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改革道路为何那么曲折?

杨连旭 · 2007-11-15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改革道路为何那么曲折?

――又论《中共十七大报告》

                    杨连旭

                   2007-11-2

日前,在《再论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俺老人家指出:改革开放是毛主席周总理的既定战略方针,邓主席继承和发扬了这个方针。

同是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同样的战略背景,这就决定了毛主席周总理和邓主席在改革开放式发展战略的战略取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这样事关根本的基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根本相同的。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客观条件的变化和个人能力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毛主席周总理和邓主席在改革开放式发展战略的在指导思想、战略布局、战术手段和谋略运用,这样的具体方式上又有不同。

这样,社会主义中国至今也就产生了既有相同一致,又有不同特点的改革开放式发展战略,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得失成败。

《再论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大约十二年前,俺老人家突然有个伟大的发现:毛主席是经济建设的成功者和政治建设的失败者,邓主席是经济建设的失败者和政治建设的成功者!

俺老人家自以为:这是个万分严肃和严肃的历史性命题!只有破解了这个命题,从社会主义中国既有相同一致、又有不同特点的改革开放式发展战略的得失成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中华才能从误入的邪路归去来兮,回归康庄大道!

正因如此,俺老人家才杨老卖瓜、自吹自擂是个伟大的发现呢。

关于毛泽东经济建设的成功, 1993年俺老人家曾有《论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和《论和平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只是太早了,网上查不到的,但是2006年《文化大革命成绩最大、损失最小!》系列却是可以查到的。

关于毛主席政治建设的失败,2006年俺老人家曾有《毛泽东的教训,邓小平的经验》系列,网上也是可以查到的。

也就是说,俺老人家关于毛主席周总理改革开放的得失成败,虽然粗糙、可毕竟还是有些总结了,可关于邓主席的改革开放却只是指出了《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这个问题,还没有系统总结呢!

为此,就结合《中共十七大报告》的讨论开始总结啦!

那么,改革开放为什么会《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呢?咳,说来话长呀!

没奈何,人上了几分年纪就是唠叨絮叨,尔等众人若是有兴趣,只好有耐性受委屈啦!

                          (一)

“一穷二白”、落后的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毛主席周总理和邓主席在改革开放式发展战略的相同和不同的具体表现和内容是什么呢?

第一、毛主席周总理和邓主席,他们两个不同改革开放式发展战略的完全一致、根本相同之处:

其一、战略目标是:“中国人民有能力、有志气,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其二、战略取向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制度赶超世界先进。

毛主席周总理是:“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尽量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849页)

邓主席是:“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322页)“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38页)

其三、战略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毛主席周总理和邓主席,他们两个不同改革开放式发展战略的完全不同、各具特色之处是:

其一、指导思想:

毛主席周总理是:坚持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邓主席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其二、战略布局:

毛主席周总理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论十大关系,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邓主席是:稳定农村、开放沿海、带动内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其三、谋略运用:

毛主席周总理是: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邓主席是:以不变应万变!“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其四、至于战术手段的不同,那就举不胜举啦!

正是因为在指导思想、战略布局、战术手段和谋略运用有着如此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毛主席是经济建设的成功者和政治建设的失败者,邓主席是经济建设的失败者和政治建设的成功者!

2006年,俺老人家就曾在《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结尾强调:

“那么,改革开放为什么会走上了重复20世纪20至40年代,国民政府以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置国家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困境、陷民族于被压迫被剥削地步为代价,少数人升官发财、穷奢极欲,社会畸形发展的破产之路的呢?”

这个问题的本意是:配合此前俺老人家的《邓小平没有错!》、《主流学者没有错!》、《党国领导人没有错》、《谁都没有错》和《全都有错!》把反思派和不摇派的争论引向深入、达成共识、求得统一。

可谁知这两派却毫不知情、并不领会,越发极端!

那反思派中的极端主义者恨邓主席、咒江主席、骂朱总理、怪温总理,这眼看着就要怨胡主席啦!总之,现今的党中央国务院,那就是当年的洪洞县,没好人哟。俨然天下唯有他们才是忧国忧民、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的人们,其余都是败家子卖国贼。

那不摇派中的极端主义分子,见机就动,以党国教师爷和人民救世主自居,抛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形色色修正主义理论,威逼利诱党国和人民!仿佛天下唯有他们才是能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人民指示光明大道的人们,其余包括党国领袖在内,那都是些年幼无知、必须教导的孩童。

不仅如此,尽管俺老人家曾声明所属的是真理派,可两派中的蠢材反倒恩将仇报!反思派中有人说俺老人家拿了邓家的钱,不摇派中有人称俺老人家是“老左派”,其中不摇派中还有个资本家转业的学者向俺老人家公开搦战。

2005年,在《毛泽东化真的那么可怕吗?》系列中,俺老人家曾指出:那些反毛分子只是躲在暗地里造谣诽谤,连真实姓名也不敢露。

不曾想,这个老小子倒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说俺老人家不敢公布地址。

他也不想想,既不经营,又不买卖,自然无需资本家那样广告嘛。

只因他水平太洼,俺老人家没时间理他的。

说到俺们的真理派,那可就如邓主席自述一般:要说改革开放是改革派的话,那我就是改革派;要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的话,那我就是保守派。

其实,无论那门那派,关于现今的改革开放为:

其一、是否果真就《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

其二、如果果真《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那么原因何在呢?

这两点是有着决定性意义的。因为既然《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其中的方式方法就不一定必然完全正确,就有可能造成《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的后果,只有分辨出:

一是、改革开放并未《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那么就根本没有必要反思纠正,必须坚持不动摇!

二是、改革开放确是《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那么就必须反思纠正,绝不能讳疾忌医、盲目坚持不动摇!只有反思出原因何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坚持改革不动摇!

这是个大是大非、事关大政方针、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粗枝大叶、麻痹大意。

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还是如邓主席所强调:拿事实来说话!

                          (二)

早在1985年,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特别强调: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11页) 

毫无疑问,这可以看作是他为自己设计的改革开放所制订的验收标准。

那么,现今的改革开放果真《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吗?事实确凿、铁证如山、有目共睹、举世皆知!

红口白牙、矢口否认,那不是死要面子不要脸,就是心怀叵测、居心险恶;

鸵鸟一般、埋头回避,那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负责任,就是闷头苦干、悄然改弦更张!

说实在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若是成功、不走邪路,最大的受益者那还是俺们庄户人家!那样俺们就能同尔等城里人平起平坐了,在各色洋人前扬眉吐气了!再也不用给你们卖身卖血卖命当牛做马成苦力了。

所以,俺老人家关于《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之心境,真如鲁迅先生所言:但愿不如所愿,可每每又恰如所愿!

2007年11月1日新华网消息:1日,《福布斯》中文版正式发布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400位全榜单。

“以今年2月份的股价计算,美国富豪榜上身价超过10亿美元的有415位,德国55位,俄罗斯53位,印度36位,英国29位。”

富豪榜制榜人范鲁贤说, 2007年,中国富豪榜上榜富豪的财富总和为280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1640亿美元;富豪榜上共有66人身价超过10亿美元,而去年仅有15人达到这一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亿万富豪最多的国家之一。

昨日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BCG)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资产达到百万美元的中国家庭数量在过去5年里翻了一番,达到31万户,成为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

这份报告对全球主要的62个国家富裕人口进行了调查,其中房产价值不包含在所计算的财富之中。

所以,任何人,无论是什么心情,不管是怎样诡辩,事实就是如此无情、铁证如山、毫无疑问、不容置疑地表明:当今中国,

其一、出现了以《富豪榜》为代表的“新的资产阶级”,以卖血农民、卖命矿工和卖春妇女为代表的新的无产阶级,

其二、形成了贫富两极分化的世界之最。

依据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就标志着现今的改革开放《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的是走了邪路了》!                        

如果说,这样的失败还只是从生产关系出发、以社会制度为标准做出的结论的话,那么还有一个“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曲线救国”论可以为之辩解、给人以幻想和希望:

就像当年的欧洲,虽然也曾“羊吃人”、尽管也是“血汗工厂”,可是一旦度过了原始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成为生产力先进、坚船利炮的世界列强,不仅科学技术世界领先、财大气粗、主导世界,而且人民生活跟着水涨船高、富裕舒适、周游列国、民主政治、忙于选战。

可遗憾的是,中国经济无论如何增长、经济总量怎样前进、财政收入如何增多、外汇增加怎样过剩,可是在全球发展中,我国的科学技术就是不前、生产力水平就是不进:

一是、2006年5月24日,在第九届科博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演讲说:

“我想用这么几个数字来说明问题:一是我们现在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这说明一半以上的技术是靠引进;二是我们现在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全国只有万分之三左右。”

二是、2006年9月26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行由2005年的48位下降至54位,落后于印度11位。

三是、2007年1月24日《搜狐科学消息》:日前,“新四大发明”评选结果新鲜出炉,“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

四是、2007年3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在昨天举行的“2007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较弱,特别是在四大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如若这样的事实,尔等还觉得过于抽象、不足令人心悦诚服的话,那么就让俺老人家指点你那众人看看具体的实例吧!众人请了:                       

首先,请尔等遥望太空!

想当年,我中华是在东洋鬼子后仅一个月就成为全球第五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且比东洋鬼子那个量重、个大、值高;

看如今,“嫦娥”是在奔月,可再看看东洋鬼子的人造月球卫星已经有几个了,又在那里转悠几年了。

噢,你们说,他们还没有载人航天呀。千万不要忘记:1975、6年我中华就已经成功了返回式卫星,不仅那两个好像名叫“佳佳”和“小豹”的小家伙环绕地球转悠几天平安返回,而且宇航人员也正在训练中的呢。

然后,请尔等眺望大海!

想当初,我中华“东风”号万吨远洋货轮乘风破浪、周游世界,“四人帮”鼓噪“风庆轮”事件、很批“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这种“以市场换技术”高论为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之时,排在我国之前的造船大国都是谁呀?

可现今中国整体造船水平只大致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不少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包括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船、天然气船、豪华旅游船等尚处于开发阶段。

不仅如此,当年我中华耻与为伍的南朝鲜制造的巨轮已经世界第一了。

再来,请你们看看大街上!想想当年“红旗”、“上海”名扬全球、“永久”、“飞鸽”飞翔世界的情景吧,那时韩国的轿车、日本的自行车都在哪里呢?

再来请你们,看自己的办公室和家里!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

1975 年王选教授开始主持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那时印度是个什么情况呢?

可现今呢,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了。

再看,……   

                        (三) 

1975年,邓小平就反复强调指出: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86页)

可30年过去了,现今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在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关键性、突破性作用的,基本还是产生于毛泽东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所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叮咛道:

“大家要记住哪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378页)

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怀念、惋惜、遗憾、无奈?亦或……

所以说,从生产力出发,以社会发展的标准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也还是《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的是走了邪路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即便如此,也丝毫不能否定和掩盖现今的改革开放《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的是走了邪路了》的事实!

因为:无论是从生产关系,还是从生产力,尤其是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规律推动社会变化的角度看:很少科学技术进步,主要通过内债外债、甩卖资源、出卖劳力和私有资本“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不仅只是低科技含量的落后水平增长,并不是高科技含量的进步意义发展,而且带来了生产关系的退化、社会道德的蜕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这情形恍如大清中后期,尽管经济总量占据全球三分之一、财政收入位居世界第一,可由于经济增长只有贫富分化和腐败没落的结果,没有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的发展意义,最终一败鸦片战争、二败鸦片战争、再败甲午战争、后被八个世界列强打破皇宫、落了个“量中华之物力,结予国之欢心”的下场。

为此,2005年,俺老人家在《中国为什么至今还落后?》中强调:

“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表明:没有先进生产力做基础的发展和富裕 ,一旦国际风云变幻就成过眼云烟。即便一帆风顺,最终也将以耗尽资源而告终,回归贫困。”

事实表明:邓小平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改革开放失败了!这个失败是他本人的遗憾、更我中华民族的悲哀,然而他的这个失败也为坚持今后的改革开放、为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那么,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难道说,改革开放后他就变卦了,改革为从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着手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了不成?不是的!

事实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尽管十分看重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但是也同样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非常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

1986年10月,邓小平指出:

“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83页)

1988年9月,他反复强调: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 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 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 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 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他还特地说明:“当然,我这里说的关于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的意见,是作为一个战略方针,一个战略措施来说的。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到了着手解决的时候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274和275页)

同年10月,他再次强调:“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279页)

直到1992年南巡时,他老人家还语重心长、意味深长、谆谆教导着:

“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的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378页)

不仅如此,全国人大:

1986年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之第七就是:坚持把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强调:“要积极开拓新技术和高技术领域,重点开发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型材料。推行‘星火计划’,发展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工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搞好传统技术改造的示范,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

1991年批准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提出:推动科技进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1996年批准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更是明确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强调:“实施这两大战略,对于今后十五年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批准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则提出: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强调:“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科技,培养人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2006年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

那么,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失败了、真是走了邪路呢?

主要是因为没有必要的科学理论指导、摸着石头过河、误入歧途了。

其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能获得全面的胜利呢?

主要是因为有《论持久战》理论的指导。

《论持久战》理论一经国共双方接受,以“”持久战的战略战术,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

其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共为什么能短期内由弱变强、全面获胜呢?

主要是因为有《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理论的指导。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实现了政治、经济、外交、内政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动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其三、毛泽东时代为什么能短短28年间,把一个“一穷二白”、人均寿命35年的落后农业国,改革成为了“两弹一星核潜艇”、人均寿命68年的世界第六工业国呢?

主要是因为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的指导。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实现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自力更生、争取外援、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那么,改革开放的指导理论是什么呢?没有,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指导。

因为正当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如日中天之际,1984年10月,邓小平就曾强调:

“在经济问题上,我是个外行,也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比如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但是如何搞开放,一些细节,一些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我就懂得不多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77页)

1985年3月28日,他强调:

“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13页)

1985年4月,他还再三说明:

“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18页)

由此可见,现今的改革开放就是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和“走一步,看一步”。

不仅如此,邓主席还强调:“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374页)

这样“不搞争论”,也就只有不摇派没有反思派了,那么“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也就基本失效了,改革开放也就只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也就难免一再失误、直到误入邪路了。

“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怎么就难免一再失误呢?因为“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也是有对有错的!

这里的问题就是:

其一、那么,改革有错吗?

当然没错啦!古今中外、历朝历代,谁不改革呀,就连慈禧也都要改革的。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明确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2005年在《依据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俺老人家强调指出: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和世界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化之中,这必然要求相应的政策和策略的变化。
    从当时的国际社会看,出现了三个战略性的变化,形成了“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
     其一,苏联在全球争霸中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侵占阿富汗、进驻金兰湾,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扩大与中国的合作,中国也就打破了敌对势力的孤立和封锁,走向世界。 ( http://www.tecn.cn )
     其二,世界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生产力进入了质变的革命阶段,发达国家工业结构全面升级换代,向外淘汰转移初级产业,经济呈现出全球加速增长的趋势。 ( http://www.tecn.cn )
     其三、在美国的扶植下,不仅西欧各国已经复兴成为独立力量,而且日本和东盟国家经济扶摇直上,开始与美国摩擦;不结盟运动如火如荼,世界呈现多极趋势。  ( http://www.tecn.cn )
    就当时的中国社会而言,有三个战略性的变化:
    一是,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半文盲为主转变成以中学文化为主、从少儿社会成长为青年社会,劳动力由半文盲化和短缺转变成知识化和过剩。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和城市劳力多经济规模不足的矛盾,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跌,冲击着原有的体制。 ( http://www.tecn.cn )
    二是,国家以城市为基地完成了基本工业的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不仅以往被数量和速度问题所抑制的质量和效益问题开始上升、资源和生态压力突出,而且工业规模超出了社会管理能力,导致计划经济的效率下降。 ( http://www.tecn.cn )
    三是,冷战的“窗口经济”发生作用。“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375页)

这样,变换策略、调整政策、改善生活,改革开放自然也就是应有之义。

所以,俺老人家才说《邓小平没有错!》、《主流学者没有错!》、《党国领导人没有错》、《谁都没有错》。

其二、那么,改革有错吗?

当然有错啦!否则,怎么会《不幸被邓小平言中了:我们失败了,我们真的是走了邪路了》呢。

所以,俺老人家才说《全都有错!》

那么,错在哪里呢?就错在“大家的主意和人民的要求”这里了!

                            (五)

“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那大家是什么样的主意、人民的要求又是什么的呢?

大家的主意就是放权让利、提高消费、收买人心,人民的要求就是提高收入、发家致富、吃喝玩乐!

就这样,放权让利、提高消费、收买人心,导致了城市超前收入和消费的刚性增长,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巨额亏损、国库的可持续空虚和国家的可持续虚弱,导致社会经济政治危机迭起。

由此,其间的历届政府都不得不在城市超前收入和消费的刚性增长、农村农民农业的贫困落后、当下的社会经济政治危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四个鸡蛋上跳舞!不得不把弥补财政亏损、增加财政收入、节省财政开支、充实国库作为基本要务,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难顾其余。

这样,整个改革开放只得围绕着国家财政的亏损转,被财政赤字和由此而来的外债内务、引发的社会危机牵着鼻子走,无暇科学和教育,以至于病急乱投医、饮鸩止渴、一头撞入了“民进国退”、“以市场换技术”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伙伴”的市场化方向改革,丢弃了为人民服务、祸国殃民至今! 

尔等请同俺老人家先来寻根溯源吧!                

1984年10月10日,邓小平指出:

“中国现在发生的变化主要是从一九七八年底开始的,我指的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次全会总结了历史经验,决定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

同时,他强调:“粉碎‘四人帮’以后还有两年徘徊,因为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搞‘两个凡是’,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才真正发生变化,到现在快六年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81页)

其实呢,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其一、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

其二、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

尤其,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3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

一是、1977年收入874.46亿元,支出843.53亿元,收支相抵,结余30.93亿元;

二是、1978年国家决算的情况是:财政总收入达到了1121.12亿元,财政总支出为1110.93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0.18亿元。

其中,1978年3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

就在此时,1978年5月发生了“真理标准”问题,至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此后,1979年3月,国家决定,从夏收开始,国家提高了18种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对粮、棉、油实行了超购加价;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再次修正十年发展纲要,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开始实施:

国家财政用于农副产品收购方面的补贴,当年达到78亿元,比预算超过13亿元。同时,各项减税免税的数额,全年共达20亿元,比预算超过3亿元。

国家财政用于提高40%职工的工资级别、调整部分地区的工资类别、普遍实行国营企业奖励制度、发给职工副食品价格补贴的资金,总数达到75亿元,比预算超过25亿元。同时,国家从基本建设投资中拨出专款建设职工住宅,建设竣工面积共达62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6%,是建国以来住宅建设最多的一年。

国家财政共拿出60多亿元、比预算超过20亿元,确定全国49个大中城市从工商利润中提取5%的城市建设资金,地方从县办工业企业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分成等,增加地方机动财力共20亿元。同时,实行国营企业提取企业基金的制度,并在4000多户工业企业和商业系统中试行利润留成,企业得到机动财力40亿元。

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共计90.1亿元,比预算超过19.6亿元。同时,国家除了安排轻纺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23亿元以外,还增加了轻纺工业挖潜改造措施费和专项贷款15亿元。这一年全国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达到9.6%,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的各种主要日用工业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对越还击战使国防战备费共花了222.7亿元,比预算超过20.4亿元。

国家按照规定对恢复名誉的干部和职工补发了工资,有特殊困难的给予了补助。用于这方面的开支,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几亿元。
    以上六个方面超过预算的数字,共计110多亿元。

对此,1980年8月3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在报告时强调:

“在一年之内,我们办了这么多非办不可的事情,是多年来没有过的。”

1980年国家用于上述措施的财力共达33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150多亿元。

其中:用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68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用于减免农村各项税收25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用于增加职工工资、安排劳动就业、实行奖励制度共达140亿元,比上年增加65亿元。1980年工农业生产比上年增长,而财政收入则比上年下降,主要就是因为从收入中冲减了这些方面的花费而形成的。

由此可见,新八字方针开始的是并不是改革开放,是以“收买人心、放权让利”为主题开的调整开放,结果是富民穷国:

其一、1979年国家决算总收入为1103.3亿元,总支出为1273.9亿元,总收入和总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170.6亿元。为了弥补这个差额,动用了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历年财政结余80.4亿元,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了90.2亿元。

其二、1980年国家决算的主要情况是:国家决算总收入为1085.2亿元,国家决算总支出为1212.7亿元,收入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127.5亿元,比上年缩小43.1亿元。为了弥补赤字,财政上向银行借款80亿元。 

尽管1979年农业前所未有的丰收,可1979年和1980年的财政赤字合计高达298.1亿元,大大超出了“三年困难时期”,是建国历史上的最高记录。

为此,国家不得不增发137.5亿元货币弥补国库亏损,致使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这样,就引发了第一次通货膨胀。

对此,1981年12月1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在报告时强调:

“(1980)全年平均零售物价指数上升了6%左右,其中副食品价格上升了13.8%。这种情况说明,财政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结合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六)

就是面对着巨大的赤字和通涨的双重压力,在濒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现今的改革开放思想和思路才初步形成了:

第一、从1979年起开始恢复了中断长达20年之久的外债举措弥补国库亏损,不仅1979年和1980年分别国外借款了35.31亿元和43.01亿元的,而且1981年又开始了发行国库券的内债举措,并动用了47.5亿元弥补1980年的赤字;

第二、深入调整、巩固、改革、提高:

一是、推行农村改革,降低农业税收,提高农产品价格,实行承包土地、分户经营,开放集市贸易。

二是、在城市采取收缩银根、控制物价和“关、停、并、转”压缩基建投资;

三是、企业实行“拨贷款”、“利改税”改革。

看清楚了吧!改革就是这样形成和出台的。

其实,除了如人所述,不过是“三年困难时期”为缓解危机而采取的“三自一包”政策的翻版之外,所谓改革也就是对企业采取只取不与、尽收税费,以补充财政亏损。

 “我们真正干起来是一九八○年。一九八一、一九八二、一九八三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376页)

一是、配合农村“大包干”改革,什么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万元户”层出不穷、农村富裕起来了;

二是、配合否定“文化大革命”,什么“过去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是老百姓从牙缝挤出的钱搞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增长缓慢、生活困难”、“文革十年不涨工资,国家欠了人民帐,必须还帐”、“十年浩劫,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国外发展日新月异,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设立经济特区,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一时间,这样的舆论铺天盖地、甚嚣尘上!这无疑,巩固和强化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的政治地位,可同时也导致一向为国家所娇生惯养的城市人的心理失衡、极大刺激起了金钱欲和消费欲:

其一、企业奖金增长远远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

其二、腐败犯罪初具规模、开始成灾,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关注;

其三、几百万基建职工“停工待料”和知识青年返城,几千万城市人口“待业”压力导致了犯罪率增高,全国开展“两打”运动,不仅强化了公检法队伍建设、机构人员和行政支出开始膨胀,而且监狱也是人满为患。

正式编成的国家决算:

其一、1981年国家决算总收入为1089.46亿元,总支出为1114.97亿元,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25.51亿元。其中,国外借款收入为73.08亿元。

其二、1982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1123.97亿元,总支出为1153.31亿元,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29.34亿元,准备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来弥补。其中,国外借款收入为40.03亿元,国库券收入43.83亿元。

也就是说,年内外债务和赤字加总的国家亏损额度合计,还是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所以,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批准的“六五”(1980-1985年)计划要求: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

尽管如此,正式编成的国家决算,1983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1248.99亿元,总支出为1292.45亿元。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43.46亿元,赤字准备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其中,国外借款收入37.83元,国库券收入41.58亿元。

也就是说,年内外债务和赤字加总的国家亏损额度合计,还是超过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了。

虽然从1979年至1984年,仅仅5年时间,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了一番,可是把债务收入计入正常的财政收入之后,仍然赤字。              

1984年是中国改革扩张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分界点,正如这年10月10日邓小平强调:

“前一次三中全会重点在农村改革,这一次三中全会则要转到城市改革,包括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改革,可以说是全面的改革。”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81页)

他同时强调:“我们把改革当做一种革命”,

其实,全面改革的实质就是:把农村改革的经验移植到城市、把农业改革的做法嫁接到其他行业,以“减政放权、放权让利、企业承包”为主,目的也就是增收节支、弥补财政亏损。

从下半年开始简政放权、价格双轨制、国有企业承包和工资改革,不仅导致了加工业超常增长,而且诱发了信贷和消费基金双膨胀,全民经商、官倒私倒横行,权钱交易盛行、楼堂馆所大兴土木、滥发奖金实物化公为私、集团购买规模飞涨:

一是、拉动消费资料生产迅速扩张升级导致基础工业滞后;

二是、开辟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粗放经营大行其道;

三是、承包企业 “穷庙富方丈”,社会贫富分化初步形成;

四是、经济秩序混乱,“打白条”和“卖粮难”,导致“谷贱伤农”,基本冲销了1979年来提高的农业收入,农民收入连年下降,农业发展徘徊不前。

尽管1985年3月27日《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愉快和自豪的口吻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形势很好,不只是一年好,而是连续几年好,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但是,会议《关于198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却显示:1984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1465亿元,赤字50亿元;其中:国外借款收入35亿元,国库券收入41.5亿元。

后实际决算:财政赤字为44.54亿元,亏损达121.04亿元。

由此,财政巨额亏损居高不下,虽然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在天安门广场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旗帜,可却是国库空虚、国家虚弱了,第二次通货膨胀开始出现了。。 

就如邓小平1985年6月29日所说:“去年年底发现多发了一百亿的钞票,今年物价涨得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所以,邓小平不仅同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而且还在此前的同年3月就已经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985年,“六五”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与1980年相比,扣除物价上涨,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10%,财政收入平均年递增l2%,实现了平衡有余。

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七五”(1986-1990年)计划,其基本原则和方针之第一就是: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至此,改革开放才上升成为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并于1987年10月由中共十三大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此时,国家的年亏损已经突破了200亿元,外债也突破了100亿元,到1988年,年亏损已经突破了300亿元,而且内外债务全部突破了100亿元。

由此,1985年到1987年,三年中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8.8%、6.0%、7.3%,到1988年高达18.5%,创造建国40年来最高涨幅,危机正在到来!

由此可见,所谓改革,原本就并不是有预谋有组织的系统行为,也没有凭空想像的那么美妙,更没有编造的那么神话!

改革的实质就是,以1979年的放权让利、提高消费、收买人心导致国家财政严重亏损为开始,为弥补国家亏损、应对社会危机、维持城市超前收入和消费,形成的相关政策。

改革的出身和实质既然是如此,那么自然也就大可不必将改革神圣化不容反思,还是依着总设计师“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好哟!

否则,不问东西、埋头改革,不分南北,只是开放,改革开放也就蜕化变质成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异教邪说了,不是穷途末路,就会南辕北辙,再就缘木求鱼,那可怎么得了呀。

改革在1980年代,就是以国家内外负债维持城市日益增长的超前消费,以承包国营企业、杀鸡取卵支撑财政,以牺牲农业带来乡镇企业繁荣,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形成了社会经济以高耗低效为主的社会粗放发展。

至此,改革开放还只是进退维谷、尚未失败呢。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