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遵从规律  科学重建

胡席贤 · 2008-06-20 · 来源:
灾后重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遵从规律科学重建

胡席贤

一、四川是我国地震多发省区之一。    

四川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是多地震省区之一。据全国6级以上地震次数的多年统计,我省地震活动排在全国第五位。  

从历史的记录与资料看,我省各地震区带的震级—频度的统计表明,全省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强弱依次为: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松潘地震带、名山-马边-永善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南起天全、由北东经都江堰、茂县、北川、青川至陕西的宁强,长约 400公里 。  

2008年5月12 日14:28分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强度与烈度最大、损失惨重、波及范围最广且援救最困难的一次地震。这次大地震的震中位于都江堰向西大约二十公里映秀镇的附近:北纬31°、东经103.4°,震级高达里氏8级,极震区烈度为11。  

本次大地震有五个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特点:一是其发生在排列于四川地震震级-频度最末、原被认为逐渐愈合的龙门山断层。 5月12日 的一动,是龙门山地震带几千年来的首次大错动。震中近三千年有文字记载以来这里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大地震,否则2200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也不会选址这里耗巨资修建一座宏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二是从1169年以来,龙门山地震带6级以上的地震总共才发生了四次,而这次大震后截止 5月27日 16天内,6级以上的余震就达5次。该地震带大有被激发与后来居上之势。三是我省地震发生和活动有东移的倾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说,我省地震主要发生在东经104度以西;九十年代的资料则讲,四川的地震主要发生在东经105度以西。而在5.12汶川八级大地震后, 5月27日下午 16:37的青川、宁强间5.7级余震的位置:北纬32.80、东经105.6,已越过东经105°而靠近106°,有明显之东移的态势。有华裔地质专家以为:这是因为汶川8.0级大地震剪断了四川盆地的地震屏障龙门山内的彭灌杂岩体,使青藏版块东南边的松潘—甘孜地块向东边的四川盆地狠狠地挺进了一大步?!四是对于大地震后15天后连续发生两次超过5级的余震,令地震专家感到困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称,“27日相隔不远的青川与宁强连续发生5.4级、5.7级余震,实在让我感到困惑。按照衰竭规律不应这么短时间临近出现两次5级以上余震。27日发生在青川和宁强的两个余震比较复杂,这也体现在整个汶川地震后,地震序列相当复杂,跟以往的序列经验和专家预期均不同”。五是这次地震和以往以一个圆心向外波展的地震不同。这次是一线向北断裂的扳块运动破裂型地震,一路向东北发展裂开,导致沿线地震及拉裂最猛的地方,地表的破坏就愈甚。也就是说,汶川只是印度扳块插入亚欧扳块运动导致川西地质地层断裂的首发点,地质断层首先在这里发生,然后取由南向北东延伸发展,断裂带长达300余公里,形成一个长条形的地震带。这和以往的以一个震中向外发送地震波不同,即最先断裂的地点并不是地震最烈的地方,所以汶川的灾情远没有一百多公里外的北川严重。此次地震是地壳扳块运动拉裂,西南向东北向形成一条破口,凡地震破坏最大的地方,皆在这条线上。所以不存在什么形式意义上的震中,而是由龙门山地质断层中南的汶川首发,再向北东方向移动。
现在看来,经过这次汶川大地震后,需要相关方面的科学家、专家们,对全省、甚至全国的地震及整个序列作出重新认识,地震活动的区域范围、强度、频度、烈度等也要重新研判,以为在今后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灾后的重建规划与实施时,尤其是全省城镇的选址、重大项目与生产力的空间布局、维护生态平衡等等,提供尊重自然、服从规律及科学有效地防震减灾、避让搬迁的决策依据。  

二、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天不防  

1976年的唐山地震后,中国在人口稠密区、或对经济和社会破坏性大与影响大的地震未有发生。破坏性的大地震似乎离我们远去。1995年初日本阪神7.2级地震;1999年9月台湾南投7.6级地震;2004年底印尼8.7级地震海啸;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但没有切身之痛。我省自1976年8月的松潘—平武大地震后,破坏性大、强度高、影响范围大的地震也未有发生。在我们的重大项目布点、城镇建设、房屋修筑等活动中,不能说没有防震的意识和措施,但有些淡化、麻痹和减弱了。汶川一大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处于地震多发的四川,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之建设城镇的选址,建筑物的设计与抗震设防标准、生产力及重大项目的空间布局等方面,一定要树立“危机与灾难的观念”;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防震备灾意识也要警钟长鸣。  

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与安乐。实践更是证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与不防,结果大不一样。如果对全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防震教育,有了高质量的抗震建筑,有了应急的避难场所,在地震来袭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事实上,在这次大震中就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在其它学校死伤无数之时,而同为重灾区的安县桑枣中学2000多名学生却无一人伤亡;这种“孤岛”现象就得益于以叶志文为领导的该校多年来对校舍的加固,经常对学生的训练,使得校舍暂不可摧,学生训练有素,从而临震不慌,躲过劫难。  

三、遵从规律科学重建  

汶川地震之后的当前,灾民的安置和灾后恢复生产、生活以及长远城乡规划与建设正抓紧进行。这个涉及四川省10万平方公里受灾面积重建议题,已进入国务院灾后重建的未来城乡总体规划蓝图之中.据悉,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可能在三个月之内出台。也有学者提出五年建筑、八年规划的长时段目标应成为编制的一重要原则。
1、充分进行生态灾难环评重新确定人与自然关系   

此次大地震,究竟与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方面有什么内在的关联性,至今,还难以即刻作出一个合理和科学的判断。我们不要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胜利,大自然都进行了报复。(恩格斯)。我们中国文化传统中,本就有“天人合一、修已顺天”的思想。  

因此,在规划与重建时,既要考虑5.12大震后地质——尤其是青藏扳块的进一步东移、板块运动仍在不断释放能量、龙门山断层内岩石构造状况的改变等情况,还要考虑地震灾区的整体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与新进各种活动的综合平衡,更要考虑规划与建设中人类与自然环境如何更加长久友好和谐的问题,把维护自然生态与预防地质灾害摆在重要位置。  

2、预防为主事半功倍  

汶川大震令人撕心烈肺的那一刻,逐渐离去。除了在灾难后重建家园之外,我们还要更多地反思这场灾难,在灾难中变得成熟。在目前及相当长的时期尚不能较为准确预报地震的情况下,对于多发生地震的地区来说,事前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包括防震的意识与教育,建设地理空间位置的选址,房屋建筑的设计、提高抗震的水平与质量、平时的训练等等。谁也不愿意看到灾难猝临,但夜路走多了难免遇着鬼。对包括地震、滑坡等在内的各种灾害,未雨绸缪,早作预防,才是积极的姿态,且比事情发后才去抢救效果好得多。虽然未雨绸缪乃上策,但是亡羊补牢也不晚。历史原因今人不好评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北川曾开会论证过搬迁县城),但那些在这次大地震中几乎夷为平地,需要考虑重新选址的北川、青川等县城与映秀、马公等乡镇,则一定要汲取在此次地震中已经付出了鲜血淋淋的代价,千万要以人为本、慎重选址、理性抉策,否则就会再犯大错、祸害后世。  

再有,在防震减灾方面。以国外成功的经验,从孩子的防震知识教育抓起,从抗震设防、监督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等做起,在无地震状态下主动工作,做一些积极的预防、演习和模拟计划,在此基础上,再对自然灾害举一反三,立足于长远,防患于未然,就像安县桑枣中学和北川汉龙希望小学那样,会更有实际的成效。但愿此次地震震醒我们有些淡漠的防震意识!经此一震,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地方能被震醒,多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这样,在新的灾难来临之时,我们每个人、每个地方甚至整个社会就会更加从容,把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尽量减少。也可以说,这亦是本次地震中近7万多同胞的生命与37万国人受伤的鲜血,给我们换来惨烈巨痛、不可忘记的经验教训!  

3、长远规划注意生态安全,重新安置应不破坏环境。  

省情显示:四川也是泥石流、滑坡等山地地质灾害突出的省区之一。5.12大地震使山体松动、岩体破碎,出现了大面积坡间泥石流,激活了一大批滑坡、崩塌等,在强余震和强降雨的情况下,诱发群发性地质灾害,形成新的隐患,地震灾区防治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我省在当前与未来要高度重视此问题,至少要先在重灾县,尽快进行排查地震后新出现的地质及次生灾害险情的工作。地震使县城依托的山体位移、岩石崩塌与大面积滑破,淹没、下砸和夷平不少的房屋,正是北川在本次中伤亡惨重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们要在搞清楚生态环境破坏与未来可能发生灾变情况之后,确定其已基本稳定状态下,在可能预测还有什么样新的变化基础上,适当放长规划与建筑周期,这显得尤其重要。在我省龙门山俩侧及东经105°以西地区相当数量的山脉、河流、道路、县城与乡镇,多为生态环境极为敏感的高山峡谷区,建设用地较少,资源承载力较低,在本次地震中被改变与破坏非常之大,不少地方的地形和地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地质条件复杂,泥石流、山体滑坡、岩石崩塌等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加大区域重建中的资源和环境刚性因素,已不适宜人口集聚与生存。建议在龙门山地震带及邻近地,充分考虑地质结构、地貌状况、国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容量等,按主体功能区原则划分禁止或限制开发区,进行异地搬迁移民;并调整优化该区域内的原有城镇建设规划和生产力发展空间布局。
4、做好尊重自然的规划,拒绝短视的形象工程。
首先,就要尊重自然。不要老以为人定胜天,违背客观规律和科学原则,在生态和地质敏感地带做过多改变自然的事情,注意生态重建、维护自然平衡,慎上工程项目或至少要提高抗震的等级。  

其次,统筹考虑。城乡一体规划与人口密度问题及地理环境条件安全,抗震与预防其它诸如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环境容量与工业布局、循环经济与生态保护问题等,本着对未来地震灾区长远利益思考,都应该一并进行综合平衡、通盘考虑,在规划中总体统筹这些相关性问题。  

最后,快慢结合。恢复要快、尤其是“水电气信路(暂时通道)”与过渡性安置房等关系到日常运转的生命线。但“由于这次地震级别很高,余震范围很大,所处的位置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整个地震对于地表、地貌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对以后的道路恢复、村庄重建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发生过大面积地质灾害后,受到破坏的山体要有一个慢慢的调整时间,要恢复到一个平稳的状态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地质灾害体在地震后还很活跃,滑坡、泥石流随时有可能发生,而且发生的频率会高出地震前很多”(四川地质专家范晓)。因而,在重灾区范围新的永久性住房、学校、医院、高等级道路、车站、商场、厂房、防洪堤坝、办公楼等的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必抢抓进度、急于求成,而要在搞充分摸清大震后本地的地质与环境情况之前提下,扎扎实实、以稳为好。(2008.5.30)
  

参阅文献:  

《四川省国土资源》1985年;  

《四川省国土资源地图集》1990年;  

《灾后生态重建是一个大问题》耿苏志;  

《四川盆地失去“地震屏障”后怎么办?》嵇少丞;  

《反思人类活动在此次地震中的触发机率》赵世龙。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