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简评邓氏“威望”说

小人物未敢忘忧国 · 2007-12-25 · 来源: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简评邓氏“威望”说

小人物未敢忘忧国

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希望我当总书记,我都拒绝了。在党的十三大上,我和一些老同志退出了领导核心。这表明,中国的未来要靠新的领导集体。近十年的成功也是集体搞成的。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我认为,过分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人总是要死的。哪一天我不在了,好象中国就丢了灵魂,这种看法不好。我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做一些事。

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邓氏《文选》第三卷272——273页)

我多次讲,一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很不正常的。而利用退休又来歌功颂德一番,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有些形式,比如追悼会,开得那么多,花得人力物力不少,也可以简化一下。都是革命几十年的人,确实都有功劳,也总有一些失误,但一讲都是功劳。我多次拒绝外国人要我写自传。如果自传只讲功不讲过,本身就变成了歌功颂德,吹嘘自己,那有什么必要?……对我的评价,不要过分夸张,不要分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规格放在毛主席之上,这就不好了。我很怕这样的东西,名誉太高了是个负担。

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邓氏《文选》第三卷317页)

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所以要搞退休制。我已经八十五岁了,多年来我提出退休,每次都遭到大家的反对。十三大的时候先搞半退,只当军委主席。有些老同志,彭真、邓大姐、徐帅、聂帅,已经全退了。我全退需要中央同意,我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最近香港传说我被刺了,病危了,引起股票市场波动。这说明早退好些,希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我主要就是希望完全退下来,但是动乱我要管。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六日《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邓氏《文选》第三卷325页)

我在跟李鹏、姚依林同志谈话时说过,新的领导一经建立有秩序的工作以后,我就不再过问、不再干预大家的事情。我说过,这是我的政治交代。当然,你们有事要找我,我不会拒绝,但是不能象过去一样。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会产生以后再宣布我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这不是因为我谦虚或别的什么。现在看起来,我的分量太重,对国家和党不利,有一天会很危险。国际上好多国家把对华政策放在我是不是病倒了或者死去了上面。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新的领导一建立,要一切负起责任,错了也好,对了也好,功劳也好,都是你们的事。这样你们可以放手工作,对于新的集体自我锻炼也有好处。何况过去那种方法并不算很成功。现在我八十五岁了,到了这个年龄,该有自觉性。主要是大局的问题,如果个人的因素影响到局势的稳定,影响到事情的健康发展,解决起来就会发生困难。如果有什么事情,我完全可以在旁边帮帮忙,但是决不要正式再搞个什么头衔了。

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六日《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邓氏《文选》第三卷310页)

简评:

“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现在看起来,我的分量太重,对国家和党不利,有一天会很危险。国际上好多国家把对华政策放在我是不是病倒了或者死去了上面。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如此这般的语言,邓氏不厌其烦,一讲再讲,其用意何在?一方面攻击他人,一方面抬高自己,邓氏真不愧为一个含沙射影的高手。威望不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的馅饼之类的劳什子,毛泽东之所以有威望,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衷心爱戴、衷心拥护的领袖人物,是因为他的思想、他的路线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证明是正确的,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没有任何一己之私、一家之私的,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中华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共产党内人才济济,英雄豪杰众多,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住过洋房子的布尔什维克就大有人在,文的有如椽大笔,武的威震三军,他们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其中的大部分人后来却心悦诚服地拥戴一介山村布衣毛泽东为领袖,不是没由头吧!邓氏也是承认毛泽东领袖地位的,也是喊过毛主席万岁的,毛泽东活着的时候,就是在重病卧床、奄奄一息的时候,邓氏也是很听话、很乖乖的。至于邓氏说毛泽东不谦虚、不谨慎、骄傲、独断专行、搞个人崇拜、搞一言堂,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是在毛泽东已经睡着了、已经不能说话了以后的事情。

我很奇怪,邓氏不是很重视“专家”的作用吗?可是为什么不太重视有“威望”者的作用呢?什么是威望,前面已经简略地提到过,要知道,不是专家,没有建树,何来威望?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理论家、伟大的军事家,这可是没有任何水分的、百分之百的专家!真正有威望者,是党、军队、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党、军队、国家、民族的脊梁和中流砥柱,毛泽东就是其中最卓越的、最优秀的领袖人物。

很难设想,我们的党和军队、我们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一个和数个有威望的人会是一种什么面貌?也很难设想,把我们的党和军队、我们的国家和中华民族,交给没有威望的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果班长没有威望,领导班子集体会有威望吗?也不排除或许有的人会有一时之威望,但是,当他露出庐山真面目,为一己之利、为一家之利,为小集团之利、为少数人之利绞尽脑汁不遗余力时,其威望终不能长久,无疑将会烟消云散的。

“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一个人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概括群众的发明,能提出一个党、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那功劳可是盖世奇功,大大地惊天地泣鬼神,无疑是一位难得的大天才啊。就是被邓氏指责为“大搞个人崇拜”的毛泽东也没有“敢”如此说,而谦谦君子邓氏却有如此一家之说,看来邓氏要比毛泽东伟大的多喽。那“方针政策”的对与错、得与失,可以暂且不论。“我认为,过分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人总是要死的。哪一天我不在了,好象中国就丢了灵魂,这种看法不好。”“有些老同志,彭真、邓大姐、徐帅、聂帅,已经全退了。我全退需要中央同意”,“我多次拒绝外国人要我写自传。如果自传只讲功不讲过,本身就变成了歌功颂德,吹嘘自己,那有什么必要?……对我的评价,不要过分夸张,不要分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规格放在毛主席之上,这就不好了。”“我的分量太重”。有些老同志,如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已经全退了,看来他们的退是不需要中央同意的,而邓氏之全退则是需要中央同意的,足见邓氏之分量的“太重”,是前面所述的几个人所不能企及的。这样的语言,被邓氏指责为“大搞个人崇拜”的毛泽东是说不出口的,而谦谦君子邓氏就讲的那么十分地自然,万分的得体。到此时,鄙人估计邓氏谦虚谨慎的伟大形象您已经铭刻于心了。

邓氏说:“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有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渡江作战,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挥部在三野司令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对二野历史的回顾》(邓氏《文选》第三卷342页)

简评:

这里不讲毛泽东如何部署指挥淮海战役,也不讲淮海战役的具体进程,也不讲毛泽东发电报时的战场形势,只是讲涉及邓小平指挥权的几封电报,敬请读者耐着性子读一下以下文字:

据鄙人所知,1948年9月23日济南战役胜利结束,粟裕于9月24日给毛主席、中央军委的电报,提出了打“淮海战役”,其要点是:苏北兵团攻占两淮,乘胜收复宝应、高邮,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改由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而后全军转入休整,史称“小淮海”。

9月25日19时毛泽东发电给饶漱石、粟裕并告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刘伯承、陈毅、李达,指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可于十月十号左右开始行动”,先打黄百韬,而不是先打两淮。毛泽东筹划的淮海战役史称“大淮海”,有人说淮海战役是粟裕首先提出来的,并以此来贬低毛泽东的作用。淮海战役是粟裕首先提出的,这是历史的真实,但是要知道“小淮海”、“大淮海”都名曰“淮海战役”,名虽相同,实际上大不相同,“大淮海”的战略意义和战争规模是“小淮海”所不能比拟的。笔者在这里罗嗦了。

10月11 日毛泽东的电报,就是著名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题注中写到:“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起草的给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电报。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个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这一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的地方部队共同进行的。”文中写到:“孙元良三个师现将东进,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迅疾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文中还写到:“你们以十一、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明年一月休整。三至七月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你们主力大约可以举行渡江作战。”

10月31 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11月1日17时30分,毛泽东复电陈毅、邓小平、粟裕并告华东局、中原局,指出:“(一)整个战役受陈邓指挥。……”。11月2日陈毅、邓小平向中央军委表示:“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11月16日18时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告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苏北工委,指出“……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11月23日毛主席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并转告各纵委,并告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工委,指出:“……(五)望华野、中野全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总前委(邓为书记)统一领导之下,争取更大的胜利。”

12月12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指出:“(一)黄维兵团歼灭后,请伯承同志来中央商谈战略方针。估计黄维数日内可全歼,邱、李则尚须较多时间才能全歼。黄维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如粟谭不能分身到总前委开会,则请伯承至粟谭指挥所,与粟谭见一面,了解华野情况,征询粟谭意见,既来中央。我们希望伯承能于十二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间到达中央会谈。(二)……”。随后又电示陈毅与刘伯承一同去中央开会。12月17日刘陈邓驱车到肖县蔡凹华野指挥部与粟裕、谭震林召开了淮海战役中唯一的一次总前委会议,商讨并提出淮海战役之后的作战任务,渡江作战,及在渡江之后的两军共同经营东南的意见,会议18日结束,19日刘伯承、陈毅乘车赴中央军委。

淮海战役由开始到结束,毛泽东的这些电报,或称“刘陈邓”、或称“陈邓”、或称“刘邓”、或称“刘陈邓粟谭”,等等,虽让邓为前委书记,但从未把邓的名位排在前,鄙人拙见,这是毛泽东在两大野战军司令员之间找的一个平衡点而已。至于淮海战役,邓氏所说的毛主席亲自交代邓小平“我把指挥交给你”,不知是在什么时间、是在什么地点?邓氏说“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也不知是在什么时间、是在什么地点,是如何“主持决定的”?毛泽东和刘伯承、陈毅等当事人活着的时候未闻邓氏提过此事,不知是否有其他文献资料来加以佐证?鄙人十分希望能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

关于淮海战役,先歼黄百韬,攻郑州、开封、洛阳,攻宿迁断敌退路,歼黄维,歼邱清泉、李弥,歼杜聿明,蒋介石80万军队化为乌有。毛泽东运筹帷幄于河北山村西柏坡只有几个平方米的陋室中,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鼎力协同作战驰骋于千里中原战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淮海战役的经过,大家可以读一些有关淮海战役的历史资料,无须在这里赘述。毫无疑问邓小平作为总前委五成员之一,功不可没,但是,如果邓氏说“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是否有些言过其实?

这里顺便提一下,黄允升主编的《开国领袖毛泽东逸事》一书中的《陈毅是个好同志》一文中写道:“(一九七二年)一月八日,毛泽东惊悉陈毅去世的消息。他心情沉重地阅批有关陈毅追悼会的文件,提笔把悼词中‘有功有过’四个字划掉,便签发了”,一月十日,毛泽东带病破例亲自到八宝山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文章写道:“工作人员把一块黑纱戴在了毛泽东的胳膊上,张茜搀扶着他,缓慢地向会场走去。毛泽东边走边看走廊两侧的花圈,他在一个不起眼的花圈前停住了脚步,走近前吃力地看着花圈上两条长长的挽联:

上联写到:仗剑如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尽庶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下联是: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新世界。

毛泽东一看落款是张伯驹,有些惊奇地赞道:‘好!张伯驹先生的挽联写得很好,很有气势,概括了陈毅同志的为人和一生。’”此对联中就有一句“军声在淮海”。

这里再顺便提一下,“大搞个人崇拜”的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毛泽东的形象只在一部故事影片《大河奔流》中出现过,只是远影,只是背影,而从未搞过个人崇拜的邓氏,活着时拍了几部故事片,我不清楚。至于拍的电影如《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只看到毛泽东游泳、睡觉、发脾气,看不到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凡是毛泽东想到的,周恩来不仅都想到了,而且已经布置好了,好像周恩来比毛泽东高明;邓氏的镜头比刘伯承出现的的早、出现的多,邓氏的语言比刘伯承的多,其分量也重,俨然邓氏在刘伯承之上,《百色起义》更当别论。其中的缘由,我搞不太懂,想必读者心中自会有定论。

这里还要罗嗦一句,邓氏的这些话,没有讲刘伯承、陈毅,也没有讲粟裕、谭震林等,只是讲自己。邓氏的这些话,是在毛泽东、刘伯承、陈毅等都已作古,不能讲话时讲的。读了邓氏这些话,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想邓氏绝对不会做自吹自擂、自己抠着屁股眼儿上墙头之类事情的。

关于“渡江战役”,可以从毛泽东1948年12月12日的电报中看出端倪,鄙人不再罗嗦了。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