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国革命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不断革命论解决了如何在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为中国等国家提供了借鉴,因此一些学者称之为欠发达国家的革命理论。
十月革命之前,部分布尔什维克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准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完成这项任务,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托洛斯基的不断革命论则指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间断性。它的历史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具有的基本特点:
1、大量吸取外债,国家财政不是靠税收,而是靠外债支撑,税收用来支付外债的利息。“由于国债,每年大部分国民收入都流到国外,使欧洲金融资产阶级更加富足和更加强大”;
2、其经济发展方式是没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以西欧制造的母机及工业制成品为主要内容的输入增长很快,对西欧则输出谷物和原材料。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取决于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的需求,而非本国的需求,对外经济联系呈垂直状态而非水平状态。
3、许多新兴产业工厂的所有权属于外国。“外国人控制了俄国40%的工业资本份额,在某些领导行业,这个比例还要大些”。
4、社会结构极端脆化:一极是大资产阶级,他们成为“欧洲国家的金融附庸的交易所贵族”,不能也不愿反对沙皇政府和外国资本。另一极是已经成熟的工人阶级。“农民完全没有能力起独立的政治作用”。没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维系社会平衡。
这些特点表明,尽管革命前的俄国也存在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论,它与其说是与英美等国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帝国主义国家,不如说是一个资本主义不充分发展和畸型发展的国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
正是这种国际和国内的不平衡状态,决定了俄国革命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托洛茨基指出:俄国工业发展得越晚,就越乐意采用最先进的组织形式,而这在别的地方总是缓慢、艰难地发展起来的。俄国拥有的现代工厂数量不多,但比西欧,甚至比美国的企业都更大、更集中。因而俄国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及其自我组织与集体行动的能力就更强。
托洛斯基早在1905年革命前后,就根据不平衡规律对俄国革命的未来作了相当准确的预言。他的结论是:
1、 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的发展,必将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2、 革命并不直接依赖于生产力所达到的水平,俄国社会的特点是社会结构极端的两极分化,缺乏一个起平衡作用的中产阶级,因此,俄国可以首先发生革命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 由于不平衡规律所导致的复合发展,使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飞跃式地结合在一起。
4、 在一定条件下,落后国家可能比先进国家早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但要比先进国家晚到达社会主义。
(二)落后国家的复合发展法则
托洛茨基在《1905年》“俄国革命的性质”一节中,托洛茨基提出了历史的复合发展规律:
“对学究们来说,某一资本主义民族的历史只是在多少有点偏离的情况下重复另一个民族的历史,他们没有看到目前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统一进程,这个过程吞没在其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国家,并且在联合当地的条件和资本主义的一般条件中种社会混合物,其性质不能用死板的历史公式,而只能用唯物主义的分析来决定。”。接着,他用史实具体说明:“…英国或法国的资本不能在新的地区重复它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要从它在故乡所达到的水平上开始。”
托洛斯基在其杰作《被背叛的革命》开宗明义地指出:
“由于俄国的资产阶级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落后的俄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完 成消灭 君主政体和农民遭受的半封建奴隶制的任务。然而,在农民群众带头之下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不能在完成这些民主任务后就停止前进。资产阶级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初几个阶段都是直接密切地连接在一起的。这个事实并不是偶然的。最近几十年的历史非常清楚地表明,在资本主义衰退的条件下,落后国家是不能达到资本主义的一些老中心已经达到的那种水平的。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由于自己已经进入死胡同,便挡住了那些正在逐步文明化的国家的道路。俄国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这并不因为它的经济已经首先成熟到可以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程度,而是因为它不能再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生产资料社会化已经成为使国家摆脱野蛮状态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就是落后国家的复合发展法则。”
中国和西班牙革命为不断革命论提供了反证。中国大革命时期,由于斯大林领导的共产国际恪于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属性,要求中国党与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妥协,最终葬送了革命(被共产国际当作替罪羊的陈独秀因此改宗托洛斯基主义)。
1930年西班牙革命中历史重演,共产国际声称,由于国家落后,西班牙革命应当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以内,“无产阶级专政尚未提到日程上来”(《流亡的先知》第164页)。结果佛郎哥毫无顾忌地对革命实行了专政。
发展不平衡规律是不断革命论的历史哲学基础。托洛斯基在以下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不平衡规律:
1、发展不平衡规律是人类历史的绝对规律,而不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特殊规律;
2、发展不平衡在性质上包括发展水平不平衡和发展速度不平衡;在范围上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不平衡;
3、由于历史发展不平衡,不同的质互相影响而导致“复合发展”:
“历史规律与学究式的先验主义无缘。作为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的不平衡性,在落后国家的命运中得到了最尖锐最复杂的表现。在必要的外因下,它迫使落后国家的文化出现飞跃。这样,从不平衡性这一普遍规律中就引出了另外一条规律--我们用复合发展规律的名称来表示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吸引、两个阶段的结合以及旧形式与更现代的形式的混合。” (《托洛斯基主义》第32页)
复合发展是跳跃式、非常规的发展:“不平衡发展法则已经使资本主义的技术和财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粉碎了世界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落后的俄国资本主义是第一个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破产付出代价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法则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由复合发展法则来加以补充的。俄国资产阶级的崩溃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说,使一个落后的国家跳到先进国家前面去了”(《被背叛的革命》219)。
(三)社会主义革命的不间断性
在1929年写的《不断革命》一书中,托洛斯基阐述了不断革命的三个主要内容: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间断性(如前面两节所述)。
二,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不间断的。首先,要统治初期,无产阶级就不但要侵犯封建所有制而且必然侵犯资产阶级所有制。因此它就要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发生冲突,而且与广大农民相冲突。其实,工人阶级与官僚集团的冲突。第二次补充革命。
三,社会主义革命的国际性。“直接摆在俄国革命面前的虽然是资产阶级的目的,可是它不能停留在这些目的上面,…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内,工人所处地位的矛盾,只有在国际范围内即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舞台上,才能求得解决。”
“在落后国家建立先进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同不相称的文化水平发生了矛盾。十月革命本身是高度世界生产力和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的产物,而它自己却产生了低民族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被背叛的革命》219)。
由此产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不间断性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不间断性。
社会主义革命的不间断性表现为两点,首先,在统治初期,无产阶级就不但要侵犯封建所有制而且必然侵犯资产阶级所有制。因此它就要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发生冲突,而且与广大农民相冲突。其次,在苏维埃政权巩固之后,工人、农民阶级还必须与逐渐成长起来的官僚集团斗争。
托洛斯基并不主张用刺刀输出革命,但他是“一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决反对者。他相信:“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民族的基础开始的--但它决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资本主义的强势扩张(即全球化),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产生一种垂直性的依赖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矛盾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内(就此而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论断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得到了深化),工人政府所处地位的矛盾,只有在国际范围内即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舞台上,才能求得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与托洛斯基的“不断革命论”似乎有点渊源(林彪政治集团的"5·71工程纪要"就说张春桥、江青是托派)。
http://show.cacbo.com/space.php?uid=404&do=blog&id=2524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