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公报:与于幼军省长书
苏 杜
2007-7-7
于省长:
您好!您很忙,也很劳累,我就开门见山,并尽可能言简意赅了:看了《南方周末》采访您的报道(《》:风暴眼中的山西官员),为这则报道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我感到了深深的忧虑。您说,“在山西土地上发生的伤害百姓的事件,不管什么原因,我都负有责任”,很明显,您没有将自己归在“原因”之内。您说,“我希望以我的道歉和检讨,能够教育、警醒山西各级干部”,很明显,您是说您在他们之上。您说,“为什么个别外地人能在山西的土地上干坏事?这还是说明我们山西的工作没有做好”,很明显,您真的在以“邻省”为“邻”,以“本省”为“本”。您说,“我一般是不骂人的”,但在发现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允许的恶劣环境中干活时,“我那次骂了人”,很明显,这等于说您“见事”并不迟,没有“失察”。不过,这一切,并不是让我感到忧虑的主要原因,因为,充其量,这一切,也不过是您借助您所信任与熟悉的媒体,做一下比较委婉而艺术的表白而已;但当我看到您将这次震惊中外事件的根由反思归纳为“更普遍、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贫穷”时,我真是感到了深深的忧虑。
这次震惊中外的事件所暴露出来的“更普遍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贫穷” 吗?不,我私下认为,它所暴露出来的“更普遍更深层次的问题”不是贫穷,而是富裕,是前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王东已式的富裕,是南下置房非千万元豪宅不屑下顾的煤老板式的富裕,是北上购车非三十辆野马不足成列的新阶层式的富裕。正是有了王东已式的富裕,咫尺之外,才有了窑奴的那种贫穷。正是有了煤老板式的富裕,才有了令您骂人的那种环境。您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是人民政府的部省大员,也是具有哲学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您应该清楚,无产者的生存条件是不会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的,建立在工人自相竞争之上的雇佣劳动,最终将使他们连自身生存与下代繁殖都成为不可能。《南方周末》从多个角度诉说了山西警方对黑窑工的早发现与早处理,不知道这是否多少反映了您怀中对“邻省”媒体的耿耿,然而,这是无关紧要的。当雇佣劳动发展到砖窑主与绑匪联手“招人”、用儿童与傻子为劳工、以狼狗打手为监工、以六个馒头三碗生菜为每日十六小时以上劳作的报酬、以干活到死为工期的这一阶段,这种雇佣劳动的崩溃随时都会发生。家长寻人,记者见报,网上风传,这些都不过是事件中的具体环节,不过是无产者队伍从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增加了教育因素、整个队伍在壮大、在联合的一些例证,富裕与贫穷之关系的崩溃,迟早是会发生的。而且,无产者在信息时代的壮大与联合,远比铁路时代更为迅速,更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它面前,共产党人应当是海燕,而不能做海鸥。然而,似乎,您并没有这样想,或者,《南方周末》未能如实如全地表达您的意见。不过,请您放心,尽管我深深以此为虑,但我不会因之而加入到“引咎辞职”呼吁者的队伍中去的,因为,我觉得,还有比呼吁“引咎辞职”更要紧的话要说。
我私下以为,比“引咎辞职”呼吁更为要紧的呼吁是呼吁您一样的高级干部、部省大员能以六中全会为契机,切实地坚定起无产阶级立场,切实地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您是哲学博士,学问渊博,自然通晓立场是决定方法的。没有这种立场,就不可能酿有发自内心的与民同甘苦,也不可能言行中透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偶一骂人,看似与民一心,但也只能是骂人而已,决不会骂已,还是将自己放在局外,渐行渐远,学问再渊博,也不会有太大的用处。您说您正在带领一个小组在做农村党政工作调查,这是很好的措施,但我仍认为立场问题还是其中一个最为关键最为基本的问题。您在广东工作期间的1998年,“深圳市工伤鉴定人数12189人,其中90%以上为断指、断掌或折臂;工伤死亡80多人,即平均每天有31人工伤致残,每4天有1人工伤死亡。”(《天堂里的边缘群体》)如果有那么一个坚定立场,您在这些数字之前就不会自豪于自己在深圳的“长袖善舞”了,也不一定视“击鼓传花”为知音了。其实,伟人击鼓,九州传花,同唱一首歌,谁是游戏局外人呢?画中“圈”内,深圳幸甚,小渔村腾作大都市;画落“圈”外,山西不幸,黑金子变为火山口,小砖窑演为海啸源。深圳善舞,几人服小于袖长?太原陷沙,谁人讥幼军腿短?东南得意,西北尴尬,都是九州方圆,是分不得你我他的。您还提到鲁迅的《药》《祝福》《孔乙己》,以为“改造国民劣根性的任务,今天还没有完成,还需要继续努力”。但我以为鲁迅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并不单是“道德流失”的国民,更是“称尊肥已”的官员。国民麻木,劣根在政府大院;官员胡为,方治得万民如沙。我看还是胡温正确,科学发展,乡下城里,满眼都是人,不依他以資为本,见钱眼才开;“圈”里“圈”外,东西南北中都是一家,还得兼顾统筹。作为一介草民,我从“六中全会”与“六月讲话”中,学习到和领会到的,就是这种立场上的变化与坚定。我从您委婉的表白中,并没有感到你担心失官,但感到了一点点可能的失落或失意。您是哲学博士,按照共产党的哲学,这就是患得患失了。而解决这种患得患失,非从立场入手不可,而这种时机,则是稍纵即逝的。我将我学习的体会和对媒体报道的感受报告您,希望以上的这些话不被您理解为是对您的不敬。
请您批评指正。
苏 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