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不能否定改革开放》
不知道我在这里发这篇短文会不会引起很大非议,不过无论如何,我想应该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只要你抱着一颗实事求是的心,可以而且应该说出来。憋在心里对身体健康有害,错误的认识没有得到纠正,最后也会害了他人。一个秉持公平公正的网站,应会允许发表这种发自心底的呼声。帮助获得正确的认识,同时提高广大读者的认识水平。)
我不愿意和官方一样粉饰太平。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论,中国,很显然已经不是“人民当家做主”,有官僚资产阶级,有买办集团,有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帝国主义势力,而无产阶级,早已经不是什么统治阶级了。
还有大批的贪官污吏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公仆”。
也许我们对黑砖窑什么的早已经厌烦。的确,太多了,社会分化太大,剥削压迫几乎司空见惯,人人公认。(但显然你并未认识其中的真正含义,这些,在你看来仅仅具有文本意义,没有现实意义。至多,也只是个别现象,没有普遍性。所以才有你的下文“这一切,在这里不用解释”。)
这一切,在这里不用解释,能看到这篇短文的人都知道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从“走资派”邓公开始的。我是80后,没有经历过毛泽东时代,可是我通过各种材料知道,在那个社会里,官员达到罕见——不,应该说是空前——的清廉,而那三座大山是真正意义上被消除了。除了少数人外(其中也有不少是正直但不幸被冤枉的人),大多数人的当家做主真的实现了,民主政治生活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人民是真正感受到了当家做主的滋味,社会至少比现在正义得多。在伟大导师毛泽东的带领下,人民正在走向“大同世界”。(能看到这篇短文一定是托了改革开放后的福吗?恐怕未必。如果你是指电脑和互联网的运用,那么,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功劳,和改革开放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你指的是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和改革开放有关系,就既成事实来看,是对的。但却不能由此得出,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必然结论。我们知道,当年中国没有原子弹,而且哪怕你再怎么开放人家也不会给,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一定不能拥有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子弹可以自行摸索、研制出来,电脑和互联网难道就一定非得靠改革开放吗?所以,你上面这句话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只能说,这是一个既成事实,而且是一个可耻的事实。没有丝毫可以引以为荣的地方。就好比你靠卖淫所得,盖起了一幢大房子,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呢?值得骄傲的东西,是做出了别人没有做出的贡献;之所以说是贡献而不是占有,是因为我们只会崇拜创造发明而不会崇拜掠夺侵略、坐享其成。)
但是我还是要高度评价改革开放。
我估计有些人看到这里就不想看了,请您忍耐一下,也倾听一下不同的意见。
我曾经去过全国几个省市的农村、工厂、普通居民区去做社会调查,问了那些经历过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对现实的看法,结果几乎清一色的相同。
那就是,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一通牢骚,指责社会的不公,然后回答:“不过说来说去,还是现在好。”这个调查最令人惊异的地方在于,被我们认为“饱受欺压”的农民兄弟全都认为现在比过去好多了,倒是不少城市原住民,主要是出租车司机,认为现在没有过去好,原因是以前工作轻松,但是总的生活质量却不低。
有人会反驳,当然了,社会总在进步,假设我们一直在搞计划经济,生活也会提高很多,这根本不是市场经济的功劳。
没错,一直搞计划经济,我们的生活水平当然也会提高,但是会提高多少呢?如果读一读历史,就会发现,计划经济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的,同样是大国的苏联,从四五以后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技术(除了军事工业)越来越落后于美国,所以最后和其他问题一起引发了社会危机,导致解体。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经济增速在正常时期(无动乱时期)非常高,平均增速甚至大于改革开放后,并不是因为中国搞这套计划经济就可以避免苏联的问题,而是因为中国太落后,计划恰恰可以在此时有效地调动起各种社会资源,避免市场盲目竞争,从而实现经济高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需要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先进的技术。由于计划经济过分强调铁饭碗,劳动积极性不可能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再多的革命道理也难以长期保持人们热情,劳动生产率是不可能和西方相比的。加上当时的阵营之争,中国如果坚持旧有制度就得不到先进的技术(苏联只是部分技术先进,整体上还比西方差很远。中国虽然有比现在好得多的自主创新精神,但是还是远远不够,必须引进,如果不是过激的话没有理由不承认这一点)。
(这里且不谈你所引用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只就你所说的计划经济过分强调铁饭碗为什么不能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劳动积极性来谈一谈。要明白社会主义中计划经济与劳动积极性的关系,就必须先弄明白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又是劳动积极性,搞清楚了这两种事物的本质,才能知道二者有没有结合的可能性。那么什么是计划经济呢?计划经济是不是必然地过分强调铁饭碗呢?所谓计划经济,简言之,是对物质和人力资源的一种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法。显然,既然一种科学方法,就必然要得到遵循。而浪费资源、无序化竞争的市场经济就必然要受到谴责并最终被抛弃。那么所谓的铁饭碗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一辈子呆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无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呢?如果计划经济就是这样配置人力资源,那还能称为科学方法吗?人尽其才,材尽其用,是计划经济的本质内涵,怎么会成为养懒人呢?如果说,在当时“计划经济”的具体操作中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那也是操作不当。怎么可以就此否定科学事物本身呢?不能因为在实验室中因操作不当引起爆炸而否定科学实验本身吧?再来具体分析一下什么是铁饭碗。在计划经济中,是不是一个人只要参加了工作,就可以不劳而获呢?或者,在公有制经济体中,就可以吊而郎当而不受指责呢?想一想也不可能。有人也许会假设说,一个人吊而郎当不可能,全体吊而郎当不就行了嘛。那么这种假设成立吗?计划部门分配的任务不要去完成吗?又不可想像。光吃饭不干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最后用不着各兄弟单位的愤怒指责,自己也会被羞愧活活烧死啊!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争先,个个奋勇的社会氛围呀!不要说人,就连动物也不是吃饱了就知道睡的。吃了睡,睡了吃,是圈养的家猪,野猪们是要到处撒欢的。而家猪之所以吃饱了就睡也是被逼无奈,不信你打开栅栏门,它也是要追鸡咬狗,闹个地覆天翻的。所以从动物的本性出发,人生出手来就是要干活,长出脚来就是要走路的,睡足了也不会再想睡,有了大脑就要思考的。那么,所谓的“懒”从何来?如果一个人吃饱了就想睡,那绝对是一种病态。
再说人的劳动积极性。什么是劳动积极性?或者,劳动积极性的来源何在?一般而言,所谓劳动积极性,也就是对工作的热情。那么怎么才会有工作的热情呢?答曰:一、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可以想像,假如我们的工作就像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我们的热情会有多高。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想提高工作的热情,就要想方设法使我们的工作本身变得轻松有趣。机械的噪音和化学药剂是导致工作热情不足的客观原因之一。二、工作报酬的高低。其实这是一个假象。表面看来,报酬刺激了人们的工作兴致,实际上,工作报酬是工作趣味的进一步延伸。获取工作报酬是为了弥补枯燥工作中失去的乐趣。如果不是利用报酬来换取其它的乐趣,那么要报酬何用?我们知道,在社会必要生产时间(工时)较长的历史时期,报酬越多,可以换取的其它物质或精神的享受也越多。这是人们向往无所事事的原因。也是我们宏扬劳动光荣的原因。因为如果大家都逃避艰苦的生产劳动,又怎么能活下去呢?所以全部问题就在这里,有些人拼命地追求高报酬,无非就是为了逃避枯燥繁重的劳动。为此找出种种借口,什么平均主义养懒汉啦,没有差别,就没有上进心啦,等等等等。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吃喝嫖赌,逍遥快活。反过来,如果我们都本着一颗良心办事,认识到劳动是不可逃避的,剥削他人是可耻的,只有在艰苦劳动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才是一个人的本份,也唯有如此,人类才有真正的未来。那么我们又怎么会指责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不正是为了让所有人平均地分担劳动的责任吗?平均分担各人的责任难道有错?用能力的高低来掩盖、逃避应尽的责任是一种卑劣的行径。
写到这里,下面就没有必要再罗嗦了。希望慎思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