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转:得到一本旧书《我们唾弃那种中国人》,林默涵、魏巍主编,由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这本书主要叙述逃到海外的所谓的“斗士”的在美国的丑陋表演,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是旧闻了。但是本书里有很多有预见性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现摘录本书第一章第七小节《如此斗士》的一部分供大家参考。也可以用此文填补《南方周末》的半版空白。
如此“斗士”
——李洁明大曝方励之当年“避难”内情
:马鸣
4月间,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和“中国异议人士”方励之,在美国的两家大报上展开了异常颇为有趣、令人回味的争吵......(以下内容为狗咬狗,本人一个字一个字敲太麻烦,顾略去。)
......说穿了,李明洁翻1989年的那笔老账,再明显不过地表明了美国当局对方励之等躲在美国“吃老本”的“精英”,兴趣已经大大降低。李明洁不是说过吗,方励之自从“走进美国大使馆藏匿后,对民运的价值已经没有了,对大陆当局也不再构成任何威胁”,“方励之已不能对大陆民运起领导作用”。
对美国所策动的“大陆民运”价值的丧失,也就是方励之对美国对付中国的战略价值的丧失。对中国大陆当局不再构成“任何威胁”,养活你们这帮子人还有什么意义!方励之如果不是呆在美国,而是呆在中国,哪怕呆在中国的监狱里,对美国的价值不是要大的无比吗?当年的汪精卫,如果一直呆在日本,而不回到南京组织伪政权为日本服务,对日本帝国主义有什么价值?方励之不识相,不但不乖乖呆在那里,反而时而出来以“功臣”自居,说三道四。难怪李明洁要说出“我们对此感到十分不满”的话来了。
标志着这场争吵进一步升级的最明显的是,李明洁对在香港媒体的谈话中,实际上已经显示出极其不耐烦,在给不识相的方励之等呆在美国的“精英”们下“逐客令”了:
“如果要推动中国民运,他们必须回到大陆,在本土扎根,美国帮不上忙。”
不是商量,而是“必须回到大陆”,在“本土扎根”,跟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着干。而“美国帮不上忙”的话更是耐人琢磨。它不是带有“不再帮忙”即不再供养他们的某种威胁吗?方励之不再敢于“应战”,挂起“免战牌”,正是对这种威胁及其后果有所“领悟”的结果。
其实继续赖在美国也罢,“回到大陆”也罢,象方励之、刘宾雁、阮明、王若望这些人,早都已成了“过了气”的“乏走狗”。对美国的战略意义来说,他们都永远不可能再拥有曾经拥有过的那种价值了。就是“回到大陆”,方励之能继续捞个科技大学校长当当吗?而没有了原有的社会地位、社会头衔、社会关系、社会讲坛、社会影响,这个“根”又“扎”在哪里呢?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从他们躲进美国使馆、登上新大陆的那一刻起,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其对美国价值的降低,甚至丧失。可惜的是不仅那些“精英”自己对此缺乏自知之明,而且连美国统治集团意识到这一点也晚了一些。现在他们才开始知道,把这些“价值已经没有了”的人收罗到美国来只是增加了包袱和累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李明洁前一段时间所作出的暗示。美国统治集团已经把对付中国的重点,从支持海外“民运分子”和“民运组织”转移到更多直接依赖“来自中国方面的力量”,即主要在中国国内,利用非法以至于合法的力量,来为美国“改变中国”的战略目标服务了。从美国在中国国内“有影响”的人物中,重点寻找和培植“扎根”于中国的新对象,把某些在海外的“精英”派回中国,重点扶持,组织国内的什么“人权保障协会”、中国式“团结工会”等等,不是都反映了这一新的动向吗?李明洁说“西方应与大陆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不是进行对抗”,也成了国内一些“民运”分子的新的“指导方针”,被他们所心领神会。这倒是我们不能不深入思考、高度注意的一个新的信号,这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显然,扮演这种“新”的角色,无论从何种角度说,方励之辈已经不够格了。
谁能担负起这一新的“重任”?谁在成为这种新的角色?正在被选中并大加培植和扶持?人们当密切注视,瞪大双眼,拭目以待。
(《中流》1994年第8期,标题略作改动)
以上为马鸣老师所做《如此斗士》的半部分,对以马明老师94年在文中最后的疑问,我想大家今天能够回答了。
谁能担负起这一新的“重任”?谁在成为这种新的角色?正在被选中并大加培植和扶持?人们当密切注视,瞪大双眼,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