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的疑惑:大陆在准备“政权换主权”吗?
阿道夫二世
台湾“3.22”公投绑大选的选举结束了,看起来是海峡两案皆大欢喜的结果。通过观察大陆方面对此次选举的反应,我认为可以看出大陆方面解决台湾问题的新底线。
3.22有两项公投案,一个是“入联公投”,一个是“返联公投”。两者的区别是,“入联公投”是要求以“台湾”的名义新加入联合国,而“返联公投”则是要求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重返联合国。
大陆方面在公投前抨击的是“入联公投”,公投后又宣称“入联公投”没过关说明台独不得人心,显然是默认了“返联公投”。
表面上看,“返联公投”是要求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重返联合国,和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的形式相似,似乎符合“一中各表”的共识,但是对于大陆来说,实际上有相当棘手的难题。
大陆方面默许“返联公投”,有一个隐含的逻辑推导过程:既然“一中各表”是双方的共识,那么,台湾坚持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重返联合国还是在坚持“一中”。但是,这个逻辑推导只进行了一半,在继续推导下去就会发现,问题出来了!大陆坚持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如果“中华民国”重返联合国,到底是谁代表中国?还是共用一个席位?
由此可见,此次默许“返联公投”,表明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再次发生了后退。
我们可以回顾十几年前的历史。
1995年7月,李登辉跑到美国康乃尔大学作了讲话,在讲话中他说应该将两岸定位在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这么一个关系,他讲了17次中华民国在台湾。大陆方面认为其中经隐含了两岸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在1995年、1996年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几乎酿成台海三方大战。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于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这就是“两国论”。7月27日,李登辉又解释说,由于“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定位过于模糊”,所以他要把两岸关系的“实质内涵”定为“特殊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大陆方面对此进行了猛烈的舆论抨击。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大陆方面认为,“中华民国”是整个“中国”范畴内“国中之国”,实质上是“一国两府”,不是地位对等的两个国家,想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到国际上活动,是不能允许的。
时间过的真快,到了2008年,台湾以公投的方式公开表明了要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重返国际社会,不就是显示了一种“特殊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吗?但是大陆对此却默许了,这不就显示了对台政策底线的一种倒退吗?
由此,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大陆方面是在准备“政权换主权”吗?
对于类似的“国中之国”,中国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最近的例子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由中国共产党所建,首都为江西瑞金。在该政权运作期间,其中央政府颁布了宪法,发行了货币,设计有国旗,同时将其所属控制区域称为“苏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在“中国”范畴内的一个新政权,要取代当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形成事实上的“一国两府”。老蒋对此态度很明确也很坚决,剿!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终于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予以赶出了苏区。老蒋的态度,就是对“国中之国”的一种态度,就是绝对不承认、绝对不妥协、绝对不容忍。
现在,大陆方面对于台湾的“国中之国”是和老蒋有所不同的。达成“九.二”共识,就是一种妥协;现在默许“返联公投”就是一种容忍;希望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是不是可以认为是一种变相的承认呢?
而且,从高层最新的讲话,我们还可以发现新的动向。
高层说,为了台湾同胞的利益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这个“必要的牺牲”是什么?如果只是什么经济上的优惠政策,完全配不上“牺牲”两字的。
从另一段话中,对于“必要的牺牲”可以找到比较贴近的解释。
高层说,海峡两岸“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
我们从中能悟出什么呢?
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统一当然是件大好事,所不同的只是当事人的心理感受。
就象娶媳妇、嫁闺女一样,都是两家的喜事,娶进门的欢天喜地、嫁出去的倍感失落!还是生两个好呀!
笔者将继续关注这个问题,如果此文能发出来的话,就接着写。一家之言,难免贻笑大方,笔者愚钝,请大家谅解!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