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羞愧:读“国人不文明行为致国外中文提醒增多”
云淡水暖
刚才看到新浪网有一个访谈实录,标题很有点意思《外交部官员:国人不文明行为致国外中文提醒增多》,此“外交部官员”是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副主任陈雄风,整个访谈其实大都在谈新发布的《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但新浪编辑可能出于抓眼球的心态,把其中的一小段拿出来说事儿,叫做“国人不文明行为致国外中文提醒增多”,有点想撩拨什么的意思。这个话题也是新浪的访谈主持挑出来说的,敬录如下:
“主持人马骧:大概在您看来,包括您接触的这些案例来看,我们刚才所说的这种不文明行为,之所以被大家讨论,可能它是严重到一定程度了,在您看来有多严重?
陈雄风:比较普遍,尤其是一些团组,包括旅游团组和出访的团组,人比较扎堆这个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来。如果一般的个人或者是两三个人这种小的团体的行动上,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人多好像力量大,人多法不责众,人多声音就高,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显得比较突出一些。所以为什么像在咱们刚刚开旅游目的地国的时候,首先在东南亚就出现了中文的一些提醒的标识,比如说“不要大声喧哗”,比如说“不要随地吐痰”等等,包括在厕所里还有“小处不可随便”等等这些话语都有了。当然现在随着中国人足迹慢慢往外延伸,类似的中文标识在其它一些国家也能够看到了。
主持人马骧:这其实是一件挺令人羞愧的事。
陈雄风:对,从这个角度我们觉得比较难堪,因为当地的语言是没有的,换句话说不需要提醒了,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些事是不需要提醒的。而中文的提醒,当然是对着我们这些中国的同胞来讲。我们要去跟当地进行一些接触,做一些解释,做一些说明,希望他们公平的对待我们的中国公民;但是另一方面,也非常希望我们自己的同胞能够在这些小节方面把握自己,不要授人以柄。”
外交部的官员“羞愧”、“难堪”着,新浪的主持人“羞愧”着、“难堪”着,作为受众,草民当然也“羞愧”着、“难堪”着,但转念一想,能够在国外公共场合悠然自得、潇洒倜傥、大声喧哗、旁若无人者都是谁呢,草民认为,首先应该排除掉偷渡出去做苦工的农民工们,那帮群体非但不敢如此放肆,还要东躲西藏,谨防被当地的移民局、警察看见,一旦遣返,那交给蛇头的数以万计的“手续费”就白扔了。
所以,追根溯源,应当在现今所谓的“阶层”中找出脉络来,首先,最广大的中低收入“阶层”,是不会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去“喧哗”的,就拿因私出国办理护照、签证来说,此地护照办理照相要数十元,公安局收取工本费、手续费200元,如果去欧洲国家,大使馆、领事馆签证费加保险金近千元,如果参加旅游团,草民所在地的人均“保证金”高达数万,一个中低收入者月收入不过区区几百或者千把多元,这种未曾出国,花费已经超过其月收入的“出去”,实在是有点过分“奢侈”了。
无他,眼光当然只能转向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社会阶层”,换言之,就是社会“金字塔结构”的尖顶上的那一小撮,有人称为“精英”阶层,或者用去年“西山会议”上某学界精英的话说,叫做“官产学媒”们,再或者,用“微观经济学泰斗”茅于轼的话说,是“推动了社会发展的高收入者”。这批人的“大声”,可能来自于国内练就的“内功”,比如“官产学媒”把持了话语平台,所以说话目中无人,比如暴发户财大气粗,经常出没于显富场所,颐指气使惯了,比如,官员面对芸芸众生讲大话,做秀场多了,总之,培养出一种高高在上、优越不堪的习性,炫耀的心态。
也正是这批人,才或者有无以数计的出国机会,比如学阀、官员,或者能承担起昂贵的出国成本,比如大资本家、中小 “企业家”、高薪白领小资们,比如,草民曾经与一群教授们聊过,他们的出国,像是很频繁的样子,千万别以为文化人们就“文明过人”,去年不是有一位国学界的知名“大儒”利用出国机会带了6个“老婆”出国牟利么。当然,草民也认为不能“一竿子扫倒一船人”,但实在是能够挤入这条出国之船的人实在有限。
所以,外交部与其泛泛而谈,不如开办一个“精英学校”,专门教诲这批“官产学媒”们,让他们在“推动社会前进”之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免得国人跟着“羞愧”、“难堪”。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