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曾经的小岗村人不愿种地,而是选择了乞讨为生,这应该是他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就类似吉普赛人的沿途卖艺。乞讨不是什么艰难选择的,也不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行乞的,而是收获颇丰的职业呢,那个带头搞分家的人能存下3000元就是证明。同时,小岗村人用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证明了那时的社会是以善良为主的。
我的老家是在天津郊区的城乡结合处,还紧靠京杭大运河,主要是种植价值较高的蔬菜,农业生产条件应该是非常好的。那时村里有一家是老两口没有儿女,他们为了能够老有所靠,就省吃俭用地存钱储蓄,到了农业社快结束的时候,也是存下了3000元的,这在我们村可是算首富的。这个3000元在当时是非常值钱的,因为那时在农村盖上三间大瓦房的工钱才只是150元呢。后来物价上涨,3000元是不值什么了,那老两口的一辈子辛苦也就白搭了。由此可见,做乞丐的比种地的更能先富裕起来的。
那时要饭的一般是天气冷的时候来,好像是一伙一伙的,好几天是挨着几个村子转的,端着碗领着孩,挨门挨户去要饭食。那时都是没多少钱的,要到一分二分硬币,能跟现在的一两元价值差不多呢。一般情况是能讨到一小块窝窝头、馒头片、稀饭小米粥之类的,有时也是再多要点水喝的。那些家里有老人的村民,常把自家的窝头掰一块给他们的。施舍也是一种美德,所以乞丐对社会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只要不是太多了。此次汶川地震,有南京的乞丐徐大爷捐助105元的震颤人心的事迹,也是能说明乞丐一样是有菩萨心肠的。
他们要到好饭食是留给自己吃,那些剩下的比较干净的是晒干了后卖给做面酱的,那些馊了的、散碎的粮食,就卖给有养猪的村民,也能卖上个几毛钱的。所以说这些人生活是艰苦些,但并不是缺钱花的。并且那时人们比较善良,住的大多是平房院子,比较容易要到的。现在的一般都到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或着是人贩子骗残疾孩子去要钱的,反而容易遭到白眼。
对于乞讨这个存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的一次春游,在绍兴火车站候车室遇到的一个小乞丐男孩,这小孩到大人跟前就是一跪,缠着伸手要钱。其中有一个解放军好像是没带着零钱,给不了他,这小乞丐就是不离开,闹得解放军脸红红的很难堪呢。但没过多久,就看这小乞丐端着一听可口可乐在喝!那是1984年,纯正的美国进口的可口可乐,车站卖要10元钱一听呢,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一个月的伙食费也不过30元呢,满大厅也没有几个人舍得去喝的。这个小孩后来到我跟前时,被我踹跑了,就是源于那个解放军所遇到的难堪而感到气愤的!
那些白天捡垃圾晚上偷东西的,我也不会认为他们有什么大罪的,毕竟是生活所迫的,但至少不要当寄生虫才对呢。如果大家同情可怜他们,他们却更是觉得理所应当,就是让人厌恶了。
现在,公元2008年,美国人感觉日子要玩不转,向中国人伸手要钱了,我以为这在中美两国的历史上都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吧,一百年前可是开着军舰来抢的呀!以前曾有美国共产党委托白求恩大夫到中国帮助我们抗战,更为我们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让我们中华民族学到了毫不利己的国际主义精神;还有飞虎队的将士、斯诺……,钱学森们在美国学到的先进技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如果美国拿了钱后赌场照开,真的就让人厌恶了。
将来的世界一定会用各种文字记录下:公元2008年,美利坚合众国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请求支援数千亿美元,以帮助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挽救该国濒临崩溃的赊账式生活方式。我预见,新世纪中的美国,生活一定会加更富裕的,乞丐可是比强盗更安全可靠呢。百年以前,大清国每个人要担负一两白银做赔款,而今天的美国人也都将分摊一千美元的欠债了。
还是那句话,乞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即便他不再拎着打狗棒,而是端着冲锋枪,开着阿帕奇了。一旦伸出了乞讨的手,就意味着他今后是将选择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