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着清贫的睿智(书序)
坦率地说,本书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种着七亩地的家里的主要劳力,每年三夏大忙,秋收秋播村里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可就是这位高中尚未毕业的农民,却不时要在高等学府里为号称天子骄子的大学生做些有关老子、《红楼梦》的学术报告。还出过一册名为《世纪的雄鸡》的诗集,和一本自称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学术专著《社会主义论》。这本邀我写序的是他出的第三册书。
他来到西安已十多年了。起先是免费住在曾经打过工的工地上,自己经常到陕师大去旁听相关的课。或是混进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仅靠假期打工挣的钱作为生活的费用,直到今天,他用自己的存书在电视塔附近的村子开了一家书社,勉强维持住房租和生活费。三十好几的他至今仍孑然一身,家中积劳忧心成疾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也顾不上回去多多照顾。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都与他无缘,我每次见到的他都是骑一辆二八加重自行车,吃饭呢,他大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从家里带来面粉,自己动手做,一切只有一个目的,省下开支,有时间精力,去哲学学术的王国里去趟徉。
他就是陈永利,一个关中汉子,一个陕西愣娃,一个长期漂泊在古城西安的流浪者。
我琢磨,大概是因为陕西,西安这块土地文化底蕴特别深厚,文化氛围浓郁,才氤氲出他这样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怪人。说他是农民吧,他的大部分时间泡在城里,著书立说,为大学生搞讲座,说是专家吧,又没有任何职称,更没有一分钱的经费。我问他既然能花十年时间钻研为何不先搞个文凭找个工作,他倒说:“文凭我所欲也,真理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文凭而取真理也。”问及他的信仰,他说是共产主义、问他是共产党员吗,他又说不是,又云,加人共产党的未必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而真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也不一定非要加人共产党。闻听此言,直让我一个老共产党员感到一阵阵汗颜。
我有位密友,是位周易大师,在他讲课和预测过程中,我受到不小影响,由此深知《周易》研究之难。我的另一位挚友是位著名的中医,同时也是一位不露声色的哲学家。辨证施治使他的医术闻名遐迩,哲学的深邃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然而通过和永利的几次谈话,他给我的印象似乎更“正宗”每当谈及他所涉足的领域,他便立改惯常的沉默寡言,滔滔不绝引经据典,论证他的观点,很是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如果是一位不了解他的人和他谈话你绝对不会想到这位是一个家里种着七亩地的农民。
我最近所读的一本书中有关于什么样人才是真正的哲学家的论述:一个靠哲学谋生,挂着教授的头衔,高踞哲学的讲坛,读书破万卷,熟记前人的思想,可谓学问高深;另一个人,姑且说吧,只是一个流浪汉,读过不多几本哲学书,比起前者来望尘莫及,但是他天性敏感,热爱人生,情不自禁地思考着人生的种种问题,百折不挠地求索着人生的真谛,要他不这样做,就等于叫他去死。书中认 为后者才是真正的哲学家。该书还提供了一个抛弃坏的哲学家的方法:停止发钱给他们就行了。因为有许多冒牌的哲学家或者为了谋取权势,或者为了混碗饭吃,混在哲学家的队伍里,一旦哲学无利可图,那些冒牌的哲学家就会争先恐后的抛开哲学另谋出路,剩下的是那些真正热爱人生,热爱思考因而也真正热爱哲学的人。这样的人怀着苏格拉底的信念:“一种未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贫困也罢,迫害也罢,都不能阻止他们作这种思考。
我不敢也没有能力判断本书的是否能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我却可以断言以他的历程完全可以经的起这种考验。
和永利的相识是在我应陕卫视“开坛"节目之邀做的一场有关高考状元的教育类谈话节目之后,他当时作为一位现场观众,谈话中他的许多观点却与我不谋而合,因此我俩成了忘年交。当他告诉我一直研究老子准备出书之时。我还持怀疑态度。而当他时隔不久拿来初成的书稿邀我做序之时,不由我感到惊奇。
据我所知,《老子》《易经》庄子的《南华经》被合称为“三玄”是古代中国文化中最艰涩难懂的三本书三门学问。自古至今有多少学者对之趋之若鹜,因之玄奥却又望而却步。而如今这个普遍浮躁的社会中,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的打工者却对这文化上的至高点发起猛攻,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以的身份和资历,相信决不会有那家出版社去约他去写可能在计划内出版的书,所以他对老子的研究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爱好兴趣,我认为这样的人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
读完全文之后,一个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的老子仿佛站立在你的面前。他不在是那个被宣扬为脾气古怪只知道明哲保身主张复古倒退的老子,而是一个满腔热血,悲天悯人又充满智慧和策略的老子。他时时刻刻关注着人类的未来百姓的疾苦,痛斥着社会的不公,并提出自己建设性的解决意见。通过译文,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仿佛又回到了今天,在为人类的悲惨命运痛心疾首,在为百姓的苦难而愤愤不平。不知是该书的完全进入了两千年前老子的思维,还是老子的思维借助又回到了今天。
可以看出此译文的每一段话都经过的反复推敲。力求译文的准确和语言的简洁。观点上从不含乎其辞拖泥带水,力图用当代思想的精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国外一些著名思想的观点应证老子思想的合理性,发掘其现代价值。
与其他的译文相比,此译文可称为新见迭出,打了许多传统的译法,冲破了许多条条框框,尽管他的理解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例如第二章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前人大多译为,天下都知道美的东西所以为美这就知道丑了。而本书则译为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事物,美在什么地方之时,才能衡量判断出丑的事物。我赞同这样观点,人只要有一个审美尺度标准之时,才会不断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区分丑恶的事物。
就连著名的研究老子的专 家陈鼓应 先生,也将八十章中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一段译为理想国度,人们吃的香甜,穿的漂亮,住的安适宽敞。本书的译文为:人们以自己所食为香甜,以所穿之衣服为美,以自己所居为安适。这种译法更符合老子的整体思想。顾名思义,《老子译析》着重老子的译文和评析,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把握老子的思想,加上了评析部分,另外通过章旨揭示每章的主导思想,这些都是有创见的。每章都加上题目方便读者记忆背诵。
大概就是因为人生无定法,人世间才有了供作家们玩弄笔墨的诸多悲喜剧,而每个人也都将在剧中去扮演各种角色。至于每个人在剧中的表现,也全看自己的能耐了。
我坚信永利总会有人生高歌的那一天。
许建国 甲申初冬·西安
(写序者为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西安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