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出过焦裕禄这样使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人物的河南豫东大地上,在兰考县的毗邻县河南通许县,在上世纪末的九十年代,又出现了一个和焦裕禄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民群众铁面无私的奉献大半生的好干部——陈其辉。
陈其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对党对人民事业的忠心耿耿和赤胆忠心在通许县的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如果你在通许县的街头随便遇到一个人,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的百姓,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来,脸上无不显示出敬佩的表情,眼中无不流露出感动的神色。他们都会给你讲出陈其辉在任时做出的一连串令人感动的故事来,甚至那些曾经受到过他帮助的人眼里还会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是什么原因使这位普通的老人让大家这样肃然起敬,这样让大家感慨万分呢?我们决定去他的家里去看望一下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我们认为: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不是看他在电视和各种媒体上露面的次数多不多?也不是看他在职期间得过多少奖励?更是不看他在全县的干部说他好不好?而是看全县的老百姓对他的评价高不高?
这天,我们来到了这位已经七十七岁的老纪委干部家中,眼前的情景令我们心里一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位住在简陋低矮房屋中佝偻着身体的孱弱老人,就是那位被全县百姓称为“当代包公”的老人。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陈其辉同志退休前曾任通许县纪委副书记、劳动局长。在他几十年的的工作履历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显赫卓绝的功劳,他为什么会受到通许县人民群众那样热烈的尊敬和爱戴呢?我们就从头说起。
陈其辉1934年9月23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个偏僻农村里,他刚满16岁时就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战争结束后,他随部队回国,满腔热忱地参加了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
他是1972年来到通许县委工作的。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哺育、经过党的培养、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经过解放军这个大学校的熔炼,陈其辉同志成为一个忠心耿耿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在火红的激情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中,他都用自己的坦荡无私和光明磊落给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几天来,通过对通许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调查走访,通过对陈其辉老人和他家人的拜访,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陈其辉同志的大半生是光荣,是与那些腐败行为坚决斗争的大半生,是诚诚恳恳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大半生,他无愧于党赋予他“全国优秀纪检干部”的称号,也更无愧于通许县人民饱含深情赋予他“当代包青天”的赞誉。
通许县的干部有许许多多,为什么唯独他在群众中拥有这样崇高的威望呢?这是与陈其辉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优秀品格分不开的。从他 1972年开始到通许县工作起,到他1995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为止,不管社会状况和政治形势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始终保持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本色。
二十多年来,在暑往寒来和风霜雨雪中,他下乡办案时,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总是骑着自己自行车,身背一个绿挎包,肩挎一个军用水壶。他的抽屉里,放着各个乡镇食堂的饭票,到哪个乡镇就带着哪个乡镇食堂的饭票去吃便饭。到了农村时,他就在村民家里吃派饭,吃闯饭(就是随便闯到某个农民家里吃他们的家常饭),按照吃饭的标准交钱,从来不搞任何特殊。
一次,他到一个村子里办案时,村长看他工作了大半天非常辛苦,就给他准备好了一桌饭菜。他一看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他问道:“你们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标准吗?”村长知道他的习惯,连忙笑着跟他解释说:“我们是看你今天工作的特别辛苦,下不为例。”陈其辉说:“在我这里没有下不为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在群众中还怎么能工作?”说完,他让村长把酒菜撤了下去,只留下一盘青菜,饭后他还留下了五元的饭费。他这样的行为不但使随行人员深受教育,也使得群众深受感动。此后他下乡时,再也没有人敢给他准备特殊的饭菜了。
他和雷锋同志一样,对人民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却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还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省军区的领导来县里检查工作,一桌饭菜(包括两瓶茅台酒)用去了五百多元。他闻听此事后勃然大怒:“说我们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才能挣几个钱?他们这样大吃大喝,不但违背我们党的纪律,也严重损害了我们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威信。”他立刻上书中纪委有关部门,中纪委对县委领导进行了严肃的批评。2001年,当时的县委书记超标购进了几辆小轿车,他知道后立刻上书市委领导,制止了此事。即使在他退休后,当他发现县里的一些做法违反了党纪国法时,他也毫不留情地向上级领导进行了举报。一次,他发现有关单位不顾党中央的三令五申,在县城建造了一个违规的广场,他立即向国土资源部汇报此事,使事情得到了查处。
有的人对他说:“老陈啊!你退休了还管这些闲事干什么?”他坚定地回答说:“我一不图当官,二不图发财,就是一个心眼儿,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受损害,不让任何人给咱们共产党的脸上摸黑。我这个人虽然从工作上退下来了,但我还是一个共产党员,这个党员是永远也不会退休的。”
陈其辉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对于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从不挑肥拣瘦,总是知难而上,越是艰险越向前。1982年,全国各地都开始大纠不正之风,各个县城都开始进行临时工的清退工作。就在此时,他被任命为县里的劳动局长。他知道这是个非常棘手的工作,但是他知道这件事情对端正党风,平息民怨的重要性。他按照原则,对任何该清退的人员都毫不手软。一个年轻人仗着自己是县某领导的亲戚,便拿着有关领导的批条,耀武扬威的去陈其辉的家里让他保留不清退。陈其辉愤然说:“你不要拿着这个批条来吓唬我,你只要是违背了国家规定,就是天王老子我也不怕。”那个领导的亲戚只好悻悻然走了。
一些违反党纪国法受过处分的人对陈其辉的秉公执法是心有余辜、耿耿于怀的。他们经常放下话来说要陈其辉小心点。面对他们的威胁,陈其辉毫无惧色的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这样做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我什么都不怕”。因此,群众都称他为“当代包青天。”
他们这样称呼他,是因为陈其辉同志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因此,他也成了代表通许百姓伸张正义的“守护神。”许多老百姓到别的部门解决不了的事情总是去找他。陈其辉总是责无旁贷的接手这些问题。他说:凡是人民群众有求于我的事情,都是在别的地方碰了无数次钉子以后才来找我的,我尽自己的能力能办就办,不能让他们在我这里再碰钉子了。在一般人看来,许多事情都纯属他份外的事情,然而,在这二十多年里,这些份外的事情他却办了何止成百上千。比如,某村的一个村民因为和邻居的土地纠纷问题找到了他,按说这件事情和他这个纪委干部是没有关系的,但当他听说这件事情被有关的几个部门踢来踢去地推诿了好几个月时,他愤怒了,他说这样的事情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饭碗,我们怎么能够视而不见呢?他立刻赶到那个村里,经过认真的调查,圆满解决了这件事情。
在陈其辉的眼里,老百姓的事不分大事小事,老百姓的事不分份内份外。之所以这样,他才受到了通许县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
然而,陈其辉也是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走进了他那间仍然是七十年代盖起来的小平房里,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沉重和酸楚。屋里的陈设一看就知道还是六七十年代的破旧家具,陈旧的桌子上放着一个71年出产的木式收音机,地面竟还是连瓷砖都没有铺的水泥地,一个破旧的藤椅更使我们想起了焦裕禄的那把被牙刷顶坏的藤椅。使我们好像回到了七十年代。
在我们同陈其辉老伴的交谈中,我们的眼泪一直在眼圈里打转转。
当年,身为劳动局长的陈其辉没有为自己的老伴安排一个轻松的工作,而是在县外贸局的加工厂里做洗刷肠衣的重活。所有的人都知道:那是厂里最脏最累的活。儿子高中毕业时,他也从来就没有想过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儿子找一个好工作,而是做一个普通的临时工。直到现在,儿子还是一个四处为生计奔波的下岗工人;他的女儿毕业时他任纪委常委,但他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去谋个体面的工作,他的女儿一下岗,就到社会上去打工。时至今日,当他白发苍苍的老伴说起这些往事时,眼圈都红了,眼中充满了委屈和悲切的神情。
我们知道:和他一起工作的县处级、科局级干部有很多现在都盖起了漂亮的楼房,子女有的当了领导,有的在条件优裕的单位,干着舒服的工作。而他的儿子女儿却仍然在社会上为自己的生计奔忙着。他的儿子因为生意失手欠了别人不少的账,老两口帮不了什么忙,只好把自己一大部分退休金都养育着孙子而间接帮补着儿子。他们家里至今还是一贫如洗的样子,很大原因是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而拿出了自己的积蓄。
当他老伴说到这里时,陈其辉连忙摆摆手说:“还说那个干什么?我们不是都已经挺过来了吗?”
看到这里,我们为这位为党和群众忠心耿耿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的高尚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这位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老共产党员的生活困窘而感到心酸。当我们听他说自从他退下来以后,没有一个县领导来家里看望他时,我们更是感到困惑和不解;当我们还听说他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却不得不拖着病体去市里告状时,我们感到的不只是心酸,而且是在震颤了。我们不明白一个为党为人民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干部为什么会流落到如此凄凉、悲切的境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陈其辉退休后,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在全县的退休干部中发起成立了学习毛泽东思想读书会。他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和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五一”、“七一”、“十一”的特殊日子里,在纪念和逝世的日子里,他和大家一起组织各种纪念活动,来歌颂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陈其辉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他对毛主席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他说:“毛主席是一个最伟大的人物,他没有任何私心,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我永远忠于毛主席,忠于他开创的革命事业。这样,我到以后去向他报到的时候,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主席,我来向您报到来了!您教导我所做的我都尽量做到了。”
傍晚时分,我们怀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走出了他家狭窄的小院,走出了他简陋的小屋。看着路旁逐渐亮起来的万家灯火,看着鳞次栉比的漂亮楼房,我想了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