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看“以资为本” 的改革开放
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全球一体化”的政治大纲确定之后,就来回首看它的行动纲领。行动纲领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思想”、“ 先富论”、“ 建立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等等。
按语法而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的倒装句。这是符合西方文明。西方人看重的是目的,而不是行为的主体,从而把宾语放在主语的前面,本末倒置就形成了他们的文明。在外文译成中文时,按文字排列顺序,倒装句就出了,习惯成自然。一些中国人受他们的影响,本末倒置也就成为自然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翻译为习惯语,或者是别出心裁。
实践是动词,按中文语法而言,动词是不能作主语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国精英,在打破传统中求发展,语法自然也在其中。按世俗的“唯上、唯利” 哲学,权力制法,权势即真理,权威创造历史,上峰的话当然是金科玉律,不能质疑,习惯成自然,语法也应随之而作修改。
不知外文版原义是什么。在翻译成中文后就出现了逻辑性的问题,就中文而言:是语病。从主谓结构分柝,“实践是标准” 或“标准是实践”, 实践是动词,它是一种行为,含有过程、目的与结果。“实践是检验标准” 中实践是过程,过程能说是标准吗?“检验标准是实践” 中实践是方式方法、目的与结果,只有目的与结果才有标准,从众多结果中经过比较,人为决定标准。标准的产生,是由检验诸多实践结果,通过“交换、对比和反复”所决定的,是在实践之后的行为,而不在实践过程之中。对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所鼓吹的“真理” 而言, 识别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实践去检验,这是唯一的办法,而不是标准。
对于通过实践巳检验的事物,对其过程及其结果,己经界定了的定理、定律、原理和规律,这些是不容置疑,如永动机,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所确定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基本原理,不存在实践去检验的问题。。对尚未界定的事物通过交换、对比、反复的方法,进行界定,找出平衡点即适度。拿什么标准肯定谁对谁错这就是教条主义。
真理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相对真理有严格的界定,超越一步就成为谬论,二者又是一个有机体,随着人的认识深化而发展。绝对真理是贯穿某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就是规律。规律就是绝对真理。而相对真理是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界定阶段保持平衡发展的一种关系即“度”。 适度即相对真理。真理是没有绝对标准的。标准就是合乎发展规律过程中制走合适的“度”。 标准就没有绝对标准,没有放之于四海,适合一切的标准。
事物发展规律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实际出发,从实践中去发现,又在通过交换、反复,对比从各个方位找出共性的东西即贯穿事物始终的因果。
对于那些不相信科学的人,切割历史,主张从钻木取火开始去实践去做永动机;从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实践去检验马克思主义;从切割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从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实践资本主义发展全过程。
一切从新开始。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文的真正目的。从而从否定“四人邦” 开始,全盘否定文化革10年,进而否定建国28年,进行去马列主义与去毛化。今天这一步骤业已完成,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从中共15大的党纲中删除。从电影“集结号”质疑解放斗争,吹响了“去共和国化”的集结号。从质疑鲁迅,“去共化”“ 去民族化” 的活动步步亦趋。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航。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