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不晚?:邓小平16年前的反思现在才讨论
云淡水暖
看到《中国新闻网》7月1日刊载的一篇文章,新浪网转载时的标题是“邓小平晚年反思:收入差距发展下去会出问题”,首发的是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看标题就知道不会是经常露脸的王长江主任、周天勇教授们的手笔,比如王长江主任正忙于质问《中央党校最近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
在忙于评功摆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是中央党校首先发表的;中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肯定,也首先是在中央党校透露的;是中央党校的教授冲破姓“公”姓“私”的迷雾,率先主张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还是中央党校的学者,最早提出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吸收借鉴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经-验、研究政党执政规律等等观点。】(《中央党校最近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
在忙于下定论【我只知道,改革开放以来,过去的所谓姓“社”姓“资”的标准已经过时,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央党校最近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
在忙于对《南方》们谈“政改”【这里(中国)的很多人并不在意标签后的具体争论,‘社会主义’足够让他们感觉良好。…在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看来,一种旧的思潮,正借着它们重新活跃起来,而这是需要警惕的。他认为,反思经济危机、反思西方模式,不应该成为拒绝改革(尤其是政改)的借口。】(《南方人物周刊》)
在草民的印象里,王长江教授们从来没有大张旗鼓、大规模地讨论过“邓小平晚年反思:收入差距发展下去会出问题”这样的话题,所以,偶尔看到《学习时报》上有这样的标题,就先激灵了这么一下,但也就只限于这么一下,因为邓小平的这个“反思”,已经很长时间了。就《学习时报》这么些年来的的话语看来,好像也还没有成为“主流”的迹象。
《学习时报》的文章说:1993年9月,邓小平与其弟邓垦的谈话,是一篇研究邓小平晚年关于中国发展思路问题的重要文献。理解和把握这篇谈话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进一步理解邓小平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谈话既有他对主政中国期间发展思路的总结,又有他对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新问题的洞察,还有他对未来中国发展问题的提醒。…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路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表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有了深刻洞察。
草民查过,最先发表“1993年9月,邓小平与其弟邓垦的谈话”的,是《理论动态》第1644期(2004年8月20日),还不是直接刊载,而是转述,然后由《解放日报》2004年10月26日再次转述。“反思”仅有短短的370字,而且是转述于当时“新近出版的《邓小平年谱》”。就是说,1993年9月到2004年8月,过去了11年,《邓小平年谱》中收录了此反思,然后被《理论动态》披露“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龙平平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研究。”的时候引出。
应该说,《学习时报》该篇文章把这300多字的反思在理论上提得很高,是“邓小平晚年关于中国发展思路问题的重要文献”、是“他对主政中国期间发展思路的总结,又有他对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新问题的洞察,还有他对未来中国发展问题的提醒。”、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路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表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有了深刻洞察。”
这些话语,似乎一直在阐述一个概念,就是邓小平同志是认真在思考“对(他)主政中国期间发展思路的总结”的,邓小平同志是赞成并且力行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路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的。并且,早在1993年,就主动地、高瞻远瞩地进行了“发展思路的总结”和“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
不愧是总设计师,比起自称“受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的辅佐家皇甫平等人,对“反思”二字的反感和反对来,对一提“反思”就把“反对改革开放”的打棍子抡起来的主流精英们,邓小平同志的“总结”和“反思”何其可贵。
但稍感遗憾的是,既然1993年就提出来了,而且忧虑、迫切之心充分表达出来了,而且还提出来了总的想法“我们就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应该采取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各种方案”有没有出现大的讨论,有没有在效果、反馈、修正方面得到检测和进一步落实呢?
草民举一个例子,《深圳商报》2005年02月18日刊登了一篇报道“周小川樊纲林毅夫聚集一堂 京城激辩收入差距”,看到以上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场“激辩”的分量了,但“激辩”的结论是什么呢?仅举两种有代表性的言论: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收入差距未来十年内不是缩小的问题,可能还有扩张的趋向。大家在讨论收入分配问题时最反感的东西是腐败、是不公。我们不否认这个问题,但在讨论收入分配问题时,应该先把这个问题抽掉。也就是没有腐败,发展中也会出现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因此,必须有一定的公共政策,必须要关注弱势群体收入差距的扩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对收入差距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他说,我有一点怀疑,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地区差距是不是在不断扩大?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比如,江浙人过去不愿意到外面去,因为外面工资比较低,收入差距是反过来的,但是现在江浙很多人都愿意到外面打天下。城乡先不说,先说地区,沿海地区的人会到西部的任何省会去生活,只要有固定的收入和工作,我觉得差距不会太大,反而是小了。
“著名经济学家”并不回避收入差距的拉大,但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还要做好即便没有腐败,收入差距在未来十年,就是起码在2015年之前,还要“有扩张的趋向”,或者说,根本对收入差距的拉大别抱什么“缩小”的奢望。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干脆就不承认有什么“差距”,不但没有“拉大”,反而是“小”了,理由是“现在江浙很多人都愿意到外面打天下。城乡先不说,先说地区,沿海地区的人会到西部的任何省会去生活”,草民不知道江浙是不是全部人都是富翁了,也不知道西部的省会们是不是也遍地是黄金了,但是,草民在一个正式的场合看到一位官员展示的一些有良知的旅行家拍摄回来的西部农村的照片,贫困的状况触目惊心。
邓小平同志16年前的“总结”和“深刻反思”,11年后才见到报道,再过了5年之后才见到讨论式的一篇文章,而且,与“著名经济学家”和“副主任”们的思维相悖。那么,这种讨论是不是有点晚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