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一谈到“计划经济”,有的人就咬牙切齿,说“计划经济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计划不合理导致资源分配不到位,计划经济效率低下,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政企不分,官僚主义,等等”总之“计划经济”比“可恶的市场经济”还可恶!现在,社会中的多数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都只接受市场经济教育,有关媒体从来不介绍计划经济,如果有的话也只提弊端,不提他的优越性。经济学家,其实也不知道有没有真才实学,姑且叫“学家”吧,他们也不知道有没有仔细研究过计划经济,反正在台上的那几个:矛老,吴老,苏老等都是市场经济的死硬分子。按他们的年龄也是过来人,据说他们年轻时候的那个年代“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全靠市场经济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挽救了人民。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被资本家的看家本领“市场经济”救活了?那不是东郭先生和狼嘛!看样子资本家极其友善,极其光明磊落,极其博爱,也极其愚蠢吧。如果资本主义国家真的那么善良,那么他们也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也不会组织8国联军侵华,也不会火烧圆明园,也不会让我们签订无数个卖国条约,也不会把我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也不会支持蒋家王朝,也不会干涉台湾。。。。为什么会眼看就要自我“崩溃”的时候来救我们一把?倒是我们自己在家底很薄的时候,拼尽全力救了金日成一把,救了吴志明一把,同时狠狠的教训了美帝国主义一把,庄严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靠什么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取得了让资本主义国家不敢轻举妄动的能力呢?靠计划经济!靠刚建国时候的三个五年计划,我们有了重工业,能源交通业,有了航空航天业等等一大批关键行业,有了他们做坚实的后盾,才能在群狼环视下生存。如果一建国就像现在一样“开放”“合作”,走市场经济,稍微有点头脑,有点良知的人都知道结局会是什么!外资一投入,一参股,一合作,所有你能想到的关键行业都会被控制,连条约都不用签,就把你给瓜分了。还轮得到吴老,矛老们,现在来邀功?要知道,你们现在能呼风唤雨,风光体面,那是因为你们还有用,计划经济还没被完全消灭。不是市场经济挽救了人民,是计划经济挽救了你们!也真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巨大优越性,才能在的市场经济改革下顽强抵抗了30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计划经济究竟有那些优越性。
第一, 人际关系。怎么谈经济的说到人际关系上去了,是不是在“瞎扯“啊!?不要大吃一惊,不要大惑不解。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给出“市场经济”的明确概念和涵义,但却给出了分析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方法论工具。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88,834页),列宁曾经指出:“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444页)在马克思的理论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形式的本质。(百度搜索)以上内容可以清楚说明,分析经济的本质,就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也是马列主义伟大的地方,也是为什么“资本论”目前仍然在各国畅销的原因。所以分析“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本质同样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而不是仅仅抓住机制和功能这些表象。分析过程可以先省略,答案也很简单,市场经济人际关系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计划经济是“人人平等,共同幸福”的关系。那种关系更优越,那种关系更符合人类发展,那种关系最受欢迎,不言而喻,一目了然吧!这也是计划经济的第一大优越性。如果你不相信,不能体会,那么请问问1949年前出生的老同志们,父母们,长辈们,问问他们改革开放前的人际关系好,还是现在的人际关系好?有什么不同?答案一定是一致的,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前的人际关系融洽,相协互助,思想好,觉悟高。为什么?经济基础不同!人际关系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人类组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创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包括人际关系。他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
第二, 对社会成员的保障性强。主要体现在人人都有工作,衣穿住行,生老病死都有基本保障。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因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实行高福利政策。情况大大好于现在的中国,也基本好于改革开放前。本人水平有限,只能尽量。先说基础,计划经济的基础和市场经济是不一样的,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所有制的不同决定了工作性质不同,私有制下参加工作是“打工”。为生产资料所有者,俗称老板的人打工。公有制下,生产资料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是生产资料的所有人之一,工作是义务。所以每个人必须有工作,也必须要有工作才能体现生产资料的归属。否则拥有了生产资料但不工作,那是什么?是老板吗?公有制下没有老板。(这里都范指有工作能力的人)。私有制下老板可以解雇员工。因为是雇佣关系。公有制下厂长不能解雇工人,因为这个厂是他的也是全体员工的,厂长和工人只是分工不同。所以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有失业率。失业率一高社会就会动荡,政府就会有大麻烦,一不小心就要崩溃。因此,失业率是市场经济国家关注的重点。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社会稳定性也很高。所以吴老他们只会说“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而不会说“中国人民共和国处在崩溃的边缘”。有了工作就有了生产,有了生产就有了产品。市场经济强调的是交换,以货币为载体实现交换,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都要参加交换,所以要公平,自愿。参加交换的主体也是“私人”,要明确产权,要有契约。总之是保证交换,拿我生产的布交换你造的房子。布是谁的?老板的,房子呢?是另一个老板的,交换呢?两个老板在交换。工人呢?工人已经交换过了,工作是提供智力,体力,能力交换到了报酬。两个老板就是通过工人获得的报酬交换布或者房子时候实现了交换。清楚了吧!真正在交换只是老板。因为每个人的需求是多样的,欲望也是无穷的,所以创造出来参与交换的老板也是庞大的。他们形成一个共同体叫“资本家”。他的不平等体现在哪里呢?也很简单,你在单位生产了成本1块钱的布,假如要得到它,必需按市场价格支付2元钱的价格。对布的拥有者--资本家来说,布是一块钱,对你来说就是两块,成本上的1块已经包括了你的报酬。平等吗?而计划经济却完全不同。公有制下,无论生产的布,还是造的房子都是大家的。通过政府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配。所以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有福利房,公费医疗,免费教育,等等一切与生活有关的东西。由此,也可以看出工作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市场经济下,没有工作,就没有报酬,没有报酬就交换不到其他商品,包括生活必需品。市场经济下工作的决定权在资本家手里,报酬的多少也在资本家手里,他们也就决定了你的生活。决定了你的生活不就是统治了你吗?所以他们是统治阶级,你是被统治阶级。而公有制计划经济下不会没有工作,不用去交换特别是生活必需品。没人决定你的生活,因为你是主人,是拥有者,所以也没有阶级。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就是消灭阶级对立和“三大差别”,全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里碰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际脱节。上面虽然已经充分说明了公有制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但实际中,他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反而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却红红火火,我想在本文最后部分再来详细谈论这个问题。但是计划经济在各成员的保障性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一论点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 节能环保,有能力转变经济内容,是计划经济的第三大优越性。市场经济具有的波动性,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引起的。比如我国有世界第一的稀土矿,而稀土又被称为工业味精,商业价值和需求量都很大,由于“自由”竞争,大家看到了利益就一窝蜂涌来,结果过度竞争使得资源被大量无序开采,破坏周围的环境不说,这样大量无节制的开采,再多的储量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而根据市场经济的价量调节,本来珍贵的稀土资源由于供应量的猛增,价格居然贱卖到比白菜还便宜。其他国家与其说“被迫”还不如说“非常乐意”的关闭本国的稀土矿,有中国在提供这么廉价的好东西,还干嘛费神自己开发呢?当然使用也可以毫无节制的用,反正有的是,反正便宜的很,反正制成品卖给中国利润又高的很。由于我们开采工艺水平有限,在开采过程中的浪费也是惊人的。由于竞争激烈,利润低下,导致经常有开采单位破产,有人破产,又有人进入,来来回回的成本投入,不但体现浪费,也体现波动性。卖的人少了,价格高了,价格高了又引来新开的,新开的多了价格低了,导致又有人破产了,新一轮循环再次开始。市场经济就遵循这样的规律运行着。其实只要是充分自由的市场经济下的行业,无不遵循这样的规律。一但整个国家都是完全市场化,那么最明显的就是经济危机间歇性的发作,社会也时常不稳定,因为企业破产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另外,市场经济下所有的商品都被用来交换,交换越多越频繁,经济就越发达。浪费也越大,消耗也越大。而计划经济是按需生产的,他生产的也不称为商品,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计划经济生产的是产品,社会需要的产品。即使是拿到国际上去交换的产品,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生产。因此,他是目前为止最节约,最环保的经济模式。当然,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受经济内容制约。目前经济内容的实质是资源转化型,既将不可再生的一次资源,通过现代物理,化学,转化为其他各式各样的商品,然而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特别是石油,煤,和大部分矿产。才经过100年的高速发展,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其中要承担大部分责任就是市场经济。别看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提倡节能环保,因为他们已经度过了工业社会资源疯狂消耗这一阶段,要保持继续发展,只有限制其他国家资源消耗,或者改变经济内容。假如非洲各国现在突然停止内斗,要全力发展市场经济了,我敢打赌没有国家会真正同意的,包括中国,因为现在的资源自己用都嫌少,怎么顾得上还没有开始工业化的非洲兄弟。虽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受到经济内容的制约,但是,只有计划经济才有能力改变。因为计划经济是以全体成员幸福为根本目的的,一旦出现问题,它会自觉采取措施,自觉研究经济新内容。而市场经济有赖于商品和商品的交换。一旦停止了交换,市场经济也就不复存在了。它对限制交换有天然的反抗力,它对经济内容根本不感兴趣。它的科技,它的创新,无一不是满足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一旦让商品不能交换,它也就失去了创新能力。未来的科技和创新,只有来自于计划经济,也只有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才能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力。如果计划经济的前两个优越性比较复杂和操作难度大的话,那么这个优越性不但清晰,而且容易,更大的优势在于,它决定了人类的未来。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三大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经济表象上,更体现在人类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未来趋势上。人类社会之所以组成社会而不被解体的核心是具备思想性,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人能占有的物质是有限的,而思想却是永恒的。三千年前的孔子现在还能和你对话,不是他用过的筷子,而是他的“论语”。一但思想崩溃,对个人而言就是死亡,对社会而言就是解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它所能创造的物质文明决不能,也绝不会凌驾于精神文明之上。你看,再辉煌的物质文明也不能掩盖马克思主义的万丈光芒。因此,比较计划经济和过去的经济,包括对立面最强的市场经济,最先要比较的是思想性,和他们所各自揭示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才是操作性,经济表现等具体情况。本来写到这里本文已经可以结束了,但为了回答很多人对计划经济的误解,和对市场经济的盲目崇拜,不得不再花一定的篇幅来讨论。
计划经济操作难度大,经济表现滞后。市场经济操作简单,经济表现快捷。是两者具体实践中的根本区别,这才引起了巨大争议。在实施计划经济前,第一步是调研,调研什么呢?调研需求,和需求的产量,调研自己的能力,调研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这里的环境指政治环境)等等。一句话,但凡一切可能和即将要生产的产品有关的要素,都需要详细调研。假如这个国家,国土面积大,人口多,成分复杂,底子薄,周围环境恶劣,难度可想而知。而恰恰碰到的第一个是苏联,第二个是我们中国,都是地大物博之国,又在战争阴影笼罩中。那个时候通信,交通都不便利,这样调研恐怕是要求太高了。幸好两国都是刚刚从农业国过渡过来,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即便如此,也不能做到充分。有个大概算是不错了。况且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不肯能完全满足。也只能满足共同的,基本的需求,比如穿的布可以,但是多少人穿运动衣,多少人要休闲衣,还有多少人要西服。却做不到。只能全国统一“中山装”了。这就是调研的难度。现在即使拥有如此强大的通信和完善的交通也未必能做到。做好了调研,第二步是安排生产。安排哪家厂生产,安排多少量也是个大学问,现在叫统筹管理。第三步,安排完了,厂里需要原材料供应,需要时间和人力,需要电力能源保障等等,又是一推问题。第四步,生产完了需要配送,现在叫物流。然后再是分配,分配太难了,中国的作法,先发票,再凭票购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需要一定钱来实现购买的。这个买和市场经济价格商品交换是两码事。它是解决分配的方法。不知道是产量原因还是什么原因,粮食按人口分,量是固定的。饭量大点的吃不饱。可见分配上的难度。但这都不是计划经济的错,是受条件制约下的无奈。这时候就体现毛主席的英明了,他“抓大放小”优先发展重工业,搞基础建设,为了什么?一方面为了国家的安全,没有重工业拼不过资本主义火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突破计划经济的瓶颈制约,基础打好了才能稳步发展。但这些需要时间,因此,计划经济的第二问题凸显出来了,见效慢!没有扎扎实实的基础体现不出他的优越性。但人是有弱点的,急功近利是其中之一,有些经常访问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看到了市场经济商品的多样性,发展模式快速简便,欣喜若狂,既不考虑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也不容忍计划经济见效慢,迫不及待的要发展市场经济。你看,一上来就是轻工业为主体,这多快啊。可见,计划经济没有一定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准备,很难完全依靠个人克服人性弱点。由此带来下一个问题,人的觉悟。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计划经济在理论上,思想上遥遥领先于市场经济。但对多少人来说,需要领会和培养教育的,它不是显而易见的,它有深刻的内涵,和广度。让一个当时多数还是文盲的国度,快速吸收,领悟和发展,其难度也不小吧。这就要有一批先锋队,率先作出表率,带领大家前进。谁是先锋队?共产党啊!每一个党员都是经过马克思主义培训的实践者,他们是计划经济的中坚力量。为什么以前我们党的入党审查很严,就是要保持党在觉悟上的高度纯洁和实践中的模范作用。有人说美国两党很自由,说来就来,说改变就改变。没错,因为他们不是群众的模范,他们是利益群的代言人。今天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明天代表那个群体,当然可以来去自由。可见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有多么重要。所以那个时候会有焦裕禄,会有雷锋,计划经济最优秀的产物。他们来自于人民,代表着党的优良传统和高度思想觉悟。他们也是解决积极性问题的关键之一。拿一样的工资,多做不如少做,这就是积极性问题。市场经济是靠激发欲望达到目的的,它也是思想上的带动,只不过他将人性恶的一面发挥到极致。而计划经济却是要将善的一面发挥到极致。从恶容易从善难,人类第二属性“社会性”就是要克服人性第一属性中恶的一面。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诗“人间正道是沧桑”。当然除了这个因素外,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领导干部,厂长书记任命制,我个人认为不见得是好的制度,他至少不符合计划经济的需要,那还是选举制好,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选出德才兼备的好厂长,好领导。
限于篇幅和水平,计划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能解决它的方法,希望以后再详细交流。我很希望能在具体问题上与市场经济派们正面交锋,为什么不呢?有这么多伟大的共产主义先贤做指引,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们的支持,在共产党主政的时代,难到还敌不过一群一盘散沙,自私自利的唯市场经济论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