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还挺热闹。虽说出差在外信息比较闭塞,不过像高院副院长,财政部副部长,商务部某司司长陆续接受调查这样的新闻还是能够成为基地的饭后谈资。
其实这样的烂人烂事并不奇怪。早知道当今汉奸,卖国贼满天飞。无非是添加点实证材料而已。不过在跟同事谈笑中突然有了灵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些烂人烂事。
我饶有兴趣的想到当我2007年看到被逮捕的省部级高官时候,今年这些下台的官们到底在干嘛呢?进一步,当2006年的某些高官倒霉时候,这些07届,08届的腐败学院毕业生们都在干什么呢?
这样的想象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由此我可以得出一个评估当前腐败形势的简单数学模型。众所周知,没有一个高官在刚投身腐败时就会被抓住的,总是得有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事业也越来越大,这时候才有可能被发现。为此引入一个叫做“腐败周期”的参数T,它表示腐败从青涩到成熟的时间周期。同样众所周知的是腐败案件的破获是有个破案率,用P表示。另外还有每个单位时间被抓获的腐败分子人数R,单位时间暂定为年。这样就可以估算出某个时间横截面的腐败总人数X。公式如下:
X = R*T/P
下面可以代入实际的参数。2007年因腐败下台的省部级高官共7人(R=7),当年全国各类案件平均破案率为60%(P=0.6),根据众多的案情简介,这些高官初次涉足腐败的时间至少是6年以前,很保守把腐败周期定为5(T=5),即平均每个高级腐败分子至少经过5年时间才从腐败学院毕业走向成熟。这样可以算出X=58,即在2007年这个时间横截面中,在我们华夏大地的空间中并存着58位腐败的省部级高官,其中仅有7人东窗事发,还有约4人逍遥法外,另外有47人由于腐败事业还没到值得引起人们注意而继续在腐败学院中深造。
这是很粗糙的数学模型。腐败周期过于保守,比如陈良宇从担任黄埔区委书记的1990年9月开始就受到检举。这样从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省部级)开始到落网耗时15年,有兴趣者可以做详尽统计。破案率也过于保守,60%是各类案件的平均破案率,而高官腐败很明显将大大低于这个数字,有未经考究的数据是国际平均贪污案件破案率为10%左右,当然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铁三角专政铁拳下,我们的破案率总该比国际水平要略高一点吧。最后就是公式没有引入年度递增参数,如果通过统计获得该参数则可以引入积分来更加精确描述腐败形势。最后一点就是模型应该考虑不少人的腐败周期横跨了低级官员到省部级高官两个阶段,因此按照上述公式算出的X可能不一定全部为省部级,但是从落网的省部级高官的超长的腐败周期来看,X应该很接近现实。
虽然模型很不完善,同时也很希望有志者能作进一步研究,但是如果有人还认为涉及贪腐的高级官员仍属少数,那只能是脑残了。我认为,这也应该算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之一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