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伊始,老师即对可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问题提出必先深切关注并进行长时间的理论思考后才能得出答案的题目。这不仅大大增强了我们关注国运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使本来枯燥的理论课堂增添了几多生气。下文我将自己关于这意义如此重大的问题的思考整理出来,不全面、不成熟之处,比比皆是,权在交流学习。
对可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四个问题的关切
新科伊始,老师即对可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问题提出必先深切关注并进行长时间的理论思考后才能得出答案的题目。这不仅大大增强了我们关注国运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使本来枯燥的理论课堂增添了几多生气。
下文我将自己关于这意义如此重大的问题的思考整理出来,不全面、不成熟之处,比比皆是,权在交流学习。
一、你认为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至于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种种表现,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每次去上思想政治课不为别的,只因为害怕老师点名而扣分;上课打瞌睡、看小说来打发时间;一旦到了期末考试前夕,搞突击复习,能及格就行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探讨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理论工作,我一学生只能将自己的感受粗糙写出,逻辑理论的欠缺还请多多见谅。
1.这是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历史时代所决定的:我们处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社会主义历史时代过渡时期,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占主导的支配地位,资本主义的历史积极因素尚未完成,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也在一些国家兴起,这种意识形态的矛盾的将会长期的存在下去。进而言之,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地区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的来自资本主义国家这样或那样的围攻,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差距更对已经开放的国民早成信仰的动摇。
2. 社会主义运动陷入阶段性低潮: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迷惘,一直延续之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当代大学生自然也会受到其影响,而且是最先受到和最深受到的群体之一。
3. 改革开放的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我们自然不能因为他带来了种种问题而抹杀,但当涉及到为什么思想意识滑落时就不得不与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思想的汇集,在促进人的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大家有目共睹的问题。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世界,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但所谓的民主自由的冲击我们也不该小视。特别是将理论教育视为具有“压迫性质“的思想控制的倾向,使大学生对此课有了一种自觉的、潜意识的抵触情绪。
4.教育。无论是家庭的,还是学校的。特别是在课堂上,有些老师的不当言行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功不可没”——大学生告老师的现象出现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教学手段,教育方法滞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够重视,以及老师在解说此课重要性时存在的片面化倾向,造成了教育系统内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
5.宣传:无论是国家的,媒体自觉的,还是外国的,国民自己总结的,带有种种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可谓无孔不入,深深刻如年轻的大学生脑中。
6.马克思读物:不能与时俱进,是不能忽视的原因,大家看看图书馆里陈设的快要散架的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旧书,也就明白了。
7.就业压力:一年年几百万的毕业生,让在校的学生们寝食难安,理想越来越向着找一个好工作的现实主义滑落,关于理想主义的思考越来越少,关于人生人性的思考可谓绝迹。
8.社会态度:将一些人称作二百五,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将另外一部分人称作傻子,这是对正义的怎样的侮辱。永远不会忘记我在借《资本论》时所遭受的来自管理员的刺痛我内心的犀利的眼光;人文科学研究的落后让思想政治课更加死气沉沉。
9.对大学定义的庸俗化:从各个大学的办学目标,到各位学者的定义,“大学”这个神圣的名词越来越庸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请问那个大学还有这样的豪情。对大学定义的庸俗化,伴随着大学生地位的下降,我不知道这是否也可以称为历史的进步。
10.80后青年:80后所表现的种种诟病,已经说明一切。至于说经过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后对80后积极评价的增多,到底是本质的体现还是偶然的回归有待历史的检验。
11.对物欲的疯狂追求:我们在考察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创造如此巨大的生产力时,总会涉及到资本主义制度对人心物欲的极大刺激。改革开放后,拜金主义的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关于人心不古的感叹陡然上升。大学生的玩世,知识分子的堕落,与物欲的疯狂不可分割。
12.网络垮掉的一代:有人曾这样说,中国用了一代人的未来支撑起一个产业的发展,这个产业就是信息产业。这个垮掉的一代,你怎么指望他能够在关系人类未来命运的却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科目上倾注兴趣呢?
13. 学习动机滑坡:我们已经很难理解古代悬梁刺股的学习精神,很难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境界。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退化,这是学习动机滑坡的必然结果。
14.个人兴趣爱好:这看似无可厚非,但我们不可以忘却性格爱好的形成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纯娱乐的盛行,将我们的大多数时间占用;NBA球赛的开战令多少大学生“秉烛夜读”。
15.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没有一个大学敢在这个方面动土,我认为这是大学自身的堕落。对性的开放,对自我价值的过度肯定,人人都是上帝的现状,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处处碰壁。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见解,我想原因不至于这些,而且各点之间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梳理起来确实复杂。
二、你对这门课的建议有那些?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发展状况,非得有整个历史时代的转变为条件,但社会主义历史时代到来时人们自然会自觉的加强这方面的理论修养;再低一个层次,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在各个方面扎下根后,有了抵挡一切冲击的基础,切切实实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根本的转变。
但我们不仅不能因条件到来之久远而不做改变现状的探索,而且这种现实的困难更促使我们不断创新出新的方式方法,况且以上本质条件的转变与今天我们探索的程度息息相关。我们创新的程度越新,越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越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进入大学生的头脑,那个今天开来一切都是最美丽的时代就越会加速到来。
小生不才,具体只有几个“统一”的建议:
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无论是方法论基础,还是近些年来的学者探讨,老师实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死气与我们的老师没有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个现状紧紧相连。理论的探求太多了,招数一大堆,就是做的问题了。
2.严肃与活泼的统一:课堂毕竟是课堂,自然不能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相当;但课堂又不是开会,让课堂“活”起来是各门课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即“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这是个辨证统一的关系。课堂纪律要严肃,授课内容的严肃,治学态度上要严肃,关切原则上的要严肃;教师有活的知识,活的方法,活的方式,活的材料。
3.一般与特殊的统一:老师在讲述普遍真理的时候,一定不要忘却对特殊状态下特殊的情况,我是经常关注特殊的,如果这个特殊情况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那么对一般理论怀疑会急剧增加。做到普遍共识与少数争论的统一,让同学们在比较中领会理论的生命力所在,让自我的辨证参与知识的学习。
4.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大学生的家庭因素应该在减少,教师能够支配的外部因素也在减少,只有提高对现有教师还能起的外部因素加以高效利用才能在面对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时走出一条活路来。同学影响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我经验而言,宿舍同学睡觉前的那半个小时的谈天说地比得上老师在课堂上的两个小时。激起部分同学带头的作用,效果一定不会差。
5.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这包括马克思经典理论与现代社会的统一,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包括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统一。借助现代化的传媒和教学手段,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接受更广泛的教育。
6.东方与西方的统一:这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比较,将现代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往往能吸引同学们的思维。
7.教与学的统一:《礼记•学记》有:“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教与学的统一关系。《陶行知文集》中这样说: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好学的学生与好学的先生是统一的关系,学生的问题也不是老师都能回答的。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之间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8.知与行的统一:这是当代学生的一大通病。有人会提出各种理由来反驳,我以为这只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当然与老师也有不可割舍的联系。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并不需要非得进入社会,因为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虽然这里的关系是单调的;还有就是考试安排上,政治理论课简简单单一篇论文就了事了,请问这不能考察学生掌握情况的考察形式,如何来分辨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呢?
9.粗与精的统一:显然我们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将整本书的内容毫无区分的一一讲完,对高中或其他科目已经学习的大可以跳过去。精的不仅面面俱到,而且要有效果,有创新的俱到。“精”又是以“粗”为基础的,老师要在基础知识教受上突出重点,明确中心。(我都认为真的是要求太高了)
10.威望与亲和的统一:这种威望我以为不是建立在以点名为基础的严肃之上的,而是建立在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敢说真话上的;如果加上和蔼可亲的为人态度,那么这个老师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料想他所教的课程没有兴趣的同学也会变的有兴趣了。
11.雅与俗的统一:我以为一个好的老师要做到雅与俗的统一,课堂上即是一个学者的形象,又是一个父母的形象;既有思维逻辑,语言表达准确严谨,又能俚语俗语交辉生奇,循循善导。
12.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理性的,数字型的,具体的,这些在思想政治课里是必不可少的成分,但如果舍弃了人文精神,那么他将沦为枯燥理论的叠加。寻求人文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契合点,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客观需要。全体民族文化的继承,个体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涵养;人格,人性,人的本质追求;对正义、公正、平等的践行;对真善美的赞颂,对假恶丑的舍弃,这些人文精神都应深入到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期待着政治教育能带来健全的思维、深刻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期待着能带来适应新时代挑战的人生哲学和生命价值。
13.自我探索与课本知识的统一:我对自我探索而得与学者专家们的意见大致相同是那种欢喜的感觉深有体会。我认为这是提高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一种方法,课外同学们查找资料,然后经过自我思索形成大致认识,然后老师课堂上先做初步了解,进而给出最接近真理的答案,我想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会被激发的。这也被李润老师上的《古代汉语》所实践,并证实的确可行。
15.老师主讲与同学副讲的统一:上学期老师让四位同学讲了一节,以我看来,效果不容小视。有的同学确实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同学们在课下准备充足,课上认真听别的同学讲课,新形式带来了新效果。
三、你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可续发
展观有那些疑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历史功绩,实所共鉴。但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再加上个人认识水平的种种限制,我们对这些指导自己前进的理论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疑惑。
1.毛主席关于对中国传统帝王术的应用与发展,算不算是毛泽东思想呢?
2.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是什么,难道当时真的没有必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吗?
3. 按照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原理,为什么我国处于低水平的生产力状态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呢?
4.通过政治力量在中国建立起了最起码在形式上接近共产主义的社会,这又是为什么?
5.中国怎么会永远是第三世界国家,以现在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目标来看,当我们的国力全面超过美国时,这句话当怎样解释?
6. 为什么我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而走社会主义道路呢?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区别是什么,我们今天不就是发展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吗?
7.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那么怎样转换呢,我们看到的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8.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怎样代表呀?是我们要发展科学家队伍中的共产党员,还是别的什么途径?
9.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到底是怎样的高度呢?实现全面自动化吗?
10.和谐世界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有可能实现吗?
12.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永不停息;又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这岂不是矛盾着吗?
四、 你比较关系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我关系的社会问题很多,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哲学各个方面我都比较喜欢。我从小就抱着这样的观点:一个人如果仅仅限于自己周围的世界,那岂不是太小了。这要老师联系社会,我肯定感兴趣。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这篇论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同伊
2009-3-2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