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长虹,意欲何为?
近几日来各大财经媒体纷纷报道“长虹造假门”,《每日经济新闻》媒体与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带头唱衰长虹,报道长虹的原罪,而后各大财经媒体纷纷报道与转载。
笔者详细拜读了《叶檀:长虹及股市的投资者们请保护好自己》一文,对于长虹事件的评论,笔者作为叶女士的同行,对与其文风之不严谨,如喉在哽、不吐不快,遂发文以纠正。
譬如文中第三段中言到“长虹近千亿元的净资产,其回报投资者少得可怜,从证券市场上融资则大刀阔斧。1999年、2009年先后两次进行的总额度达47.5亿元的再融资”。
这段话其实不仅仅是叙述长虹的诟病,而且更是整个A股市场的诟病,中国A股市场就是一个圈钱的市场,从中石油到万科到A股市场18年来先后上市的一千几百家上市企业,又有几个企业用慷慨的现金分红回报了投资者?女士为什么单单炮轰“长虹”而不揭露整个A股市场的黑幕?
1、叶女士其实对长虹并不了解,其人也应该没有多少实际投资股市的经历,对长虹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否则不会出现文中的太值得商榷的数字:“长虹近千亿元的净资产”,从当年电视机行业绝对行业龙头时代的1997年到现在2010年,长虹什么时候又有过近千亿元的净资产,也太夸张太离谱了吧?如果长虹真的有近千亿的近资产,那还真的是长虹投资者的福音了。
2、文中叶女士除了说到“假账泥潭”外,还叙述长虹的另三宗泥潭:“98年下半年,长虹大量囤积彩管,拿到全国市场21英寸彩管产量约70%的定单,铩羽而归;倪润峰执掌长虹期间与美籍华人季龙粉的APEX公司有高达4亿多美元的货款案件;另一个泥潭是价格杀手,屡屡发动家电行业价格战。”
事实上这另外的三宗泥潭对于现在的长虹来说已经不是泥潭,前两个泥潭是已经走出来的泥潭,长虹因此而付出了代价,得到了经验教训,也是一笔前车之鉴的财富。如果要追究“原罪”,TCL、伊利等众多行业巨头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哪家企业没有过失误,没有“原罪”,难道这些过去多年的错误会影响这些股票未来的走势?
事实上对于过去的错误,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在过去已经反映了他们的基本面,如四川长虹,从97年牛市中的第一绩优牛股、98年一月的复权价120多元到顶后绵绵下跌数年,TCL从4年熊市中的逆市牛股,变成了05年到07年大牛市中的衰股。投资股票是投资企业的未来,叶女士为什么要用长虹过去的原罪,来唱衰现在的长虹的股票,意欲何为?
至于发动价格战,这是实力的象征,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局。只有物美价廉的商品才能抢占市场,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果硬是要说是“泥潭”,笔者认为这样的“泥潭”越多越好,难道一定要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垄断行业企业一样组成价格联盟、垄断市场,成为人民的蛀虫才是好?悲哉。
又是谁害怕长虹的价格战呢?肯定不会是消费者,不是股民,更不应该是叶女士您这个财经界的名人。
3、至于文中所说的长虹反复再融资,我想说的是A股融资的企业太多,我们真正应该评判的是不应该是长虹这样的制造业,而应该是房地产企业。
多少上市房地产公司在股市上圈钱后大肆囤地囤房,建好的房子宁可不卖也不降价一毛钱卖房子,用股市上圈的现金度过难关,大肆涨高房价后再卖,造成“父子两代,倾尽所有,为凑首付血压高 ”的悲惨局面在神州大地横行。
而投资者把钱交给有追求,有技术的企业是福气,电视机行业更新换代,十年一个轮回,长虹要做的是“等离子”,而非囤地囤房或“大练粗钢”。
而我们在看叶女士所叙述的04年巨亏,06年联合资信的评级,那都是多年前的事情,和现在的长虹无关,和未来的长虹更加无关。如果叶女士想提醒长虹的投资者保护好自己,那就请你好好畅叙长虹的现在和未来,毕竟,股票反映的是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而且以现在长虹的市净率,股价并不高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应该从过去的失误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帮助和监督长虹前进,而不是盲目的将其一棍子打死,唱空其股价。股票市场是资本博弈的市场,笔者不想推测这背后有什么力量,也不想臆测最后的结论,但笔者绝对支持像华为、长虹这样的非垄断、技术型企业的发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