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我国当前反“民科”思潮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内容提要:我国目前来势凶猛声势浩大波澜壮阔风起云涌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的浪潮纯粹是贼喊捉贼、李鬼捉李逵的闹剧。这场闹剧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逆流,中华文化发展史的耻辱;是我国教育学术界的雾霾与沉渣泛起,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的发展与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股逆流在中国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西方话语权对中国话语权恶性竞争的产物,是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配置中垄断性腐败的产物,是强制推行教育、学术产业化的必然产物。必须从哲学、科学学、社会价值观的高度对这股逆流迎头痛击以正本清源,还我国科学、教育界以朗朗乾坤,使我国科学、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科 官科 伪科学 教育产业化 科学范式 科学发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出现了一股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的思潮。百度反民科吧目前会员已达1万多,每天活跃人数上千,发帖总量已达36万。在“反民科吧”的吧名下面注着一行字:“我们谈天说地,热爱科学,反对伪科学”,说明该吧的宗旨是在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前提下,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这只是我国目前反民科思潮的冰山一角。任何一个反民科的人只要登高一呼,马上就会听众云集,一呼百应。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反民科思潮已经渗透到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学术、教育界的一种风气,成为学术、教育界乃至行政部门相当一部分人支配自己行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该思潮的特征,是先通过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原创理论和民科划等号,然后把原创理论和伪科学划等号。不管谁,只要提出原创理论就先给你贴上“民科”标签然后扣上“伪科学”帽子,然后对原创理论展开攻击。即使你身份不是民科,但只要你提出原创思想说明你有“科妄思维”,“科妄思维”就是民科思维,也应该归入“民科”予以攻击。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某人的原创理论是伪科学,是反民科思潮通行的逻辑。如果说,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可以使“民科”成为贬义词,那么把“民科思维”和“科妄思维”划等号,则可以使“原创思维”成为贬义词。反民科思潮,是在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基础上,以反民间科学家为出发点、反“科妄思维”“伪科学”为口号,反对各个层级各个领域的原创思想、原创理论,扼杀人的创新精神的反智思潮。在反伪科学名义下反原创思想原创理论是反民科思潮的本质特征。
本来实践出真知,他们却把来源于实践的成果斥责为“民科”,归之为伪科学,予以攻击。本来真正的科学成果来源于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却把没有向国家申报课题、没有取得课题经费、没有在指定的刊物上发表的成果斥责为“民科”,归之为伪科学,予以攻击。本来第一流的科研成果来源于跨学科研究,他们却把跨学科研究斥责为“民科思维”,成果归之为伪科学,予以攻击。本来原创理论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创新成果,他们却把别人没有说过斥之为“臆想产物”,归之为伪科学,予以攻击。本来原创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来源于发散性思维、非常规思维,他们却把发散性思维、非常规思维讽刺为“科妄思维”,成果归之为伪科学,予以攻击。反民科的人讲话特征: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东拉西扯,忽东忽西,忽左忽右;喜欢话讲一半,有前半句没有后半句,有上半句没有下半句,让你神秘莫测,晕头转向,头晕脑胀。说你科妄不说你妄在哪里。说你荒唐不告你唐在何方。说你胡说不说明缘由。说你谬论不做任何解释。从来没有看到过反民科的人对他们所谓的“科妄”的民科原创理论本身做过任何理性的剖析,纯粹就是对民科身份贴标签扣帽子进行人身恶毒攻击。谁叫你是民科呢?民科不就是伪科学的代名词吗?民科是伪科学还要解释吗?
那些看到有谁提出原创理论先进行头衔身份考察一旦从网络上捕风捉影证明对方是“民科”就长舒口气如释重负大喜过望喜不自禁喜上眉梢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大呼小叫呼朋唤友奔走相告弹冠相庆亲们宝宝捞到的不是一般稻草而是救命稻草宝宝已经抢占到了身份制高点并因而抢占到了学术制高点兴高采烈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得高潮不断高兴得手舞足蹈龇牙咧嘴张牙舞爪不但摆出一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架势而且发扬鲁迅痛打落水狗精神威风凛凛大义凛然居高临下挥舞大棒欲把其清除出局的奇葩景象;
那种认为只要把比自己先进的科研成果贴上“民科”标签扣上“伪科学”帽子就可以轻而易举清除竞争对手若无其事旁若无人高枕无忧躺在沙发上夹着二郎腿抽着烟品着茶怡然自得优哉游哉眯着眼锁着眉吐着烟圈盘算着怎样向国家申报课题套取国家科研经费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继续自我陶醉于早已被“民科”甩掉几条街的课题研究的学贵做派;
那种对“民科”抱种族歧视认为只有在象牙塔里关门造车系统内自我循环近亲繁殖对“民科”进行种群隔离才能避免“民科”基因污染培养出纯而又纯的纯种科学家的门户观念;
那种自己技不如人却在反民科反伪科学名义下设置种种似是而非的进入障碍抽刀断水螳臂挡车抱残守缺削足适履阻挡科学的发展以维护旧的范式共同体成员狭隘的学术既得利益包括学术话语权不当垄断与学术资源配置不当垄断的机制设计;
那种在反民科反伪科学名义下抬高学历贬抑学术用学历评价代替学术评价、学历评价高于学术评价、把学历评价作为学术评价的必要前提规定在“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必须有博士学位使不赚钱的学术体制成为能赚钱的教育体制的附庸以保证教育产业迅速发展高校利润迅猛增长的制度设计;
所有这些在反伪科学名义下的反民科做派、措施、机制与舆论环境不但彻底关闭我国高校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大门,而且造成我国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配置的严重错位;不但误人子弟,而且形成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的极为恶劣的社会风气与学术风气,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扭曲了学术评价标准,严重败坏了我国学术环境,阻扰了我国以原创理论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阻碍了我国科学的发展。建立国民创新体系必须果断停止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官科和科学划等号、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的制度体制机制设计,对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开发作正确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价值观导向。为此必须认真剖析我国当前反民科思潮的成因与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反民科者之所以认为民科是伪科学不解释,某人是民科其原创理论是伪科学不解释,是因为他们认为“民科是伪科学”已经成为不证自明不言而喻学界公认的“公理”。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民科是伪科学”已经成为不证自明的“公理”了吗?
什么是“民科”?“民科”的本义就是民间科学家。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是已经被实践(包括科学实验)证伪、但仍然当做科学予以宣传推广的理论假说或假设。在人类科学发展过程中,理论假说或假设往往是科学发现的拐杖。实践证明,科学史上的假说或假设95%是错的,但不能由此否定假说或假设(包括被证伪的假说或假设)在人类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因此得出结论理论假说或假设本身就是伪科学。只有理论假说或假设已经被证明是错的情况下,仍然将错就错当做科学予以推广的,才可以认定为伪科学。在理论假说或假设已经被证明是错的情况下,提出者没有将错就错继续把该假说或假设当做科学予以推广,社会上仍然把该假说或假设当做伪科学甚至科学骗局穷追猛打,将挫伤科学家或科学爱好者科学探讨的积极性。如果把伪科学和某种特定身份如民间科学家划等号,则是别有用心的人进行学术话语权不当竞争的手段;在把不是伪科学当做伪科学进行攻击的同时,为真正的伪科学开绿灯。如果说,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产生以前西方经济学可以作为假说而存在,那么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产生以后再宣传推广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就成为伪科学。
从上述“民科”和“伪科学”的概念本义中,看不出民科和伪科学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本来,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应该在揭示“民科”和“伪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基础上明确说明民科和伪科学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很遗憾,目前没有一个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的人能对“民科”下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定义,更谈不上说明民科和伪科学之间有什么内在必然联系。什么是民科?民科就是伪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就是民科——这就是反民科者的基本逻辑。不过根据本人的观察和概括,“民科”一开始系指我国体制外、非官方的民间科学家,但后来逐步延伸为泛指所研究课题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或在所研究领域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民科”概念的实质不是一种对科学家群体的分类,而是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学术评价,因此“民科”成为贬义词。由于人类历史上大量的第一流的科学成果都是民间科学家取得,当今量子时代真正的第一流科学成果往往是跨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研究的成果,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科学家或科学爱好者无身份约束条件下认真观察深入调查苦苦思索大胆设想反复验证的结果,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没有科学学根据。之所以民科和伪科学之间能建立起某种内在联系,是别有用心的人对“民科”和“伪科学”概念进行内涵和外延的随意伸缩。一旦有人指出民间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反民科者马上辩解说:我反的“民科”不是指民间科学家,而是指科妄家,或有科妄思维方式的人。反民科者就是这样,通过巧舌如簧忽东忽西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胡搅蛮缠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狸猫换太子的巧妙逻辑巧妙实现了反科妄—反民科—反原创的三级跳,完成了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某人原创理论是伪科学的三段论;巧妙完成了以反伪科学为名反原创思想原创理论的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进退裕如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语系语境体系。正是有了这样的语系语境体系,使反民科者可以随心所欲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地把一切原创思想原创理论贴上民科标签扣上伪科学帽子予以攻击。正是有了这样的语系语境体系,对称哲学是民哲;对称经济学是民经;对称逻辑不但是民科,而且是垃圾民科。
目前对民科是伪科学做了最全面论证的,是科学史学者田松。田松:“民科”是“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却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其中,“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是“民科”与另一个群体“业余科学爱好者”之间的根本区别(《那些荒唐透顶的中国“民科”》,杨津涛,腾讯历史,2015-09-21)。根据形式逻辑,要对“民科”这一“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做出具备某种属性或特征的全称判断,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必要条件:1、所有的民科都具备该特征;2、只有民科才有该特征,任何非民科都不具备该特征。要满足这两个必要条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必要条件:完全归纳与因果必然分析。很显然,田松对“民科”这一“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做出具备伪科学普遍属性的判断时,既没有完全归纳,也没有因果必然关系分析,纯粹就是对所谓“民科”本质特征的现象罗列。这样的罗列是武断的、没有科学根据的,极易被证伪——只要有一个民科不具备他所罗列的伪科学的本质特征,他的“民科是伪科学”或“民科具备伪科学本质属性”的全称判断就被证伪;如果有一个非民科也具备他所罗列的伪科学的本质特征,他的“伪科学是民科本质属性”的必然判断就被证伪。正是在这种不完全归纳甚至完全没有归纳、未经典型分析直接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偶然上升到必然、未经任何科学论证形成的“民科是伪科学”的全称必然判断,成为“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某人原创理论是伪科学”这样的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但因为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民科是伪科学”既不是建立在完全归纳的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因果必然分析的基础上,违背了形式逻辑的充足理由律,所以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不成立。同时,一个符合科学学规范的、也即田松指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定义,应该是概念的内容和概念的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和形式之间必须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能因为“词不达意”——内容和形式的不统一造成歧义,否则就是偷换概念。在田松给“民科”下的定义中,不但看不到支持田松给“民科”本质特征所做的全称判断或民科和伪科学属性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分析,而且也没有指出他所揭示的“民科”概念的内涵和“民科”概念的形式——“民间科学家”这一名称之间有何内在的必然联系。在我国,所谓民间科学家就是指的体制外的科学家;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分只有中国才有,在非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西方国家根本就没有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分。如果只有体制内的科学家才属于“科学共同体”,体制外的民间科学家就属于“在科学共同体之外”,那岂不是说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家都属于“在科学共同体之外”?如果田松辩解说,他指的科学共同体的内外标准不是体制内外,他的 “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不是指民间科学家,而是具有某种特定思维方式的人,那又怎么能把“民科”定义为“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民科”难道不是“民间科学家”的缩写吗?在中国“民间科学家”难道不就是指体制外科学家吗?如果田松的“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不是指的体制外的“民间”科学家,而仅仅是具有某种特定思维方式的人,那么他用“某种特定思维方式的人”给“民科”下定义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给概念下牛头不对马嘴、形式脱离内容、名词和内涵不统一的定义纯粹就是偷换概念的胡扯蛋。那么请问,给概念下牛头不对马嘴、内涵模糊逻辑混乱纯粹胡扯蛋的定义,是哪个“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难道给概念下胡扯蛋定义的“工作”“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吗?
此外,田松上述给“民科”下的定义说明他自己还没有真正搞清楚“科学共同体”概念。科学共同体是基于同一科学或学科范式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家或学者群体,把科学家或学者组成群体的纽带就是“学科范式”,也就是田松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因此所谓的“科学共同体”实际上是“范式共同体”。不同的“范式共同体”之间的区别不是“科学共同体”和“非科学共同体”的区别,而是不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区别;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建立在不同的范式或不同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之上。“范式”本来就是“基础范式”,不是基础范式就不是范式。人类科学发展过程就是范式转换过程;与范式转换过程相对应的,总体上就是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的过程。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的过程和范式转换过程虽然是对应的,但不是同步的——范式转换意味着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但不等于和旧的范式转换、新的范式形成的同时,就能在新的范式基础上马上形成新的“科学共同体”。从新的范式出现到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之间必然会出现一个在旧的“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就是这些“特殊人群”形成新的科学共同体的雏形。田松把这些“特殊人群”定义为游离“科学共同体”之外的“民科”、“伪科学”,实际上是否定了人类科学发展过程是范式转换的过程。这不符合科学史的事实。同时,不同的科学共同体由于建立在不同范式基础上,所以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是不可通约的;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是正常的。相对论刚产生时,爱因斯坦被德国物理学界斥责为“疯子”;而爱因斯坦本人也至死不承认量子力学。这是否意味着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创始人都是“民科”和伪科学?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的对称经济学是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也是新的经济学范式,号称可以令人信服地“一举”解决所有经济和经济学问题,不仅“试图”而且已经推翻了一般均衡理论、需求供给定律、需求供给曲线等“著名”西方经济学理论,不接受西方经济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和建立在一般均衡论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及整个中国“主流经济学界”也同样不可通约、“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是否意味着对称经济学及其创立者是“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却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次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一切科学的最基础理论。以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范式与科学范式的接轨,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对称经济学的产生“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吗?
人类科学史上的范式转换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如在对称经济学产生以前,经济学只是学说,只有对称经济学产生后经济学才成为一门科学。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范式向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范式转换,就是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
其次,抽象科学范式向具体科学范式转换。如宇宙论从地球中心论向太阳中心论再到无中心论转换。宇宙是无限的,如何地方都可以是、也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关键看参照系。以地球为参照系,地球中心论是真理。以太阳为参照系,太阳中心论是真理。以宇宙为参照系,任何地方都是、也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以地球为参照系的地球中心论和以太阳为参照系的太阳中心论都是抽象真理,以宇宙为参照系的任何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才是具体的真理。
第三,人类认识的深化形成的科学范式转换。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宏观低速领域的科学认识,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人类对自然界宏观高速领域的科学认识,量子力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微观高速领域的科学认识,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是真理。它们的先后出现不仅是物理学在不同领域的扩展,而且带来了人对物理世界认识的深化与思维方式的发展。
第四,科学自身的发展完善形成新旧范式的转换。如牛顿力学为代表的三维空间观向相对论四维空间观再向对称论五维空间观发展,是人类空间观发展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称逻辑出现以前,形式逻辑一统天下,形成形式逻辑思维学科范式,以致人类把形式逻辑当做思维方式。正是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形成一大堆人类几千年无法解决的悖论。对称逻辑产生后使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得以统一形成完整的逻辑科学体系,才使人类形成真正完整的思维方式,全面揭示了人类思维运行发展的完整规律,才解开了人类以前无法解决的悖论。对称逻辑科学范式代替形式逻辑学科范式是人类思维科学完善化的结果。
上述范式转换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除非范式共同体内的相关学者、科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否则要他们自己理清不同范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不可能的,认识上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正常交流是正常的。你和那些把一般均衡理论、需求供给定律看成经济学公理、常识的西方经济学者、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讲对称平衡论、对称经济学无异于鸡同鸭讲。
几何公理一旦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一定会遭到反对;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仅有不同范式之间不可通约的认识论上的原因,还有利益冲突的原因。新范式产生、旧范式被推翻必然会触犯原有范式共同体的既得利益,新范式遭到旧范式共同体的集体抵制、拼死抵抗是必然的,正好像对称经济学遭到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集体抵制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要奉行西方经济学范式的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接受对称经济学无异于与虎谋皮。但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能否定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过程就是由“不能达成基本交流”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转化组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中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就是由牛顿力学向量子力学转化的中间环节,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宇观的深化。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是一般均衡理论,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是对称平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对称平衡理论也“不能达成基本交流”,但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西方经济学向以对称平衡理论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对称经济学转化,是人类经济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科学史就是“不能达成基本交流”的具有不同“特定思维方式”、不同“基础范式”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转化史。田松把具有不同“特定思维方式”、不同“基础范式”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关系定位为官科和民科、科学和伪科学的关系,无异于说整个人类科学史就是科学向伪科学不断转化的历史。这说明田松缺乏基本的科学史知识与科学学常识。
如果田松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不是学科范式概念,而是指的科学学的基本原理,
那么所谓的“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也不是什么“民科”,而是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不符合科学学基本原理的“特定思维方式的人”。很遗憾,“科学研究不符合科学学基本原理”的“特定思维方式”的人不但“民科”有,“官科”也有。不信,请各位看官看下面这段文字——
【田国强在《经济研究》2005.2期发表的《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从方法到内容都充斥了常识性的错误。
方法常识性错误。田国强:“1、一个行为假设 一个行为假设指的是,任何一个社会学科都需对人的行为作出某种假设,将人的行为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对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做出假设是经济学的根基。”什么是假说?假说就是未经验证的学说。假说经过验证后成为科学事实或科学原理(包括公理),假说被证伪后就成为谬误。假说只是科学发展的拐杖、科学真理形成的过渡环节之一,不是科学真理形成、科学发展的必经阶段,科学史上许多科学真理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把假说看成科学真理形成、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是错误的,把假说当做科学原理乃至公理更是荒谬的。什么是假设?把假说当做推理的公理或原理前提,假说就成为假设。在科学史上,以假设为“公理”进行推导得出的结论高达95%是错误的。假设只是验证、发现真理的手段,把假设当“公理”进行推导只是试错的方式,既不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也不能作为科学论文论述的出发点。一门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是一门科学的公理,经济学的逻辑出发点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公理。在这篇文章中,田国强不但主张把假设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而且文章本身也是以假设为论述的出发点。从科学方法论的逻辑和科学史的事实两方面来看,以假设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论述的出发点是双重的常识性错误。
内容常识性错误。在这篇文章中,田国强不仅以假设为经济学的逻辑出发点,而且以“理性的经济人都是自私的”假设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出发点。田国强:“第二个基本原理是承认理性假设。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理性假设意味着,在经济活动中,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人是非理性的,都大公无私,也就不需要经济学了。在常规性的情况下,人们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利己性、自利性。这个假设无论在什么层面都基本成立,无论考虑国家、单位、家庭及个人之间关系的时候都是如此。”“要注意任何一个经济理论、行为假设都有其边界,不能盲目运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理性假设也是有边界条件的。大公无私与人的自利性往往并不矛盾,它们是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行为反应。在天灾人祸等非常规性的条件下,人们往往表现出来的是非理性、大公无私的一面”。“行为假设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边界,有的人大,有的人小,行为经济学就是要把这个行为边界找出来,没有人说理性行为假设总是错的,我没有看到过有这样的人。”“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看所假定的个人行为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看制度安排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不是激励相容,即人们对激励是不是作出了对他人或社会也有利的反应。”在这里,田国强混淆了两个概念: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人的自私性。由于这种混淆,使之不能自圆其说。任何体系的逻辑出发点都蕴涵了后来发展的整个体系的全部要素的萌芽,经济学体系的逻辑出发点必须是经济现象的最高概括,能够统一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由其引申出来的经济学结论不会被任何经济现象所证伪;对于人的行为分析必须适合于所有人而不是仅仅适合于大多数人。这说明:“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的自私经济人“理性假设”不如科学史上的假设。科学史上的假设在被证伪前假定是适合于特定领域的所有现象的,如果不是适合于该领域所有现象即意味着被证伪,该假设就应该被抛弃。而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明明知道只适合于大多数人而不是适合于所有人却仍然抱住不放,照样将错就错作为研究和论述的出发点。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等于理性的经济人本性都是自私的,人有时无私助人、甚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并不违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公理,公理不需要假设;只适合大多数人的“本性自私”是歪理,歪理不能作为假设。混淆“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理性经济人本性自私”这两个命题,用已经被证伪、明明知道已经被证伪的自私经济人“理性假设”作为逻辑出发点是双重的常识性错误。】
在这里,【假设只是验证、发现真理的手段,把假设当“公理”进行推导只是试错的方式,既不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也不能作为科学论文论述的出发点。一门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是一门科学的公理……科学史上的假设在被证伪前假定是适合于特定领域的所有现象的,如果不是适合于该领域所有现象即意味着被证伪,该假设就应该被抛弃】应该是“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田国强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等研究院院长,应该属于田松心目中“官科”“科学共同体”的成员。那么,田国强以假设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论述的出发点、用明明知道已经被证伪的自私经济人“理性假设”作为逻辑出发点是不是违背了“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使之成为“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如果是,田国强是不是也属于田松所指的“科学研究不符合科学学基本原理”的“特定思维方式的人”即“民科”?如果不是,田松怎么解释和定位田国强以假设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论述的出发点、用明明知道已经被证伪的自私经济人“理性假设”作为逻辑出发点?莫非田松认为以假设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论述的出发点、用明明知道已经被证伪的 “理性假设”作为逻辑出发点本来就属于“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
无论是知识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本质上都是理论的发展;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通过原创理论的产生来实现。没有原创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人类科学史就是原创理论的产生、发展史。所以严格意义上原创成果是指原创理论成果,学术评价的唯一标准是理论的原创性而不是观点的原创性。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原创程度高低与学术水平高低、实践价值大小、学者的学术地位成正比。这应该是学术评价中“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那么现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推行的什么“论”都有、唯独没有“原创论”的“科班论”、“民科论”、“官科论”、“刊物级别论”、“核心期刊论”、“SCI收录论”、“评奖级别论”、“双顶级论”、“影响因子论”、“论文引用率排名论”、“同行评价论”的学术评价标准是否属于“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如果是,是不是意味着现在高校被“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所把持?如果不是,那么“科班论”、“民科论”、“官科论”、“刊物级别论”、“核心期刊论”、“SCI收录论”、“评奖级别论”、“双顶级论”、“影响因子论”、“论文引用率排名论”、“同行评价论”的学术评价标准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科学学或科学史依据是什么呢?
陈世清认为应该以原创基础理论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现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推行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如果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就要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世界顶级刊物”的概念定义是什么?如果说,“世界顶级刊物”就是发表“世界顶尖科研成果”的刊物,那什么是“世界顶尖科研成果”?如果又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作为“世界顶尖科研成果”的定义,岂不是犯了定义项包含被定义项的逻辑错误?
2、评定“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说评定“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就是发表的论文都是“世界顶尖科研成果”,那么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作为“世界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岂不是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3、如果以刊物的影响因子大、所发表论文的引用率高作为“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那么评估刊物的影响因子大小、所发表论文的引用率高低的参照系是什么?如果评估刊物的影响因子大小、所发表论文的引用率高低的参照系是美国或英语世界,能够用美国或英语世界的影响因子大、论文引用率高作为“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吗?
4、即使以全世界为参照系,以影响因子大、引用率高作为“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圣经》在全世界的影响因子最大,引用率最高,能不能说圣经就是科学?《资本论》在全世界的影响因子、引用率仅次于《圣经》,为什么西方主流经济学界、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不承认《资本论》是真理?
5、“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是谁制定的?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人,他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资格谁赋予的?赋予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资格的人,他赋予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人的资格的资格,又是谁赋予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是我国北大清华等高校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还是陈世清主张的以原创基础理论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 如果田松认为是我国高校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那么田松就应该对上面的问题作出符合科学学原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如果田松认为是陈世清主张的以原创基础理论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那么根据田松的民科标准,岂不是陈世清是官科,而中国的高校都是民科?
陈世清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不是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不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占地面积,不是拥有世界最多的“一流大学”的博士,不是拥有世界最多的“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而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师,在世界一流大师指导下把学生培养成能出世界一流成果的一流人才。因此,创新-开放-多元-包容,是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兼容并包、不拘一格、优胜劣汰、后来居上,是一流大学的必备机制。世界一流大学既不是以西方为标准,也不是以中国为标准,而是以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为标准,以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为标准。世界一流人才标准就是出世界一流成果的能力,世界一流成果就是原创基础理论。量子时代出世界一流原创基础理论成果必须运用中国人的对称思维方式,把学力摆在学历前面。不改变把学历摆在学力前面的教育产业化政策,试图靠“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和国家大量资金来堆砌世界一流大学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以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世界一流人才为核心的系统工程,不是高薪引进的老师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排名、论文引用率排名的推进工程。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与教育体制有关,与钱无关。而目前中国高校试图靠“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和国家大量资金来堆砌世界一流大学;由此决定的中国高校人才体制的标准模式是西方名牌大学毕业博士+“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破格提拔教授、博导;西方名牌大学经济学毕业博士+ “国际顶级经济学刊物”或《经济研究》发表几篇充满数学模型的经济学论文=破格提拔经济学教授、博导。北大清华甚至规定应聘北大清华教授必须是“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必须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可是不少“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博导终身教授、能够在“国际顶级经济学刊物”发表论文、论文引用率在西方经济学界排名很靠前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连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既不能解释又不能解决,说明“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国际顶级刊物”发表文章既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是学术评价的科学标准。北大清华的教授聘任、评职称以美国毕业院校的排名为衡量教授水平标准、美国刊物级别和论文引用率排名为论文水平标准,使国内第一流的成果无法在北大清华这个平台得到推广,同时却使大量有“世界顶级名校博士”头衔、能够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文章、能够讲一口流利英语却没有任何真正学术建树、既没有原创理论又不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二三流三四流不入流的学者得以占据北大清华的制高点时而英语时而汉语、时而汉语夹英语、时而英语夹汉语信口开河,夸夸其谈,胡说八道,指点江山,使之在中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话语权与影响力,使社会话语权分配“劣币驱逐良币”,使社会处于严重的前沿知识信息不对称状态,这不但误导了学术评价标准,而且误导了社会发展方向;不但对真正优秀的学者不公平,而且对整个社会不公平,严重误导了人才的成长,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的发展与北大清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那么,是陈世清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模式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还是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模式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如果田松认为是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模式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那么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模式后面的科学学原理是什么?如果田松认为是陈世清的标准和模式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那么根据田松的民科标准,岂不是陈世清是官科,而北大清华等中国的高校都是民科?
北大清华等高校自主办学主体把西方当国际、美国当世界、美国大学当世界顶级名校、美国出版的刊物当国际顶级刊物、美国刊物发表的论文当世界顶尖科研成果、美国学术界对论文的引用率排名当学术评价的标准,把中国人的学术话语权拱手让给美国人,并美其名曰“与国际学术评价标准接轨”。实践是检验各种学术头衔、学术标准含金量的唯一标准。符合北大清华“双顶级”标准、掌握中国经济学领导权话语权、也是“双顶级”标准的提出者与设计者和靠所谓“双顶级”标准来引进世界一流大学方案设计的始作俑者的中国主流经济学者虽然榜上有名,台上有声,媒体追踪,光彩照人,在中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话语权、影响力与市场价值,但他们在自己的经济学专业领域除了大力宣扬私有化、自由化、产业化、社会货币化外,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产能过剩、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使老百姓有获得感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现实经济问题上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见解;相反,他们极力鼓吹的私有化、自由化、产业化、社会货币化与GDP增长方式却给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事实证明,所谓的“双顶级”并不是真正的顶级;“双顶级”选人标准并不是真正的高标准严要求,而只是承载高校自主办学主体狭隘利益的西方话语权对中国话语权的一种恶性竞争,其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使中国的大学讲台被西方话语权控制;他们之所以要把自己毕业的美国大学自封为“世界顶级大学”,把给自己发表文章的西方刊物自封为“世界顶级刊物”,是为了使自己对北大清华讲台的垄断和对中国经济学话语权的控制合法化。有关方面之所以给“双顶级”主流经济学者极高的学术地位、话语权乃至北大清华等高校的领导权,是为了强化他们头上的“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的光环对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示范效应与推动效应;让他们整天在电视上晃来晃去,实际上是为了把全国人民开发成教育产业的客户,让他们为教育产业当模特做广告。这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也是对中国人民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导向。自己没有任何原创理论、所引进的西方经济学又不能解释中国经济现象解决中国经济问题、顶着西方名校经济学博士和“著名经济学家”头衔、掌握高校办学自主权、极力鼓吹推行教育产业化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在量子时代仍然试图用西方还原论思维方式掌控中国经济解释、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话语权,用西方文化定位中国文化,用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经济现象,用西方经济学话语权指导中国发展,用西方增长模式作为中国发展模式的标本。泡沫GDP、教育向钱看既是西方话语权产生的怪胎,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语系语境的“非理性”结晶。GDP经济学唯“科学”主义的社会危害是打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的幌子,妄图摧垮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体性。他们以反伪科学反民科为由极力否定中国人民的创新能力,扼杀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贬低中国人民的创新成果,践踏中国人民的创新成就,剥夺中国人民的创新权利,摧毁中国国民创新体系;与此同时他们大量引进西方原版教材,大力推销西方价值观念。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名在使中国成为中华文化沙漠的同时使中国成为西方的文化殖民地。北大清华等高校自主办学主体推行的教育体制人才模式学术标准严重违背科学发展规律,很难说符合哪一条“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
违背科学学基本原理或“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只是一种行为,和特定的身份主体之间既不能划等号也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田松把违背“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或违背科学学的基本原理这一行为和特定的身份主体“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划等号、然后又把“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和民科——民间科学家划等号是牵强附会的,既不符合逻辑也没有事实根据,而是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通过偷换概念把违背科学学的基本原理或“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即“特定思维方式的人”和“民科”划等号,形成“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某人的原创理论是伪科学”的三段论,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间科学家,达到学术话语权不当竞争的目的。田松本人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应该属于他心目中的“科学共同体”的范畴;他的反“民科”理论也属于他所获取博士学位与研究领域的专业范围,应该属于他心目中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范畴。但他“希望一举解决民科这个重大的科学问题”的漏洞百出的混乱逻辑是否也属于“科学研究不符合科学学基本原理”的“特定思维方式”?指责民科研究不规范,自己却无法给“民科”下个符合科学学规范标准、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定义,必须由“研究不规范的”民科自己给“民科”下个符合科学学规范标准的定义,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说明,反民科思潮本身违背了“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不是违背某个具体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而是违背了科学学原理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如果说,违背某个具体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有可能是新理论的产生、科学的发展,那么违背了科学学原理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则只能是伪科学。反民科思潮本身就是伪科学。
因此,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某人的原创理论是伪科学这样的逻辑不成立。“民科”概念纯粹是有完整学历却没有像样学力纪录、高分低能技不如人的无能之辈用可怜的身份自尊掩盖身价自卑、用曾经考场上的辉煌掩盖现实成就的尴尬、掩盖自己无能取得心理平衡的通道和进行恶性竞争以争夺学术话语权的工具。民科不是伪科学,“民科”概念才是伪科学。那些声嘶力竭歇斯底里对“民科”口诛笔伐的人没有一个有原创理论,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原创理论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对称逻辑是伪科学?因为陈世清是民科,学界无名,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因为对称逻辑以前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国外网站也查不到;因为老师从来没有讲过,课本里也没有出现过。为什么对称经济学是伪科学?因为对称经济学产生以来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置之不理不屑一顾集体抵制,陈世清纯属自说自话。官科、学界有名、老师讲过、课本里出现过、国外网站能查到、主流学界能接受起码愿意与之对话的,是科学,否则就是伪科学,这就是反民科者的科学素养。恩格斯说:一旦社会上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将比十所大学更快推动科学的发展。我国自古就有“真正的高手在民间”的说法,科学艺术发展的真正源头是社会实践,高校和社会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高校的创新动力与创新灵感离不开社会的创新氛围与创新需要,国民创新体系离不开全社会的创新机制。创新驱动型经济是国民创新体系的经济基础,国民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大学的社会基础。创新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机制、成果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创新型大学实际上是创新型国家的“全息元”。没有民科的蓬勃发展,创新型大学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民科和官科的现状与未来:学历完整性、职务正规性、头衔显耀性、身份显赫性、待遇优越性、学风浮躁性、理论肤浅性、成果无效性,官科优于民科;理论原创性、知识系统性、逻辑严密性、学风严谨性、学术规范性、课题前沿性、思想深刻性、实践有效性,民科优于官科。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论文引用率、拥有大学讲台、掌握学术话语权、占有媒体宣传制高点、攻城略地大奖小奖各种荣誉地位一揽无遗毫不客气统统拿下、气吞山河狼吞虎咽把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全部吞下片甲不留的,官科优于民科;真正能创立原创基础理论、改变人类历史、在人类科学史上刻下痕迹青史留名奠定中华民族学术地位为国家为民族争光的,不是目前风光无限牛逼哄哄的官科而是暂时默默无闻的民科。
在我国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民科是伪科学—某人是民科—某人的原创理论是伪科学,这样的逻辑能够在现代文明社会通行很难说真的仅仅是出于反“伪科学”。如果真的仅仅是反“伪科学”没必要把“伪科学”和民科——特定身份捆绑在一起,没必要把“伪科学”和“民科”两个概念划等号。以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的要害与危害在于:不是用原创理论检验博士学位是否合格,而是用博士头衔衡量原创理论是否成立,通过颠倒学术评价标准来抬高学历贬低学力;在高分低能的假“博士”在真学力面前相形见绌、证明教育产业化政策已经失败、教育产业走投无路穷途末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下,通过“民科”“官科”的二元区分、官科是真科学民科是伪科学的二元评价可以使教育产业柳暗花明又一村,继续掩耳盗铃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
如果说,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的背后是颠倒的学术评价标准,那么,官科是真科学民科是伪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背后,则是颠倒的真理标准。真理标准即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逻辑是检验真理的直接标准。形式逻辑是检验真理的必要条件;对称逻辑既是检验真理的必要条件,也是检验真理的充分条件。逻辑是检验真理的直接标准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或唯一标准两者之间是一致的——逻辑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不可证伪的公理。问题是,无论是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还是官科是真科学民科是伪科学,都经不起逻辑与实践的检验,因此都不能作为衡量学术水平高低、检验真科学伪科学的逻辑标准与实践标准。
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的学术评价标准、科班是真科学民科是伪科学的真理标准的根据之一,就是科班经过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而基础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基础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是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基础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特定学科范式及属于特定学科范式的基本理论,如牛顿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对于试图在牛顿力学或宏观理论物理学范式框架中取得突破的科学家来讲,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确实是必要前提。但对于试图在微观理论物理学范式框架中取得突破的科学家来讲,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不但不必要,而且以排除牛顿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为前提。基础知识的另一种,就是科学学的基本原理,如形式逻辑规则,辩证逻辑思维方式等。作为科学学基本原理的逻辑结构是人类在长期的按美的规则来造型的实践过程中有序化的实践结构在人脑结构中的积淀,是人脑结构和实践结构相互建构的结果,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性遗传的产物,人类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人脑中的逻辑结构实际上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不学而知不教而会的自动自发的思维本能;任何一个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不管是菜市场卖菜的大妈还是扫大街的护卫工人大伯,都具有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科学学的常识。系统开发人的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之由自发转变为自觉有两种途径:一是书本学习,一是实践应用。书本学习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课堂学习,一是自学。其中,结合实践应用自学,是系统学习逻辑的最好方式。仅仅在课堂上学习,由于理论脱离实践将很快忘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顶着世界顶级名校博士头衔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写的文章不符合逻辑的重要原因。至于知识系统性,有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所谓“绝对标准”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所有知识的总和;一是系统性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方式。任何人不管是否科班出身头脑中的知识都具有某种程度系统性,但任何人不管是否科班出身试图掌握人类所有知识的总和形成知识系统性都根本不可能。所谓“相对标准”也有两层含义:一是课程系统性,一是实践系统性。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课程系列,这些不同的课程系列——课程系统性构成不同学科的知识系统性。这些课程系统性在科研实践中并不都是必要的,并不自动构成实践系统性——根据不同目标的科研实践的需要,课程系统性中的相当部分是无用的;科学工除了吸收一部分课程知识以外,必须自学大量的知识才能和吸收的那部分课程知识组成保证出特定课题的真正的科学成果的实践系统性。所以用科班出身、在所研究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课程系统性定义知识系统性,把科班出身、在所研究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课程系统性作为取得真正的科学成果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没有科学根据。要培养原来范式的弟子,特定课程系统性是必要的;要取得突破性的科学革命的成果,课程系统性或学历完整性不是前提。
从知识系统性和科学成果的内在必然联系来看,我们不是用有无课程系统性来推断原创理论是否成立,而是用原创理论是否成立来证明知识系统性是否存在。任何人,不管是官科还是民科、小学毕业还是博士毕业,只要他的原创理论能够经得起逻辑和实践的验证,那就证明了他的知识系统性——即使不是课程系统性也是实践系统性的存在。如果一个小学毕业的人能够创立原创基础理论,那么他头脑中的内在的知识系统性——有效的知识系统性就远远高于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的博士,虽然他外在的课程系统性可能远远不如后者。把课程系统性和知识系统性划等号,这样的逻辑不成立。这说明,知识系统性是真正的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取得博士学位是形成知识系统性的必要前提—取得博士学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都是科妄研究都是民科都是伪科学,这样的逻辑没有科学学、心理学、认识论根据。在目前博士学历化的教育体制下,仅仅比本科生多念几门专业课程的博士学历学位不要说实践系统性,即使课程系统性也做不到。知道什么是原创理论、原创理论是怎么产生的,是博士课程系统性的必要环节。可是目前我国靠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博士,你如果问他什么是原创理论、原创理论怎么产生,十有八九会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好像没听明白你讲什么;但如果你问他什么是本专业的世界顶级刊物,他会马上用英语如数家珍给你列出一大串美国英国出版的本专业“世界顶级刊物”的英文名单。根据行为科学,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一个人要出原创理论成果的前提是知道什么是原创理论。连什么是原创理论都不知道,能出原创理论成果吗?知道什么是原创理论是出原创理论成果的前提是科学学的基本原理,这条原理适合于任何一门学科,其适用性不因专业不同而不同。很难想象一个连原创理论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会出原创理论成果;很难想象一个连原创理论是什么都不懂的博导,会培养出能出原创理论成果的博士;很难想象一个连原创理论是什么都不懂的博士生,写出来的博士论文会有原创理论。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国高校自主办学主体、教授博导博士中,绝大多数不知道什么是“原创理论”;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中,绝大多数不知道什么是“原创理论”;在中国培养的博士中,绝大多数不知道什么是“原创理论”。中国各种期刊、研讨会、年会每年发表的数十万计的论文,每年通过的数万计博士论文,绝大多数只有新观点,没有新理论。有新观点就是论文,有真正的、站得住脚的新观点就是好论文,是目前中国学术界的思维定势与通行规则。解析、宣传、传授、介绍、普及别人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观点,并运用这些理论和观点指导经济工作;开展社会调查、着手案例分析、进行经济研究、撰写经济报告、建构经济模型、评估经济态势、预测经济发展,发表一些属于“心得”、“札记”、政策分析、宏微观经济分析、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或通俗读物层面的“论著”,踊跃参政议政,是中国经济学期刊包括“顶级”期刊、各种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的基本内容,上面几乎看不到真正的原创理论。连原创理论是什么都不知道,所谓的课程系统性何在?出不了原创理论成果,这样的课程系统性即使存在,有何意义?
把课程系统性和知识系统性划等号,源于科班思维。所谓科班思维,就是只承认课本知识不承认非课本知识、把课本知识当做金科玉律否认实践出真知的非批判思维方式。具有科班思维方式的人,不但自己不能产生原创理论,而且拒绝接受别人的原创理论。科班思维只承认新观点,不承认新理论;只产生新观点,不产生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理论的区别在于:新观点是以忠实于课本、导师教过的知识为前提的局部“创新”,而“新理论”往往和课本、导师教过的知识有一定的冲突。“我爱真理,我更爱我师”;所谓原创,以不和自己学过的、获取学位所依托的课本知识冲突为前提。这就是与“科妄思维”相对而言的“科班思维”。所谓“科班思维”,是学历和学力划等号的人才评价标准;是以大学课本知识为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学位高低为检验学术能力与学术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的学术评价标准;是认为自己获取学位的能力不如质疑,自己获取博士学位的水平不可超越,自己获取硕士博士学位所依托的课本知识颠扑不破不容挑战、任何挑战自己获取学位所依托的课本知识的新观点新理论都是“科妄思维”的目前流行于高校、学术界的思维方式、通行规则与学术风气。根据“科班思维”,所谓“科妄思维”就是和获取学位所依托的课本知识相冲突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民科思维”。所谓科班思维,就是你和他讲对策论,他给你讲运筹学;你给他讲信息控制论,他和你讲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你和他讲一叶知秋、窥见一斑的全息逻辑、直觉逻辑,他给你讲数理统计、大数据分析;你给他讲典型分析,他和你讲概率论、样本分析;你和他讲对称逻辑,他给你讲形式逻辑;你给他讲对称平衡论,他和你讲一般均衡论;你和他讲原创思想,他给你讲数学模型;你给他讲原创理论,他和你讲硕博课程;你和他讲陈世清,他给你讲张维迎;你给他讲陈世清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他告诉你张维迎才是真正的大师级著名经济学家;你和他讲对称经济学是真正的新结构经济学,他告诉你林毅夫才是新结构经济学之父。你说他书呆,他说你民科;你说他井底之蛙、自高自大,他说你孤芳自赏、自说自话。所谓科班思维,就是我国曾经批判过并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在教育产业化政策价值观引导下得以死灰复燃发扬光大。“科班思维”是改开以来推行的教育产业化长期关门卖学分制度形成非批判思维方式与学术风气的产物。科班思维和反民科思维是一体两面;奉行科班思维、避免科妄思维,原创思想原创理论成为贬义词乃至普遍产生“民科恐惧症”,对原创思想视为瘟神噤若寒蝉避之唯恐不及,缺乏出原创理论成果的勇气和能力,导致不但出不了原创理论成果而且也接受不了原创理论成果,是目前中国主流学术界的致命缺陷,是目前中国主流学术界的学术话语权合法性危机,也是中国目前反民科、反科妄思潮的认识根源、社会根源与社会后果。
把原创思想和科妄思想划等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得原创思想和原创理论的关系,而这也源于不知道什么是原创理论,把原创理论和新观点混为一谈。什么是原创理论?原创理论就是别人没有讲过的、不可证伪的理论。原创不是新观点、新解释、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而是新理论。所以要真正知道什么是原创理论,就要知道什么是原创思想。如果说,学术成果的本质是原创理论,那么原创理论的本质就是原创思想。原创思想,就是能够通过组织论证形成原创理论的、别人没有产生过的思想。在组织论证之前,原创思想给人的印象就是奇思异想、胡思乱想、“科学妄想”;但正是这些奇思异想、胡思乱想、“科学妄想”构成原创理论的精粹,奠定科学家的学术地位。爱因斯坦由于自己数学功底差,他发表的相对论论文是朋友帮助他建构的数学模型,但这丝毫不影响爱因斯坦作为相对论创始人的学术地位,也丝毫不影响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巨匠的历史地位。数学只是表达思想的形式与工具,和自然语言作为表达思想的形式与工具没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模型不是科学论文的必要环节,没有应用数学模型的“民科”原创思想和科妄、伪科学划等号没有科学方法论根据,以反科妄、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本质上是反原创思想,反原创思想的结果就是反原创理论。
因为不知道原创理论怎么产生,无法产生原创理论,所以反对别人的原创思想、原创理论。这就形成了自己没有原创思想原创理论——反对别人原创思想原创理论——自己产生不了原创思想原创理论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使体制内出原创理论成果的可能性为零。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行教育产业化形成的科班思维,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却自我感觉良好不知天高地厚的假博士,整天在网络上以学术审判官的身份今天批这个民科明天批那个科妄刷优越感,成为我国目前反民科思潮的主力军。以反科妄、反伪科学为名反民科是以合法名义掩盖非法目的,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的实质是高分低能的假“博士”对真学力的挑战。“民科”概念的产生、极具中国特色的“民科”“官科”的区分、反民科思潮的出现,说明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极度缺乏科学素养,说明我国教育学术界存在严重的学风问题。但在我国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不仅仅是学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学术行政化、教育行政化、教育产业化政策造成的极具空想社会主义典型特征的“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逆选择逆淘汰的研究生录取与学位授予体制、职称评定等干部人事体制环境下,学历和学力、头衔和水平、身份和身价、职务和能力贡献的不对称乃至巨大反差是必然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自我感觉良好不自量力的假博士挑战真学力被扒得连短裤都不留下也是正常的;在一路潜规则中高歌猛进一路顺风畅通无阻攀上一个又一个学位学术头衔高峰,一旦发现自己在终端成果上技不如人相形见绌而恼羞成怒狗急跳墙泼妇骂街我们也同样不必大惊小怪。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严重的异化现象。但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学历和学力、头衔和水平、身份和身价不对称的尴尬现实面前,有关方面如果不是通过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体制、学术体制、教育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实现优胜劣汰,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实现学历和学力、头衔和水平、身份和身价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实现学历和学力、头衔和水平、身份和身价的高层次平衡以消除社会异化现象,而是将错就错通过把科班和科学、学历和学力、“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政策、体制、机制设计与价值观导向强制实现学力和学历、水平和头衔、身价和身份的低层次平衡,就为反“民科”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制度体制保证、舆论环境与社会心理基础。在反“民科”浪潮中跳得很高的人,实际上都是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的马前卒与卫道士。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车轮不可阻挡,历史规律不可抗拒。从科学发展观来看,任何强制实现学力和学历、水平和头衔、身价和身份低层次平衡以维护现有的学术行政化、教育行政化、教育产业化政策与逆选择逆淘汰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措施,都只能捉襟见肘、顾此失彼、贻笑大方,在人类历史上落下以纸包火、削足适履、抽刀断水、螳臂当车的笑柄。如果为了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或维护对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配置中的垄断而一手遮天倒行逆施刻意扭曲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用官科是真科学民科是伪科学的二元评价固化、合法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那就不仅仅是异化和笑话,而是反人类。
反民科者认为,博士经过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而民科没有,所以民科不可能出真正的原创成果,民科所谓的原创成果都是伪科学。可是据我所知,目前我国的博士培养模式中并没有现代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狭义指关于科学研究、科学评价、科学发展的正确的一般方法,属于科学学的范畴;广义指由正确的世界观决定的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属于哲学方法论范畴。广义的科学方法包括狭义的科学方法。广义的科学方法,即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方法论,是狭义的科学方法——科学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包括:直觉方法、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对称平衡方法、五维空间方法、复杂系统论方法、公理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典型分析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统一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原创理论与经世致用的学术评价标准。当今时代这些方法作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人们进行任何一门科学研究必须应用的方法。如果说,在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线性科学占主流的近现代人们仅仅靠还原论方法、归纳实证方法、三维空间方法、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就能取得科学成就,那么在量子时代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上述非线性、五维科学方法系统严格训练的研究人员能出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理论成果。很遗憾,目前我国的博士生课程设置中,所谓的科学方法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线性思维方法层面,非线性、复杂系统论的五维科学方法尚未进入博士生的视野。这是我国培养的博士出不了原创理论成果的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现代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说明目前我国的博士学位连课程系统性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实践系统性。把博士和知识系统性划等号而自我感觉良好是盲目的自高自大。
科学素质是人作为主体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知识和能力的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质不等于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不等于书本知识,书本知识不等于课本知识。通过批判性思维和积极的实践探索发展科学,包括修正不完善理论、推翻不科学理论、在实践中提炼出新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素质的核心。科学素质是人类发展指数之一,因而提高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系统工程,训练批判性思维方式应该是大学生基础课程中的基础课程。“知识诚可贵,学分价更高。只要拿文凭,两者皆可抛”,“60分万岁,70分受罪”,很难想象这样被动学习的态度和单向度、非批判的环境中能培养出具备出世界一流原创理论成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很难想象经过这样的被动、单向度、非批判的学习产生的“学历”和“学力”、“科班”和“科学”能划等号,很难想象在这种被动、单向度、非批判的学分累积过程中形成的外在的课程系统性和只有主动学习、批判性思维才能形成的人脑中内在的知识系统性能划等号。在研究生录取、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工作分配、职称评定、课题经费申报、成果验收、学术评奖一路充斥着潜规则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这样一路走来所获取的学位、职称、头衔、同行承认能够和真正的原创理论成果划等号,很难想象经过这样一路潜规则陶冶出炉的“科班”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会优于非科班。沉湎于“科班”和“科学”、“官科”和“真科学”、“民科”和“伪科学”、头衔和权威划等号的幻觉中不可自拔的现行高校自主办学主体推动的教育产业化政策导致的应试教育文凭至上卖学分制度严重扼杀了大学生的创造力,造成除了读教科书外全民不读书,全民业余时间斗地主打游戏机,造成我国大学生包括博士生数量全世界最多、人均阅读量全世界最少,网吧爆满、图书馆冷清,与建立国民创新体系的目标背道而驰,极大降低了大学生包括博士生的科学素质,并由此拖累降低了国民的科学素质。反民科思潮的产生及其消极影响说明,博士如果不具备科学素质只能对社会产生负能量。本来改革的目标是消除旧计划体制下的异化现象,使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但包括教育产业化改革在内的一切向钱看改革却不但没有消除旧计划体制下的异化现象,而且使旧计划体制下的异化现象得到发扬光大,使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更加严重。高校自主办学以学校利润为中心作出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人才体制与干部人事制度的制度设计,使假学历假学位假论文假专著假专家假教授泛滥,假学历假学位假论文假专著为逆选择逆淘汰披上合法的外衣,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官本位,强化了学术行政化、学习行政化、干部教师科研乃至研究生队伍中经济与超经济、学术与超学术的人身依附关系。高校自主办学是宏观经济微观化的典型,同建立国民创新体系本质上是对立的。高校自主办学推动的教育产业化助长学术行政化、学术界人身依附关系,在整个社会形成扼杀创新、贬抑创新的社会机制;在使全民文凭化的同时,使国民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大大降低。包养女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卖淫现象愈演愈烈说明,高校自主办学推动的教育产业化政策腐败,已经造成了一代人的堕落;如不及时纠正,对大学生素质、国民素质的消极影响将是毁灭性的。高等教育应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我国提高国民素质、人类发展指数做贡献,而不是通过变相买卖文凭来为GDP增长做贡献。高校自主办学推动的学校利润与GDP导向的教育产业化政策给我国的大学生素质和国民创新体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和建立国民创新体系要求彻底改变把学历摆在学力之上的教育产业化政策与出书不如读书的社会价值观导向,彻底改变为教育产业化政策服务的人才体制机制。
智力是知识的本质,创造力是智力的本质,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本质。以提高智力为核心,高校教学体制和科研体制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是异化,其结果就是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低下。任何时候不能转变为自学能力的学历都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在信息爆炸时代不能转变为学力的学历只是固步自封作茧自缚的负资产。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产业化政策体制机制设计与价值观导向环境中,“读读读,书中自有田螺姑娘”是可能的,“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万两”也是现实的,但“读读读,书中自有原创理论”只是痴心妄想。原创理论不是把“科班”和“科学”画等号的“顶层设计”就能一厢情愿产生,也不是把“民科”和“伪科学”画等号的“顶层设计”就能一手遮天抹杀。面对非科班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优于科班这一客观事实,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唯我独大我行我素行不通,试图靠一批自我感觉良好不知天高地厚的假博士整天一只手柱着一根金箍棒一只手对着民科竖起中指指着鼻子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大喊大叫喊打喊杀也只能是蚂蚁缘槐蚍蜉撼树自欺欺人自取其辱;调适心态调整思路通过正向改革使高校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无缝接轨,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与实事求是,而不是鸵鸟精神与阿Q精神;高校的本质特征与核心竞争力不是科班而是科学,而科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既不可能关起门来从课堂产生,也不可能通过灌输书本知识得到发展。什么“论”都有、唯独没有“原创论”的“科班论”、“民科论”、“官科论”、“刊物级别论”、“核心期刊论”、 “SCI收录论”、“评奖级别论”、“双顶级论”、“影响因子论”、“论文引用率排名论”、“同行评价论”等都是在关门卖学分制度造成我国高校虽占有国家大量科研经费却不但鸟不拉屎而且狗也不拉屎的严酷现实面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南郭先生为南郭先生群体保驾护航的产物,是水货排挤干货、劣币驱逐良币的产物。这些奇奇怪怪、没有任何科学学根据的所谓学术评价“标准”说明,顶着西方顶级名校博士头衔并不意味着知道原创理论怎么产生;而根本不知道原创理论怎么产生的人,也就根本不知道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怎么衔接。不是从理论本身考察新理论是否成立,而是从一个人的身份、是否科班出身判断新理论是否真理,出于教育产业化目标对高校教学科研体制的顶层设计,使高校教学目标和科研目标完全脱节乃至根本对立。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弱将手下无强兵。没有原创理论、根本不懂原创理论怎么产生的人本来不具备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根据高校教学目标和科研目标的内在一致性,不具备学术评价话语权也就不应该具备高校领导权与教育体制改革的话语权。执迷于“科班”概念、“国际惯例”和“双顶级”标准却不知原创理论为何物的所谓世界顶级名校博士把持我国高校领导权与学术评价话语权,只能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有博士学位无博士学力的庸才。
把学力和学历划等号的科班思维方式与目前学位和学历挂钩的高校教育体制与人才模式没有法律依据,违背我国《宪法》和《教育法》。《教育法》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二十二条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这说明《教育法》规定的学历认定和学位颁发是两条线,学位不和学校学习的经历挂钩;而学历必须是学校学习的经历。所以正常情况下有学历不一定有学位,没有学历不一定没有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六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十条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申请书和申请博士学位的学术论文等材料。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在申请日期截止后两个月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同意申请,并将结果通知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时,应当送交两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书。学位授予单位对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员,可以在接受申请前,采取适当方式,考核其某些硕士学位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第十五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且申请人尚未获得过该学科硕士学位的,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这说明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还是《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都明确规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不以获取硕士学位为前提。但北大清华却规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必须有硕士学位5年以上且获得国家级奖项。北大清华规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条件为什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不符。北大清华均声称该条件是教育部规定,而教育部不承认。北大清华规定的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条件实际上阻断了同等学力取得博士学位的通道,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务院学位条例实施办法泡沫化。抬高学历贬抑学术,用学历评价代替学术评价,使全社会假学历假文凭假学位泛滥,是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配置中的垄断性腐败。
法律以科学为基础。把学力和学历划等号的科班思维方式和目前学位和学历挂钩的高校教育体制与人才模式不但没有法律依据,而且没有科学根据;之所以没有法律依据,是因为没有科学根据。学位和学历有本质的区别;学位和学历的区别体现了学力和学历的区别。学位是标志一个人学力的头衔,属于能力的范畴,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一般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种。一个人学力的最好证明,是论文;论文水平的最好证明,是论文答辩。为什么叫“学位论文”,不叫“学历论文”?因为学位是学力概念,而证明一个人学力的最好方式是论文。为什么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要写学位论文?因为课程考试只说明学历,不说明学力;只有论文,才说明学力。只有论文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相应学力,才能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大学有本次之分,学位没有本次之别。不管什么学历、大学什么本次,同样的学位反映的学力都是相同的。不同本次的大学授予学位的概率可以不同,但不同本次的大学授予的学位水平标准是一样的。什么是“假学位”?只和学历挂钩不和学力挂钩的学位就是假学位。就目前代写学位论文不但企业化、而且产业化,代写的不仅有学士论文,而且有硕士、博士论文来看,高校论文答辩、包括博士论文答辩只是走过场。学位论文答辩走过场,意味着学位论文泡沫化;学位论文泡沫化,意味着学位泡沫化;学位泡沫化,因为着学力泡沫化;学力泡沫化,意味着学历空心化。学历和学位划等号的后面,是学历和学力划等号;学历和学力划等号的后面,是卖学历的教育产业化政策。有关方面把学位和学历挂钩、把学历和学力划等号、以学历为承认学力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用学历评价代替学力评价并进而代替学术评价的要害,是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剥夺中国人民自学成才的权利,通过用学历垄断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强行把中国人民最大限度开发为教育产业的客户。把学位和学历挂钩、把学历和学力划等号,重考题轻论文、重考试轻答辩,教育产业化政策在极力把博士学历化,博士学历神秘化、神圣化、魔幻化的同时,无视博士应有的学力的培养,以致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学力的庸才。目前学位和学历挂钩乃至学位和学历不分的高校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自主办学主体为了自己的狭隘利益垄断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不惜牺牲国家、人民、民族利益的典型。
学历完整性等于课程系统性、课程系统性等于知识系统性、知识系统性等于成果有效性的科班思维方式没有科学根据,科班出身的博士水平不可超越的科班思维方式没有科学根据,以科班出身的博士学位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班思维方式没有科学根据,以获取博士学位的大学排名为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的科班思维方式没有科学根据,以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为学术水平最高标准的科班思维方式没有科学根据。什么是博士?理论上,所谓博士是经过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与相关学科的系统学习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能力的学位。博士学位是一个人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能力的标志,是大学生由学习课堂走向学术殿堂的通行证。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但从我国目前每年培养的博士数量全世界最多、原创理论成果全世界最少可以看出,我国培养的博士绝大多数不具备博士应有的学力;也就是说,我国培养的博士绝大多数不合格。博士学历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把博士培养当做延长教育产业链的教育产业化政策,是博士学历化的根本原因。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本来是学力比重递增、学历比重递减的过程,到了博士阶段本应该只是学位而不是学历。所谓博士本来就应该是论文博士,没有“论文博士”和“课程博士”之分。课程是手段;论文是目的;学历是手段,学力是目的。离开博士应该具备的学力,博士学历没有附加值。博士学历化的结果,就是形成博士论文答辩、博士学位授予中的潜规则与巨大寻租空间,常艳和她导师的故事、厦门大学博导不知道自己到底睡了几个女博士生的故事只是其中的缩影,从而大大降低博士的质量;同时使大量没有学术能力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人拥有博士学位,使博士学位堕落为一种没有学力含金量的空洞头衔,使博士学位大大贬值。什么是“真的假博士”?有博士学位没有博士学力的博士。没有博士学力的博士如果当博导,很难想象会带出能产生原创理论成果、真正具备博士学力的博士。这种恶性循环是我国博士出原创理论成果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把学位和学历挂钩,认为没有学历就不可能有博士学力,有博士学历就一定有博士学力的博士培养模式,无论是从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还是科学学来看都没有科学根据。从科学学来看,人类科学发展史是原创理论发展史,而原创理论是人脑产生的,不是电脑产生的;能否产生原创理论和人脑是否积极运转有关,和电脑CPU运转速度、软件版本高低、学校仪器设备是否先进无关,产生博士学位级别的“原创理论”不以高校的仪器设备为必要前提,也不以听高校老师讲课为必要前提。爱因斯坦相对论纯粹是工作期间自己思想实验的结果。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诺贝尔理论物理学奖成果是两个人讨论出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战壕里写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苹果树下发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野外观察出来的。为什么诺贝尔物理奖给杨振宁与李政道没有给吴健雄?因为诺贝尔物理奖只奖原创理论不奖实验验证——原创理论成就高于实验验证。从认知心理学来看,人的认识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过程,而不是直线发展的过程。那种一张考卷定终身、高考考上一本就可以终生衣食无忧躺在那里都可以飞黄腾达一路凯歌乘风破浪乘上硕士博士白领金领直通车,高考没有考上一本就永远没有出头日子的显规则与潜规则,不符合人类认知发展规律,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不利于建立国民创新体系,不利于大学生出原创理论成果。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愿意自学、也有能力自学的人,包括一些天才,其主动学习的效果不亚于在世界一流大学被动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非常强调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性思考,给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目前官方规定的博士学位水平的三条标准: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无一不可以通过自学达到。非但如此,自学者在第二条“具有独立从事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在用第三条“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来倒逼第一条“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方面有后发优势。根据大学生平常专业课能考8-90分,到考研究生时多数只能考2-30分,最后录取大部分靠外语过关来看,学校课程系统性不等于头脑中的知识系统性。用实践中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产生的创造性目标和个人兴趣为了探索某个具体问题产生的创造性目标倒逼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才能使课程系统性真正在人脑中形成能够产生创造力的知识系统性。认为只有科班按部就班学习几十门课程才有知识系统性,才能出真正的科学成果,非科班没有按部就班学习几十门课程所以没有知识系统性,不能出真正的科学成果,只能出科妄思想伪科学理论的科班思维方式没有科学根据和事实根据。对于出成果必要条件的科学方法论,诸如直觉方法、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对称平衡方法、五维空间方法、复杂系统论方法、公理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典型分析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统一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原创理论与经世致用的学术评价标准,不但都可以自学,而且以自学为前提。其中的直觉方法,则只能自学,老师根本教不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自发产生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至于出原创理论成果的关键一环灵感,是上帝给勤于思考、自觉思考者的礼物。因此,任何人,不管什么学历,只要提交足以达到本科、硕士论文同等水平的论文,不管有没有发表都可以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生、博士生;在同等考试成绩条件下,学历低、大学本次低的应该优先录取。目前在同等考试成绩条件下,学历高、大学本次高的优先录取的做法,符合教育产业化政策,不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任何人,不管什么学历,只要论文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不管有没有公开发表都应该授予博士学位。一个学历越低的人,论文能同样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说明他的自学能力越强,学力越高,头脑中现有和潜在的信息含量、知识含量、学术含金量越高,其身价也越高,越应该授予博士学位。同样获取博士学位的人,学历越低、大学本次越低的,说明其学力越高,其手持的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也越高,越应该得到优先重用。实践证明,非科班出身的博士,在理论功底、实际能力方面远远高于科班出身的博士;两者的差别不是算术级数,而是几何级数。勇于承认这个客观现实,因势利导背后的科学发展规律,比我国发现新能源更有意义。不应该为了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而对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巧立名目进行刁难,附加超越博士水平甚至不可能达到的苛刻条件,设置种种违背科学学原理和人类认知、科学发展规律的歧视性条款;也不应该对获取博士学位前学历低、毕业院校本次低的在使用上予以歧视。应该在全社会树立自学光荣、自学成才光荣、只有自学成才才是真正的人才、自学成才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自学成才的知识含金量高于科班的人才观念与相应的制度、体制设计,以提高大学生、全民族的学力。国民创新体系,就是国民学力体系;只有国民学力体系才是滋养博士学力、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土壤;国民学历体系只能使博士学位空心化,使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渐行渐远。
“民科”、“官科”的学术标准是统一的,“民科”、“官科”的二元区分没有科学根据,“官科”是真科学、“民科”是伪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没有科学根据。我国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不是反“民科”而是根本改变扼杀人的创新精神、压抑人的创新能力的公费买文凭升官的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与公款买书号版面学历评职称的行政化的学术体制。
所谓“官科”,狭义指体制内科学家,广义指在自己研究领域取得教育部承认的海内外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人员。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推进,“官科”概念有从狭义向广义延伸、广义转化为狭义的趋向。从“官科”的定义及内涵演变可以看出,凡是“官科”的研究成果都是真科学、凡是“民科”的研究成果都是伪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不是基于科学学原理的、规范的、负责任的学术评价,而纯粹是为了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使学术体制成为教育产业链中一个环节的产物,是教育产业化衍生教育行政化、教育行政化染指辐射带动学术行政化的产物。学术行政化,就是在学术资源配置、学术成果评价中,不是体现科学发展规律、促进科学发展,而是体现行政意志、实现行政目标的科研体制。学术行政化严重违背科学发展规律,阻碍科学发展。教育行政化,就是在教育资源配置、教学成果评价中,不是体现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才成长,而是体现行政意志、实现行政目标的教育体制。教育行政化严重违背人才成长规律,阻碍人才成长。教育产业化,是把教育由非GDP部门转变为GDP部门的改革取向,经过教育产业化改革使教育部门由公益部门转变成盈利部门,在把中国人民的智力资源最大限度通过教育产业这个平台纳入GDP增长统计数据源的同时,使中国人民的智力资源为高校带来利润最大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产业化是典型的、彻头彻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垄断的不是一般的自然资源,而是智力资源、社会资源与中国人民的发展权。教育产业化颠倒了学历和学力之间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扭曲了学术评价标准和社会人才评价体系,破坏了国民创新体系,剥夺了贫穷家庭后代平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使GDP、人均GDP指数大大提高的同时,降低了中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实际生活水平,使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感指数大大降低,是改革的异化与社会的后退。教育产业化是教育行政化、学术行政化的根源。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是教育产业化的根源。
出不了真正的原创理论成果,是目前中国官科的“死穴”,是教育产业化、教育行政化、学术行政化给中国官科造成的致命伤。在中国目前的官本位与学术、教育双行政化的体制下,体制内根本不要想出什么重大突破性的原创理论成果;如果有,也是人在体制内成果在体制外。也许民科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在做无用功,但第一流的原创理论成果特别是原创基础理论成果只能来自民科。“伪科学”这个概念本身可以成立,但绝大多数伪科学不是民科而是官科,不在体制外而在体制内,而且是现有的体制造成的,或者说是被体制逼出来的,只不过因为“官科”掌握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有关方面为了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而刻意掩盖“官科”中的伪科学,放大“民科”中的伪科学。当体制内——“官科”的学术评价机制充满猫腻,充斥着仕而优“文凭”、版面费“论文”、书号费“专著”、潜规则“评奖”、行政化“职称”、炒作性“头衔”,使体制内—“官科”的人才评价体系的诚信度堕落到只有外语统考成绩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人才的唯一可信的公认的标准、只有达到英美小学水平的一口流利的英语才能使人相信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时,宣告了体制内—“官科”的创新体系的彻底破产;只有体制外—“民科”的市场评价与催化才是创新的真正标准与原动力。但是,目前的学术评价话语权却又只在体制内;一切职称、头衔只在体制内产生,以致造成学术界身份与身价、成就与地位、贡献与待遇的极大反差。这是转轨时期国家整体学术评价体系中主体与客体、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之间的不对称;这个不对称,由僵化的学术评价体制同经济模式转轨、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不对称造成。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必须赋予体制外的“民科”——民间科研机构以学术评价的话语权,让民间科研机构拥有自己的专家学者,其权威度与含金量在实践中形成、由市场来检验;使中国拥有自己的贝尔实验室、卡文迪什实验室、兰德公司。必须让“民科”和“官科”在科研体制、学术评价体系中处于同等地位。只要学术评价主体与学术评价对象、内容相吻合,使学术评价主体与学术评价客体相互促进、对称发展,中国离诺贝尔奖就将不远。应该大力扶持民科——民间科研机构的发展;在国家选题安排、课题经费分配、学术成果评价推广等方面,民间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应该享受同官方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同等国民待遇。要在全社会激励与保护原创思想,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重形式轻内容、重手段轻目标、重过程轻结果、重信息轻知识、重知识轻智慧、重继承性发展轻创新性发展、重按部就班增长轻超常规发展、重范式内发展轻范式外突破、重注释式成果轻原创性成果、重体制内成果轻体制外成果、重持之有据轻言之成理、重引经据典轻自圆其说、用行政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用身份贵贱折算身价贵贱、用头衔大小换算权威大小、用知名度高低变现“著名”度高低、贡献索取不对称、投入产出不对称的严重异化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以及由严重异化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衍生出来的严重异化的人才体制。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需要对中国人的创造力资源开发作正确导向,除了彻底改变僵化异化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外,要打破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人才堡垒,让民科和官科平等竞争,让民科的一流科研成果可以畅通无阻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
当社会上一方面不断用“学霸”、“神童”、“高考状元”、“顶级名校博士”等各种极为华丽的辞藻极力渲染一个人学业上的成功,把高分考上北大清华作为励志的典型予以宣扬,让拥有“世界顶级名校博士”头衔的不入流学者整天在电视上晃来晃去以宣传博士万能、学业成功必然带来事业上的辉煌,另一方面对第一流的原创理论成果不予承认极力贬低或进行冷处理时,我国“反民科”思潮必然应运而生。而反民科思潮的实质,也是推动以学历高低为衡量学术水平高低、是否取得博士学位为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随着我国每年自己培养的、国外引进的高分低能无原创能力又自我感觉良好不自量力的假博士越来越多,我国的反民科思潮将像迅速扩展的癌细胞一波波侵袭我国的社会有机体,严重干扰我国科学的正常发展与阻碍我国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马上改变直接间接把各种考试成功和人生成功划等号的社会价值观导向及相应的制度、体制、机制设计,摆正学历和学术、博士学位和科学家的关系,大力宣传我国科学家取得的原创理论成果,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没有占用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却能取得第一流原创理论与技术成果的民科忘我奉献精神与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必须从哲学、科学学、社会价值观的高度对反民科这股人类文明史的逆流迎头痛击以正本清源,还我国科学、教育界以朗朗乾坤,使我国科学、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