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期间,上网极为不方便,闲来没事只好把自己安置宿舍楼下,除了偶尔蚊子骚扰之外,偌大的阅览室只有一个人,翻翻书,看看电视倒也惬意。晚上抱着遥控器从头调到尾也能发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记不得某天在中央四套发现了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从此每天都不能错过。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赢得阵阵掌声,评委的精辟点评让我们深思。
汉语大赛让我很意外,真的没想到有这么多的人学习汉语,也没有想到他们的汉语说的如此的好,对中国的文化了解的如此深刻,正如评委老师所言让我们地道的中国人都感到汗颜。
记得校内上曾看到一篇帖子,没有细看,大意说是让外国人考我们中国的汉语等级考试,其中的题目让人啼笑皆非。殊不知汉语等级考试其实早已存在,而且发展的形势越来越好。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增长,所谓软实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化的输出。当今以美英为首的西方文化对中国形成了围堵之势,提升中国文化的生存力,就要大胆的走出去。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了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到了文明冲突的观点,将来世界的冲突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上升到文明之间的冲突。其中的重点就是以西方为首的基督教与中东伊斯兰文明和东亚地区的儒教文明之间的冲突。其观点谁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个人认为避免文明冲突之间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国的易学提到阴阳互补,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可以消除彼此的误解,从而避免矛盾,将冲突化为合作赢得双赢。
文化输出需要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条路同时走路,所谓引进来就是提供留学生奖学金吸引其他国家的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技术在其次,关键是让其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灌输中国的思维,这样其学成回国之后必然对中国产生亲近。美国、日本每年花费巨资吸纳别国留学生不能不说有这方面的考虑。走出去就是向其他国家派驻文化输出机构,类似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其中的模式需要创新。中国在非洲的形象相对于在其他地区要好的多,不得不说与我们先前很长一段时间向非洲派驻大量的援助人员有关。虽然其中很多人是因为经济或者政治原因派驻出国,但是在与当地的交流与沟通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的输出。日本派遣机器人作为文化宣传大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思路,至于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则更是不用说,其宣扬的个性、人权观点早已为很多外国人说接受。
在如今英语大行其道,汉语逐渐被弱势的社会下,发言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显得尤为必要。废除中医之争,大学开汉语必修课,《百家讲坛》得到的追捧,以前《功夫熊猫》遭到的抵制之声等等无非就是想提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现在现在有说动作,但还远远不够,保护传统文化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