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曾入选沈阳十大建筑,建筑面积达23800平米,投资2千万余美元的沈阳夏宫被引爆拆除了。如此现代化的建筑仅在16年后就被拆除,让人不由不佩服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也让人感受到了资本面前那种壮士断腕的悲壮。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壮举并不罕见,不用提那些被推倒重来的豆腐渣工程,哪怕是质量优秀的建筑只要被资本判定是“配置不当”即可拆除。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有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大厦,建于1993年,本人学生时代经常在那里的图书馆读书看报,环境优美,结果在05年被拆除修建新的房地产项目,然而在挖地基时出了重大事故,把旁边几座居民楼变成了废墟或者危楼,结果工程中止,改造为绿地。事后我猜测,其实如果在事故中能够让那些居民楼垮的更彻底估计这工程还是可以复工的。问题是大部分没垮却成了危楼,为了抢救楼房政府给地基灌注了大量的混凝土,可以说钻地导弹能否插进去都成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这房地产实在是进行不下去了方才罢手。看看吧,我国的劳动人民在付出了如此重大的生命财产代价后方从资本那里抢回了一片闹市中的绿地,可见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之强悍。
资本是非人的客观存在。无论是资本家还是雇佣劳动者都是资本的工具而已,资本并非等同于生产力,它有其设定的运行轨迹。在我的《浅论修正主义的理论基础》一文中写到修正主义者用资本的原则来替换掉生产力的原则。我至今认为这个判断是对的。因此,这些已经背叛了信仰和真理的人群喋喋不休鼓吹的所谓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本是弥天大谎。市场经济优化配置的只是“资本”,而非属于生产力范畴的“资源”。就上面的例子而言,曾经投入到被拆除建筑的劳动力,建材等等货真价实的“资源”在资本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关键在于能够让新的“资本”得到增殖。没资本生产力无从发展,反过来生产力不发展不等于资本不能增值。资本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力发展并非资本增殖的充分条件。只有理解清楚这个关系,才能理解为什么西方国家“经济停滞”(只是资本增殖停滞而已)而科技实力却依然高速增长,为什么我国“经济增长”(只是资本高速增殖而已,比如我国建行资产跃居全球第一)而科技实力每况愈下。
有人说“造船不如买船”。是啊,造船提高的只是生产力,抓住机遇,赶紧买船跑船运才能快速实现资本增殖。此人天才般的预见了这30年的发展之路,后来者跟他真是心有戚戚焉。市场经济下,按照资本增殖最速的梯度(还是数学精辟啊)进行的资源配置就称为“优化配置”,跟资源消耗是否节约八杆子打不着。俄罗斯变得够彻底了,可是它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吗?科技水平大幅度进步了吗?我看不出来。可以前总有人声称通过市场所有这些问题迎韧而解。中国全球接轨那么多年,能耗水平降低了吗?我看不出来。环境污染高速加剧是有目共睹的,据说最近降低了点能耗,可是难道计划经济的科技进步就做不到这点?所谓的“优化配置”无非就是哪里来钱快就往哪里投而已。市场竞争失败了被废弃的工厂,设备,人力,物力难道不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可见所谓有了市场一切都会最优的思想跟以前认为头上带着“社会主义”的光环就自动变得美好起来的想法都是相当幼稚的。列宁提到“左派幼稚病”,而我们当中不少人却是“右派幼稚病”。当然了,真正的大右派是不幼稚的,他们很清醒所干的事情对他们的收益,因此他们才肯把自己的“资源”配置到忽悠全民的市场崇拜之中。幼稚的只是他们的小跟班而已。
有人会反问难道以前计划经济效率很高吗?问的好啊。生活当然不会因为头戴个“计划经济”的帽子就自动变得美好起来。但是让经济运行按比例协调发展是人民的最终要求。社会是人创建的,人不能老是反过来被某种神秘的外力所压迫,比如说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到底是资本剥削劳动,还是劳动驾驭资本是区分进步和落后的根本标准。官僚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当然有历史的合理性,但却并非长久之计,不然后期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但是当改革滑入了市场经济的泥潭,当资本的原则替换了生产力的原则后,社会主义也就荡然无存。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计划的仅仅是少数官僚,他们不可避免的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强大意志的阶级,毛主席称之为党内的走资派。有学者认为党内出现走资派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我却认为,走资派的经济基础恰恰在于他们有凌驾于劳动人民头上的制定计划的权力,而这个权力是劳动人民出于对革命精英的信任而自发让渡出去的。事实上,就“官僚制定计划”这点而言,指令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共通的。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竞争的无序性和市场主体(即公司)内部的高度计划性并存的。只是前者少数官僚即可只手遮天,而后者的公司管理人员只能当个土皇帝罢了。但是两者都绝对不会让群众拥有制定“计划”的权利。这点走资派和董事长取得了完全的共识!
如果能够让走资派平平安安的搞他们的所谓“社会主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少量的官僚的处理能力就相对的捉襟见肘起来,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企图“引入市场机制”,本质上是企图权力下放,但绝不是下放给劳动人民,而是市场主体的管理者,带来的效果就是增加参与制定“计划”的人数,部分弥补了信息处理能力不足,缓解了社会矛盾。而到了当下的官僚资本主义形态中,官僚和董事长更是公开的搂抱在一起,他们一起拥有了硕大无比的行政权力,经济计划权力。
所谓的计划经济效率低下,根源不在于“计划”本身,而在于“官僚”。社会主义胜利之初,劳动人民素质有限,需要把社会的管理权交到革命精英手里,而革命精英作为回报,采取了对劳动人民大包大揽的政策,二者获得了平衡。但是当这种“平衡”走向僵化,问题就起了变化。革命精英获得了无上的权利,并且经过数代的更替,形成了一个业务能力很强,利益稳固的阶级。当这个阶级最终形成后,新一代的“精英”完全替换了老一代的革命精英,成为时下的所谓精英阶层。新的一代没有经历过人民让渡管理社会权利的过程,相反从他们当官伊始就拥有这个权利,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丰厚的回报他们绝不返还给人民。而另一端的劳动人民由于多年来的被大包大揽,阶级意识模糊,政治触觉迟钝,时间越久更加缺乏要求返还权利的诉求。这就是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本来人民领袖已经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在官僚中撞开一个缺口,可是大部分的劳动人民却不知所措不能随之发起冲锋,相反在官僚的威逼利诱之下土崩瓦解,直到这个缺口重新被修复如初,而且修筑的更是铜墙铁壁。在这个坚固的城堡之内,官僚继续发展,当发现信息处理能力不足时候他们引入了学术精英和资本家加盟加盟,这样,一个官学商铁三角联盟就被市场经济优化配置出来了。既然引入了资本家加盟,指令性计划经济自然就无法实施了,而那些关于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劣等的论述只是在事后编织的裹尸布而已,与事实无关。对于修正主义官僚而言,从指令性计划转到市场经济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什么困难,只是统治集团信息处理的一种技术性优化,只是权力的一种技术变更而已。但是对于劳动人民,这不啻为翻天覆地!没有了大包大揽的温情脉脉的外衣,一切谎言都烟消云散,人民不得不直面凄风冷雨,唯一的好处就是人民的政治觉悟提高了,阶级意识增强了,社会的阶级斗争重新燃起了。
最终人类还是会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的。但是前面要加上“民主”,是民主的计划经济既满足社会按比例协调发展又彻底解决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个人的三大自由,而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是走向三大自由的必由之路。在“民主”和“科学”之中,我优先选择“民主”。因为除非国家处于极端危难之中,否则很多事情的处理哪怕效率不高也是不碍大局的。此时,如果因为人民群众经验不足犯下错误,只要是经过民主程序的,也就是所谓的不“科学”,完全有足够时间得到纠正。宁愿慢点,也要好点!相反如果有人恐吓大家不干机遇就丧失了,反倒要怀疑此人从这个所谓“机遇”中将要得到什么。只有先民主,人民经过锤炼后,科学自然能得到。相反少数的标榜“科学”的学者官员却极有可能成为狰狞的恶魔。这样的事情我们不是没有碰到过。
在未来的属于劳动人民的民主政权建立之初,不可避免的仍然需要劳动人民让渡部分权力给革命精英。但是务必吸取过去的教训,从一开始就要实施人民的监督。从行使监督权开始过渡到行使管理参与权,彻底的杜绝革命精英蜕变为修正主义者的可能。经济当然是要计划了,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更全面的更精确的计划,但是归根到底是大众参与的制定计划,当计划制定完成后升华成劳动人民共同意志去指导实施。人民政权的体制设计务必围绕着这点来展开。倘若背离一丝一毫,那只是徒劳的改朝换代罢了。
http://blog.sina.com.cn/HeartPumpOnLeft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