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希望各方面建言献策。
只是,走过场的多,看热闹的多,真正来自人民大众的建言献策的有几条呢?更多的是正式代表建言献策。代表自然是主渠道,他们的策论往往较专业。不过,代表也有代表的问题,“代表有身份顾虑”未必畅所欲言。“代表一般出自成功人士”而非普罗大众。“代表有阶层诉求”常常有为特定利益集团发些违背人民利益的奇谈怪论。
作为民间普通百姓,我没顾虑,特提议几条响应。
提议一,政府热线如12345的应体系化、常态化、高权重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制胜法宝,走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是,比照起延安时期的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鱼水一家亲,现在的政府更依靠技术官僚了。
而现在的官僚,哪怕是最基层的官僚,都习惯于坐办公室。公交地铁上看不到处长。一线岗位看不到科长,连科员都看不到。哪怕街道,甚至社区,也很难看到他们出门亲历亲为检查工作。一线手工活不用你干,你出来检查验收成果总可以吧?实际上也看不到。问题摆在哪里很多天了,几个月了,甚至几年了,如果没有市民投诉,永远没有人主动出来解决。
如果市民很顽强,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地投诉,一般情况下,有关部门最终也会重视,结果往往也是良好的。问题是,如果群众不主动、不能打、不坚持呢?基本就是听之任之,一个问题好多年得不到解决。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有关部门已经脱离群众了,已经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了,已经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也就是说,已经不那么讲群众路线了。街道干部都摆出很大的官架子,哪里会主动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上重提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政府热线系统,如12345提高到一级部门序列是当务之急。如果你有个组织部、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就要有个热线部,这个部门甚至比前面几个更重要,这是你的感知系统,是你的眼耳鼻舌身。你整天忙来忙去搞规划搞设计,不就是要解决问题吗?不要闭门造车,要调查公众需求之后再设计,省得造出来的东西不实用。你建设出的东西要让群众检验,不对、不好、不合理、欠维护的方面要接受群众批评,然后改正。不要推诿说“就是这么设计的”。
提议二,反腐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反腐败后出现的新问题
对于反腐败运动,我非常赞同,非常满意。可以说,党中央反腐败的意志、决心、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原本的预期。不过,反腐运动也有需要持续改进之处。
反腐应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应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来。腐败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人民群众平时见不到老虎,但经常碰到苍蝇。人民群众参与就象“朝阳大妈”维护治安一样,可以起到“全民皆兵”“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效果。人民群众参与的少,给人的印象是“部分反腐”,只是纪委、检察院、法院、领导之间的事。
反腐败也不应将贪官污吏一棍子打死。共产党改造国民党战犯,不仅要让他们参加劳动改造,学一些生产技能,也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我不清楚政府是如何改造贪官的。但我以为,中国的官员从基层做到厅局长、省部长,一个个在智商上绝对是出类拔萃顶尖的。在批判其性质的同时,不能浪费其智商,一些课题可以交给他们研究。比如如何反腐败啊,如何打败国际上的敌人啊。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比直接埋掉要好。
中国的反腐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反腐败也有两个新情况:
情况一:反腐败之后官员谨小慎微了,魄力小了。没处搞钱了,积极性严重下降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没事儿蹲办公室,不出门找事情找问题了,懒政和不作为的现象大大增加。人民群众有很多问题要政府协助解决,但官员死妈翻眼地。怎么办?
情况二:由于反腐败,明目张胆的普遍的伸手要钱没有了。但专一的、定制的、关系户的、以外包形式出现的、表面上形式主义实质内定的腐败出现了。过去靠招标,普遍招标,这次给A,下次给B,让AB去竞争。现在则是招标弱化,项目量身定制给某某某,下次还是你,在缺乏竞争的前提下安排给“特定稳固的关系人”。被告发的概率大大降低了。定向利益输送,必有回报。双方都赚钱,看似犯罪少了,实则“同盟化”。某某路或某某绿地,刚修好半年,甚至半个月立刻推倒重来。是钱多了烧的吗?是每做一次工程就赚一次钱,双方都赚钱。这种现象我就看到过几次。“这好好的树怎么又换掉了?”
反腐我们是支持了,但反腐中和反腐后出现的问题要重视。
提议三:看似合规合法的制度性腐败
十年来由于中央政府的严厉反腐,官员吃拿卡要、请客送礼、贪污受贿的确少了。不过,在另一方面,合规合法的腐败多了。这里讲三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高薪养贪
贪污受贿违法,但薪水合法啊。某些国企或国家控股企业的高管和员工发非常高的薪水,普通员工月薪8万。或退休董事长拿一千万或一个亿。按企业运行的规则,这不违法。问题是企业盈利也不高,原本归属国家或股东的利润被企业拿去发畸高的薪水了。过去通过腐败实现的贪婪以薪水的名义合法满足了。这种制度性的腐败怎么解决?
案例二:注册制腐败
股市注册制据说是创新,是与国际接轨,是“一旦实行就利国利民”。于是,实质性地推进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实际情况是“公司上市在中国仍然是巨大的利益”。只要能上市,即使一块垃圾都可能飞上天。相应的前期原始股东都会大赚特赚。而问题在于这些公司中的大部分本身就是垃圾公司,上市不久就完蛋了。上市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融资搞产品,而是融资后套现,融资后转移财富。不仅老板赚一笔,帮助造假上的有关部门和官员也会赚一笔。上市是合法的,但上市过程中的各种欺诈谁来管?涉及万亿规模的财富。
案例三:以支持民企活跃经济为借口的腐败
不反对民企和民营经济,支持也是可以的。但是,你支持资金或场地有条件吗?是以“拥有一部分股权或分红权”为前提的吗?如果是纯赠与、输送、补贴,法理依据是什么?国家的财富无偿送给个人了,送给某些私企了。送给谁由谁决定?其中没有定向利益输送吗?没有行贿受贿吗?支持,可以是减免,可以是换股权。单向补贴水分太大。企业经济困难时,你支持了。政府财政困难时,企业支持吗?哪有无缘无故的馅饼啊?
提议四:垄断已经无孔不入,包括大中小微垄断。
前几年开始治理野蛮生长,很好。但社会有个误解,误以为凡是垄断规模都是阿里巴巴那么巨大和狂妄。实际上并非如此。小商小贩同样可以垄断!
这几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GDP增速较慢。但你们看看商品价格,增长慢吗?四年前的菜价与今天相比,是GDP增长的速度吗?显然不是。菜价是160%或翻翻的。
这是什么道理呢?垄断可以是全世界的,可以是全国的,可以是一个城市的,也可以是一条街的!这条街上就一家卖水果的,就一家卖菜的。我就垄断了,你能怎么着?另一条街由另一个商贩垄断着,你还不是必须消费吗?在“综合体管理者”看来,只要商贩交给我足够的利润,管你定什么价格呢?结果就是“所有者”、“管理者”、“商贩”一起联合垄断。利用各种规模的垄断压榨消费者。市场也是可以压榨人民的,产业资本可以压榨,金融资本可以压榨。商业资本同样可以压榨。过去很少提商业资本压榨。实际却是个大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利用市场商业环节的微垄断盘剥消费者。此类问题政府部门一般定性为市场价格,是商业行为,其实相对于消费者是高度垄断的。这个局怎么解?
提议五:社会管理应下沉到神经末梢
就象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社会治理也有脱离末梢的问题,提两点:
一,民警进社区。目前中国城市的基层模式是街道-社区-小区,小区内由物业管理。物业没有执法权,一些问题自身解决不了。街道级有派出所,社区有社区民警。但问题恰恰在于社区民警太少,平时根本看不见,小区里的事情警察一般不介入。大街上有城管,由于前些年社会对城管的咒骂,城管练起了站桩功,站在那里刷抖音。无论街面上,还是小区里,有执法权的民警都不到位。城管可减少,民警要增加。依法治街和小区。
二,社区人员下沉小区。某国家化大都市基层社区的丑态全中国都见到了,有普遍性。按理说,社区是连接街道和小区的纽带。实际过程中社会往往形同虚设。实务层面上看不到他们,他们也就是转发一些通知。相应区域的小区发生了什么事情,环境如何,人民群众有什么需求,他们一概不知。他们整天蹲在办公室里。没有调查研究,没有问题反馈。遇到事情束手无策,好象只会发发通知,连组织人大代表选举都弄虚作假敷衍了事。这怎么行呢?如果说人民群众是树叶,现在的社区工作只做到了树枝,没有与树叶没有一脉相通。
提议六: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
这十几年,尤其是近几年,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一方面,国家和社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秩序、越来越有条不紊了。而另一方面,社会和人民大众的活力又似乎弱了。如何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既有纪律也有自由、既符合规范又生机勃勃呢?
先看看活力不足的原因,大约有这三个原因:
一是管得死,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堵了门路,却没给出路。二是阶层固化,利益无法调节,上升渠道为特定群体掌握,努力也是徒劳的,于是乎躺着。三是大平台垄断,互联网曾是过去二十几年社会发展的大功臣。现在它们成了社会的压迫者,人民群众困在系统里,而利益却被平台严重盘剥。有人管着,有人卡位,有人压榨,哪来的活力?
相应的策略就是,上规矩也给出路;阶层和岗位可以流动,所有机关单位都应有考核淘汰制度,都必须接受社会评价,而不是只有内部评估;反平台垄断,降低平台费用,垄断性平台也要限制薪水,也要缴纳税收,一旦成为基础设施。则应当接受国有化改造。
提议七:关于政策执行力的提议
政府的政策初衷往往是好的,但执行的效果往往不好。
案例一:政府热线12345
本是用来反映人民需求和建议的。但在实际使用中推诿扯皮非常严重,而且往往是从中层就开始推诿扯皮。一个问题长期或数次得不到基层解决,其相应的投诉仍然会转发到基层,然后在基层打转转,积累愤怒。试想,如果更高一级部门介入问责,问题早已经解决了。实际情况是中高层同样推诿,导致12345常常就是摆设。
案例二:每年的人大代表选举
原本要发动基层民众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到了社区就截至了。社区脱离群众自己内部推举几个,走个过场,最后拿出个很势力的名单让人民选,而人民根本不了解候选人。这种选举有什么意义呢?选举出的人大代表一年也见不到一次,别说代表人民提案了。
案例三:每年大会鼓励的建言献策
这无疑是好的,但有谁组织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吗?一般也就是网上发一条新闻,或者链接,鼓励说“要开大会了,国家鼓励大家提需求提建议”。而在制度层面、人员层面、组织活动层面,根本就没人出来组织,结果是大家一肚子意见或建议,憋在民间,变成期盼或牢骚。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到最后都是个形式主义的过场。
执行力为什么这么差?1,大家都认为走过场。2,有关部门内心里怕你提意见,“万一捅了篓子我就倒霉了”。3,缺乏对官员本身执行政策效果的监督,转发就完事儿了。4,各级部门包括基层都脱离群众,政策落不到实处。铁饭碗坐办公室多轻松啊。
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一以贯之的通透性被层级层层削弱,这是问题所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