赤县天,人民伍亿不团圆。”(《和柳亚子先生》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念奴娇.井冈山》等同样表现了时刻想到群众的疾苦和欢乐,时刻与群众同欢乐的思想情操。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等,表现了共产党人(也是诗人)一切为了劳苦大众的福祉而奋斗牺牲的革命目标和行为准则。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悼念战友,想到的也是失去了战友之后对国家的损失。不仅表达了对战友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时刻心系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的高尚品格和情怀。 “人类今闻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七律.仿陆放翁诗》);则表现了诗人胸怀全球,渴望全人类尽快实现“大同世界”的 美好理想和愿望。对新中国的成立,他为人民告别了“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缱,人民伍亿不团圆”现状而欢呼,高唱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为中国人民彻底脱离了苦难的世界而欢呼!在《 浪淘沙 北戴河 》里,他面对大风大雨大浪,回忆千年的历史,为“换了人间”而热情放歌!在《 游泳 长江》,他感叹时光流逝,想到治理长江,为人民造幅,让“高峡出平湖”,造福人民。在《送瘟神》中,面对瘟神猖狂 肆虐 ,使“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现状, 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1 】的愤怒,决心改变和结束“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的悲惨历史现状,责成各级党委,发动群众和专家一起,制服了血吸虫病,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并为之赋诗。这是一种怎样的领袖情怀啊!在《七律 登庐山》中“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借问陶令知何处,桃花源里可耕田”,表达了诗人关心农民、关心农村的情怀。在《蝶恋花 游仙 》中,“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顷盆雨”。通过烈士的视角,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人民彻底得解放的激动、表达了要不忘烈士的血和泪,尽快把祖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享受革命的胜利成果的良好愿望
。
参考文献:
【 1】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诗词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 北京 第248页 。第 232页 。第234页 。第235页。
张兴德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