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想出来的富翁》,文章如下:
一个青年在街上擦皮鞋,一天最多能擦30双。除去鞋油和吃饭,最多剩下20元。他琢磨,如果买下对面的那座楼,至少要擦500年。假如组织500人擦皮鞋,向他们每人每天收4元,5年后,不就可以买那栋楼吗?于是,一个擦鞋公司诞生了。5年后,他果然买下了那栋楼。
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帮人开发程序软件。他白天上课,课余开发,有时一顿饭功夫就能搞掂一个财会软件,并且能挣3000美元。他想,自己若成立一个开发公司,雇上几百人,岂不财源滚滚?说干就干,20年后,他果然成了世界上最富的人。
有些富翁不是干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这话确实有道理。假若你现在有一个好主意,不妨一试,因为一个好主意的价值,顶得上你辛辛苦苦的干100天,甚至100年。
看完后,我没有为这两个成功人士叫好,我在想,第一个青年人他是成了富翁,可他那个擦鞋公司里的五百名员工呢?是不是也成了富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那五百人应该是停留在这个富翁他最开始的状态:一天最多能擦三十双,除去鞋油的吃饭,最多剩下二十元,现在又被他们的老板扣去四元,也就是十几元了,更惨了。第二位大学生他成了世界上最富的人,他雇用的好几百人是否也成了世界上最富的人呢?答案同样也是否定的。与这位大学生世界上最富相比也许他们只能说是处于贫困的状态。
也许有些人看到文中的两人轻松成为富翁而羡慕不已,从而绞尽脑汁想步其后尘,但在事实面前,大家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人人都能“想”得到的,一个人的“成功”必需要有成百上千的人为他劳作,说白了,也就是供他剥削。人人都成富翁那只能是幻想,大家都是老板,谁来给你打工?
进一步想想,这不就成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社会亦少数拥有生产资料或技术的人对另外大多数出卖劳动力的人的剩余价值的占有,这不就是马克思定义的剥削吗?
最后,我再讲一个我听到的国内老板,也就是富翁的真情告白:“我下辈子是再也不想当老板了,我劝你也不要做老板梦,我这个工厂有一千多工人,就算一个工人一天给我赚一块钱,一个月也就3万块,一年就三、四十万。工厂开了这么多年,钱多得不晓得怎么花,可工厂不开又不可能。闲得无聊,我就在香港买了一艘游艇,为了将它运回内地,我又买了一辆二手拖车专门运它,运完后,这辆车就没用了,只能做废铁处理。游艇运到我那水库边,风吹日晒也不是个办法,又得在岸边特意为它建一个棚子,当然那可不是一般的棚子。可我平时做生意跑来跑去,一年也就玩个两、三次……”由此可见,富翁生活的奢侈!让人垂涎三尺吧。但你要想想,他那工厂里一千多工人能这样潇洒得起来吗?一千多人的辛苦劳作才换来他那潇洒的寄生生活。富翁永远只能是少数人,不是大多数人能想出来的。
我的博客 庙上之人的博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