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裂国志与市场经济
决战
一度对智慧很感兴趣,当我听说东周列国志比三国演义还富于计谋后,便把东周列国志读了一遍,后来又看了各种版本的媒体演绎,因此,对于东周列国还是比较清楚的,春秋战国就那个时代,是历史上思想纷呈的时代。有道是“百花齐放”,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均出于此。
有人说历史上的思想大解放有三次,第一次就是春秋战国,第二次是五四运动。客观而论,春秋战国的确纷繁复杂,不复杂不行啊,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今天我称霸,明天他称王,我搞你一顿,你揍他一回。今天周天子打诸侯了,明天诸侯又羞辱周天子了,今天我尊王攘夷了,明天又三家分晋了,今天我们合纵了,明天又连横了。今天伍子胥鞭尸了,明天伍子胥又被赐死了。今天越王卧薪尝胆了,明天文仲消灭了。今天宋襄公小霸了,明天宋襄公又猪狗不如了。
等等等等,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人物,诸子百家就够讲半年的。可以说,春秋战国的故事中,的的确确蕴藏着无数的智慧。但是,就在前些日子我忽然发现,这些人玩命似的自由思想,究竟为了什么呢?为了人民大众的福祉?不是啊,春秋战国死人无数,血流成河。人命如草芥,莫说平民百姓,即便名人如商鞅、苏秦、张仪、文仲、伍子胥、吕不韦、李斯者,有善终吗?没有,都死于非命。至于齐桓公、齐襄公等也不得好死啊。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造福于谁了?谁也没有,不过是争名夺利争权夺势而已,一旦成了事,便称霸,便穷奢极欲,至于百姓,在王侯与百家的眼中和手里不过是道具而已。不过是兵士和农夫而已,前者用来征战杀伐,后者用来生产粮食、开矿、织布、建房子。哪里有人民的幸福可言?
可见,百家争鸣与思想自由与人民的幸福完全是两码事儿,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代,比如李世民的时代和康雍乾时代,思想不那么自由,至少不是百家争鸣,但人民却安居乐业了。由此观之,百家争鸣的另一个说法不过是尔虞我诈、阴谋诡计、互相倾轧,成就的是诸侯的山头,而并非人民大众。
曾几何时,各种思想都淳朴了,但不久之后又群魔乱舞了,什么“如何赚大钱”,“如何在股市中发财”,“如何讨好上司”,“如何统治下属”,“如何打破一切心理障碍之传销”,“品三国成功之道”等等纷纷出笼了。三国很美吗?一次次争战杀的不是老百姓?
西方经济学也是类似的东西,要人争斗,要优胜劣汰,要称王称霸称寡道孤,可不是吗,今天除了一个钢铁大王,明天出一个煤炭大王,后天出一个石油寡头,大后天出一个连锁首富,当然还有房地产巨头,地方富豪。的确纷乱的很。以至于曾经的英雄牟其中、顾雏军、马胜利都成了骗子。
他们成了骗子不要紧,问题是这么多的富豪靠什么来堆积呢?比如房地产大王的财富吧,靠什么来堆积?自然是靠房奴的血汗来堆积,自然靠股民的惨败来堆积。房地产暴利自不必言。房地产公司上市圈钱也是一种积累方法,凡是发行股票的,几乎没有亏损的。因此房地产公司的老板绝不会亏。
问题是,出这么多大王有什么用呢?这些大王难道不是大山吗?大王越多,大山越多,好比春秋战国,出一百个大王,就有一百份掠夺。其实这些是管理成本或者说制度成本。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腐败一千倍?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里每个资本家都是诸侯,都是统治者,他们都压在下层人民身上。
有一部书说“世界是平的”,我还没有看,我也不打算看,但意思无外乎说世界很小了,世界要扁平化。前一些年,一些企业也要实行平面化管理,都是削弱管理成本。多层的时候有管理成本,但资本家就是一个阶级存在,他们的成本有多大?支付给资本家的财富,相当于下层人民收入的总和!这在社会主义里是不可能的。
要命的是,资本家不仅要享乐,要豢养一帮人,而且还要争斗,争斗不是内耗吗?每个资本家都要搞一套班子,都要搞一套网络,都要搞相互封锁。这时候,重复建设的成本有多大?事实上,成本提高了好多倍。这就每个国家都要一个总统、议会、法院、国务院一样。陈水扁不愿回归,还不是怕降格为省长吗?省长哪有“总统”风光?但“总统”风光,都出搞分裂当总统,谁来分摊成本呢?当然是老百姓啦,百家在做什么呢?百家服务百王,分一杯羹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