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正义与当代知识分子
康新贵
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部分取决于当代知识分子对公正、正义的追求和态度。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经典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德国人说:当纳粹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不是共产党人,所以没有说话;当纳粹杀犹太人的时候,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没有说话;当纳粹杀什么什么人的时候,我因不是什么什么人,所以又没有说话(记不清了,很抱歉);现在纳粹要杀我,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后,十八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们,终于发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怒吼,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与希望,那些先哲们,卢梭、伏尔泰、狄德罗……因此也将永垂不朽。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被右翼知识分子把持,左翼正处于参差不齐的崛起中。
当代中国社会目前已分化为四个阶层:国家管理人、资本家、中产阶级、劳动者。其中劳动者阶层又分化为三个子阶层:发展型、温饱型、贫困型。①当代知识分子,同样因其对控制社会的稀缺资源的占有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阶层。这种阶层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物质的、社会地位的不同,并不必然的决定知识分子主观上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对知识分子来说,对公正与正义的追求,是不应当分阶层的。知识分子不应当因为自己在物质的、社会地位上属于上层阶层而在观念上排斥其他阶层,尤其是排斥劳动者阶层。倘若如此,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
中华民族的先哲,“亚圣”孟子曾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经典主张。显然,孟子不属于他所说的“民”,但不妨碍他说出如此经久不衰的语录。如此,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倔强的屹立于东方。
当代的改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倘若知识分子们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甚至以为理应如此,那就很危险了。
当然,知识分子有自我选择代表某个阶层的权利,但代表某个阶层,不等于可以不要社会公正,不等于可以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
厉以宁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张维迎则主张“只要抓总量增加,不必管分配。”主张两极分化的分配格局。显然,他们是完全代表了权贵经济和强势集团,不再主张社会的公正与正义。当然,他们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但是,当厉、张等人代表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时,那就很不正常了,也很可怕。
公正与正义,是一个理性的文明社会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和理想,我们中国人作为人类的一员,当然不能例外。事实上,在孟子这样的先哲们的努力下,公正与正义的价值观念才得以逐步形成。
中国目前正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而法所追求是最高价值目标是公正与正义。一部法律是否体现了公正与正义的原则,是区别“良法”与“恶法”的试金石。
改革中获得利益最大的是极少一部分人,绝大部分人利益获得较少甚至是绝对的利益受损体,或许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或许是权宜之计,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理应如此而天经地义,并用强权予以维持。如此,失去公正、正义基础的所谓效率要它何用!
如果说改革导致社会分层不可避免,那么如何缓和阶层矛盾就成为政策、立法的重中之重。建设和谐的福利社会,是化解社会阶层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唯一正确、有效的道路。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就是一个现成的榜样。
当然,中国经济人均GDP的水平还不高,福利社会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这不妨碍将福利社会作为中国社会所追求的目标。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建设和谐的福利社会不仅不能为主流意识所接受,甚至遭到主流意识的强烈否定。这不禁让人感到震惊和茫然!中国的主流意识、主流价值观念怎么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怎么了?很是令人失望和沮丧。难怪中科院的何院士要说:谁叫你是中国人!中国的知识分子如此,中国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目标如此,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如此。斯如是,夫复何言。
参考文献:
1.康新贵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劳动者阶层分析》 网络 (学说连线) 2005年12月15日发布
:康新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