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绳之拧:“无中生有”的“旅游”只能无疾而终
苏 杜
时间 2008-04-06
什么叫旅游?我没有读过相关的专著,说不上来,但我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又出了假老虎的湖南的那位市长所讲的“旅游在于活动”的“旅游”不是旅游,他说的“旅游就是无中生有”的“旅游”不是旅游。湖南平江“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全国沙化最严重的地方”,要“旅游兴县”,也未尝不可,但以“无中生有”为“理念”,以假老虎为“引爆点”,那真是“走上了邪路”。“无中生有”的“旅游”是没有生命的“旅游”,官商结合的几番“自上而下”的穷折腾之后,其结局只能是无疾而终。
我不知道别人,反正对这位市长所说的“旅游在于活动”的“活动”,无论是“公祭”还是“私典”,“无中生有”的“景点”无论是“庙”还是“园”,我都是一概不动身与,不睁眼看,除非硬塞进耳朵,否则是连伸耳听也不听的。有山的地方,我就看山,有水的地方,我就看水,穷山恶水、无边荒漠,都好;自然,青山绿水、漫地杜鹃,更好;寻常巷陌,一般人家,最好。不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被逼着参加“旅游活动”,被拉着参观“景点”的经历,也很有过几次。在湖南凤凰的一次“苗寨风情游”,迎接我们的是芦苼引导着一列花团绵簇的苗家少女,其服饰就像参加全国两会的委员代表的服饰一样鲜艳漂亮。我很高兴,很兴奋,但接着就很是不愉快,很沮丧。在这十几位少女给我们表演各种歌舞时,我没有特别注意就发现,在我们周围站着一圈小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几岁,他们有的穿着灰的兰的“西装”,有的穿着绿的黄的“军服”,共同的特点是一律打着赤脚,没有一个衣着合身,有的一件上衣就是他(她)身上的全部衣物。我退出了“联欢”的圈子,顺着山路往远处走了走,在山坡上劳作的成年人和他们的孩子一个样,不分男女,都赤着脚,穿着灰兰绿黄的“西装”或“军服”,在那儿挥镢刨着什么。我很不愉快,我不喜欢这样的“联欢”。我很沮丧,鲜艳漂亮的“民族服饰”不过是“服装道具”。给我们看的,并不是苗寨里的风情。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到过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说是纪念馆,却并没有什么建筑物。我走在路上,路两边都是绿绿的竹子。我走进一处山凹,脚下是软软的野草地。我向四周望去,山坡上是挺拔的松柏林。靠近山坡的地方,树着三根石条搭成的纪念碑,石条大约有四五米高,横着的一根上边刻着“革命烈士殉难处”几个字。不远处,也矗立着好几座这样的纪念碑。四周很静,连鸟鸣也听不到。我走近一处又一处纪念碑,想,泉下烈士有知,可以心安了,这里一片宁静,再也没有枪声响起了。
过了三十年,我有幸又来到了雨花台。庞大的纪念碑,镏金的碑文,数不清的台阶,反射着刺目阳光和热浪的石板地。游人如织,嘻嘻哈哈,你打我闹。我很快就离开了那儿。我很后悔这一次“参观”,它完全埋葬了我对雨花台的留恋。
也是在这三十年里,我还去了两次“圣”庙,一次是去曲阜市的文圣庙,一次是去也在山东的惠民县的“武圣庙”。在文圣故居,一位“导游”非要“导”我与两位加拿大友人的“游”不可,一边拦着我们,一边指着“孔林”门外的一条没有水的沟说:“你们自己看不如听我们讲,这地方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你们知道吗?”我听了心中不禁有点“大怒”,问她:“什么?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你再说说!”这位“导游”悻悻地走开了。在武圣故居,现在是“无中生有”地建起了“孙子兵法城”,《兵法》十三篇,就建了十三座大屋顶的庙不庙房不房的建筑,一溜儿由南向北排开,将一个行政村的耕地占了光。更神奇的是在“兵法十三殿”两侧还建有“三十六计”的“配殿”,一计一殿。在绿色灯光映照下的水泥“石块”和塑料“草丛”中,半截电动玩具蛇在一伸一缩,此殿即名曰“引蛇出洞”。但这还不够,当地“新阶层企业家”也积极行动起来,勾兑出了“三十六计酒”。我没有喝过,但想,喝过的人想必从此一定是诡计多端、无中生有的高手了。
这并不是“苗寨风情” “引蛇出洞” “三十六计”的策划人的低能,“无中生有”的“旅游”大致是类似的“搞笑”或“搞恶”,“世界微缩景观”“八路军广场”之类,也好不到哪儿去。 拟议中的“横店圆明园”,“中华文化城”,不用说“创意”价已经开到九百多万,即使是再加十倍,恐怕也无济于事。参与“无中生有旅游”的,当地人除了官员便是商人,别人是无睱无意光顾的,外地人除了“应邀指导”的高官之外,便是走穴串乡的“艺术家表演家学者”。偶一上当而“参与”其间的旅游者也是有的,但上当对于多数人来说,只有一回,并且,恨和尚恨及袈裟,一地真有什么可看之处,也为“无中生有”的搞恶所遮蔽,旅游者避之唯恐不远了。湖南平江旅游技穷到今造假虎,并偏执到日后还再造假豹,便是自认了末路。
我说“无中生有”式的“旅游”只能是无疾而终,是说这种“旅游”就此完结,但在实际上,就此完结的还不止于它。“旅游兴市”的之外,“文化兴市”的,“公祭兴市”的,“诗词兴市”的,“大蒜兴市”的,“武术兴市”的,“中药兴市”的,“二人转兴市”的,还多得很。多并不要紧,也势不可挡,但只要与“无中生有”沾上边,无疾而终、系列泡汤、江山依旧,“经济欠发达”,就绝对没有两样。
“旅游就是无中生有”的“系列理念”,显然得益于“解放思想”,“胆子再大一点”的一再鼓动。“虚构不是造假”,偷换概念、强词夺理到“口含天宪”,平民百姓的“无妄之灾”就“无可避免”了。“市长”与“开发商”可以“无中生有”,“锐意进取”, “无怨无悔”, 民众也可以无可奈何,无声无息,但“无疾而终”的结局,却是无一例外。生命之树长青,一段木桩,无本之木,无论是雕成张牙舞爪的“龙”,还是漆成慈眉善目的“帝”,都一个结果:烂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