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立大志。立志存高远,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立志为人民服务。这是毛值得有作为的人作为楷模的。
从何处能看出毛泽东的大志向呢?古人言诗言志,我们可以从毛泽东诗词中窥其飞天志向。
毛泽东最早的志向诗是13岁(1906年)写的《五谷》:“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那时毛虽小,但已认识到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决心走出韶山,求学天下,以成大事。
1909年,毛16岁,写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这首诗反映出毛的自信、专断的领袖意识。
毛主席年轻就读于湖南师范,经常喜爱登岳麓山。后来,曾作《沁园春·长沙》,这时他已是而立之年(1925年)。用此词抒发了他的而立之年的志向:“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秋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毛主席确立领导中国与世界的志向。
1927年毛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写《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那时的陈独秀为总书记,导致党领导的大革命失败,毛主席是英雄不得志,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反映出毛当时的悲壮、雄沉的心境。
1934年,毛已41岁。仍未能执掌中国革命的大权,但毛的精神未死。词《清平乐·会昌》就充分反映了他的心情:“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所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正是毛对自己的评语。
1935年,红军长征处境极其困难,几临生死关头。毛在长征路上努力工作,给中央出意见,最后终被党和红军接受。毛是临危受命,故有《十六字令》当中的一令:“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红军之天欲堕,全靠有毛泽东的支撑。毛此时心与境为一景。吟诗出声矣。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毛确立领导地位,真正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虽然前途黯淡,但毛对未来充满信心。《忆秦娥娄山关》就是他初掌中国革命之舵的心声。“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里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既反映出毛欲征服千难万难,从头开始,将革命引向胜利的伟大胸怀。后来有词《清平乐·六盘山》中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之句也说明毛打倒蒋介石的决心和信心。
1936年,毛胜利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眺望一望无际的茫茫大雪,浮想联翩,发古之幽情又填词《沁园春·雪》一首,以表胸中之伟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词中毛历数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长短,意欲超过他们。可见其志之雄贯古今,无出其右者矣。
1958年,毛书七绝一首,反映其志不只在中华而怀环宇,诗曰“人类而今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愚公尽扫饕坟日,公祭毋忘告马翁。”此时的他,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充满信心,成世界革命之领袖愿望从此可见一斑。
1965年,毛重上井冈山,做《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其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反映出他又重新滋生继续革命的大志。后来果然发动了惊世骇俗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是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今第一位大英雄。他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决非偶然。这和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是分不开的。毛和其他同时代的人相比,他是高山,余为丘陵,岂有它哉。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