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普世”这个话题在网上炒得很火,但是“南都”有公开发行的报纸,受众面更广,而网络又有其局限性,好像“南都”站在了上风。但最近因为司马南等学者出来与“南都”公开叫阵,引发了北京日报等几家报纸加入了论战的行列……
凤凰网上搞了个专题——《南都是不是神话?》引发这个话题是司马南写了一篇叫《普世价值很像神话》的文章,而最初又是因为“南方”的一篇《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该文中列举大量中国抗震救灾的行动,而后又大量套用“普世价值”,说的救灾行动是“普世价值”的最好体现云云——“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而司马南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就不悦了:
闹了半天,十几万官兵的浴血奋战,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那哗哗的眼泪,那井喷式的捐助,十三亿人抗震救灾的所有努力,居然不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使然,不是政党和军队“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不是“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的表达,也不是朴素的“爱的奉献”,不是善良天性,不是悲悯之心,而是为了“兑现国家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而后又有司马南的《过而不改,恶莫大焉——司马南致<南方周末>的公开信》:
南方周末从街头小报,迅速成长为一张全国性大报”的原因,笑蜀君认为,最重要的无非是《南方周末》的“中国情怀”和“普世价值”水乳交融,而“中国情怀”约等于“中国议程”加上“问题意识”。谢谢笑蜀先生如此明晰梳理,让我得以明白《南方周末》选题立意之核心、之习惯、之谋略。不知道如此理解得是否准确:“中国议程”即盯住中国发展每一步,“问题意识”即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您及其您的同事随时找出问题、发现问题、给予评论,而是否成为“问题”的判定的标准,则由仁兄根据“上游法”——“普世价值”标准,合议后审慎确定。
而今,凤凰网上搞了个专题——《南都是不是神话?》,其中罗列了各方观点,其中就有北京的两家大报:
北京晚报东方明亮:普世价值不得乱套
北京日报毛晓刚:“普世”的要害是否定特色
公开发行的大报参加论战,南方精英们所秉持“普世”碰到了挑战。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凤凰网看看: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worthy/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