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改革,客观的讲,初衷是好的。在当时的形势下,也确实有改革的必要。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不完善的地方在所难免。因此,对这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革、补充、完善,我是举双手赞成!
毛时代是个人人平等、几乎没有腐败、没有黄赌毒、没有假冒伪劣、夜不闭户、生活水平不高但蒸蒸日上......
但毛时代,毕竟不是天堂。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确实存在,必须要改,而且很急。如果拖延,亡党亡国都有可能。
因此,改革是有合理性、也有必要性、更有紧迫性。
但问题的关键不是改不改,而是如何改!
改革从农村入手,也不能不说是高明的一招!因为当时城乡二元结构,农民无法享受工人的大量福利。因此,改革起来相对容易很多!
切入点是对的,但方式错了!
一个令人疑窦丛生的血手印,造成人民公社的几乎全部解体。虽然中央的文件是“宜统则统,宜分则分”,但到了地方执行的时候,就变成了不分就是不支持改革,是党性问题、原则问题。而且并用行政手段威胁“不换思想就换人”-----于是很多已经搞得很好的公社,也不得执行上级命令,强行解散。
事后证明,公社解散后的3年,粮食只增产10%(速度还不如毛时代),但由于价格改革同时启动,粮食收购价一下子提高了49%,让农民产生了错觉。
再到现在,农村已经多年停滞,经过测算,如现在计工分,农民的工分只有4毛。如果再刨去口粮和公社时享受的福利,这个数字恐怕连1毛也没有!!!!
事实上,如果不是靠1亿多农民工打工养活着,农村早就破产了!!!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改革都是失败的!---凡是改革的(分田单干的)没有富的;凡是不改革(坚持集体经济)或改革后又改回去的(重新集体化)没有穷的。---例子可以一大串,数不胜数。
再看看其它方面的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养老改革、国企改革。
至今,哪一个是成功的?!
住房改革:
原先虽然面积不大,但毕竟安居乐业。现在人民快没地方住了。90年代初,你有个10万,是很富裕的人,在北京上海市中心可以买超过100平米的住房还带装修;现在,你有10万,基本可以划入赤贫行列,在北京上海市中心别说房子,连其中的厕所都买不了!!!
教育改革:
原先小学、中学基本免费。记得一学期学费,卖几个鸡蛋就能凑齐。大学还有助学金:我1992年上海读书,正好赶上改革末班车。学费200,杂费20--一学年就这么多。同时每月国家给42.5元的助学金。食堂菜素菜1毛5,荤菜2毛5。饭、馒头用粮票,不花钱---也就是说,1年下来,除了交学费、杂费、伙食,还能买书,还有相当节余。
93年开始改革,94年彻底改革到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因此,我们没受多大影响,学费杂费助学金不变),学费提高的3500,再提高的7000,再提高的12000。助学金全部取消。
没改革前,有考不上的,没听说考上读不起的。改革前,接受教育的人数也一直在高速增长。改革后,真有人读不起了!很多人,干脆放弃高考。
医疗改革:
城市人口原先几乎全部免费医疗。事业单位、国企全是100%报销,集体企业有的是全额,有的是部分报销(比例原比现在高)。
我上大学时,无论什么病,5分钱挂号费,其他费用全免。
农村则实行赤脚医生制度。真正的低水平、广覆盖。所有农民都受益。
改革后,外资企业工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农村赤脚医生也消失了。国企也由“企业统筹”变成了“社会统筹”再也无法享受全额报销了。
得病怎么办,小病抗、大病拖。基本上是在等死!
养老改革:
原先退休工人的退休费很高,工龄长的退休金和在职时工资相等,活得很舒适。真正有尊严。农村中,公社对老年人也有口粮,富裕的公社还会给些零用钱。
改革后,外企开始没有任何退休保障。国企也把工人踢给社会。现在,所有企业基本都按最低要求为工人办保险。等退休时,可以算算这些退休金够干什么?
而且就业的没有保障,普通工人超过30岁,很多工厂就不要了。即使中层技术、管理人员,超过35最多40,也亮红灯了。真正40多岁还在打工的,少之又少,即使在打工,收入也大不如前了。
退休金60岁发,那40-60岁这20年,大家怎么过?!
经过调查,无非这么几条路:
1、真正赚到钱了,自己当老板,或大或小,发达可以,至少温饱不愁;
2、家里有地的,打道回府。修理地球,混个口粮;
3、结婚早的,自己35-40岁时,孩子也到了打工年龄,自己退居二线;
4、有关系的,能找个看门、清洁之类的闲差;
5、房子买的早的,有2套以上房子、商铺。靠租金混日子。
如果以上都不是,或者根本没有养老保险(这个比例可是相当高的),那还有1条路:去监狱养老!!已经有老人,故意去犯罪,进去后,把监狱当成养老院。---网上搜一下吧。
国企改革:
首先必须弄清楚,国企为什么要改革?
其次,要弄清楚,国企要改革什么?
最后,还有弄清楚,要怎么改革?
那为什么要改革呢?
精英的说法是国企不是自己的,因此没有积极性。因此只有把它卖(更准确的,应该叫送)给个人,才能有积极性。
这里,精英故意回避了以下2个事实:
1、国家给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3免5减半,国企一分税少不了。造成同一件商品,外资10元赚钱,国企11元还要亏本。不平等的竞争,已经使国企输在了起跑线上!
2、外资企业及私营企业长期不给工人医疗、养老等各种福利,还会克扣工人工资、偷税漏税。国企这方面的成本肯定要远超过外资。当时整个国家的教育医疗住房成本都是国企承担。国企又输一城。
以上2项足够让所有国企万劫不复了!而且部分国企人浮于事、磨洋工,是管理问题,还是体制问题?---精英们故意说成是体制问题,什么公有制没积极性,必须改成私有制。---那共产党是不是应该改成私产党?!
在精英的导演下,一场对国企的掠夺开始了。开始还假惺惺地给工人点股份。后来则赤裸裸地MBO(管理层买断)----我认识的很多老板都是这么起家的。比如有一个企业,资产约1.2亿,利润每年6亿。这样的企业,如果公平拍卖的话,三十亿愿意买的大有人在。那为什么要卖给厂长啊?!当然,卖给他也行,那他也出三十亿吧....
结果是,他连1.2亿也没出。只出了0.3亿!因为设备折旧、外债......于是只花了1%的代价,就把这个优质资产揣进自己的腰包了!
更可气的是,这区区3000万,也不是他的。而是:工厂先卖他,半年后还政府3000万。---用企业自己的钱买企业,然后企业由国有变成他个人的了!!!!!!
这个现象在全国所有的地方上演,国有资产流失估计超过30万亿!!!不到1万元买个储量几十亿矿山的事常常发生。
事实上,我们花了这么高昂的学费,有多少收获呢?!
如果当时给外资是国民待遇,而不是超国民待遇;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外资给工人的福利向国企看齐;如果大量吸收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如果加强监督,防止资产流失......
那么所有的国企都不会垮!
那,为什么还要国企改制呢?!---显然,改制的理由全都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说,国企有体制性的弊端的话,我认为就是厂长经理不应由上级委派!!!!
这种委派,造成了厂长对上级的附庸,而无法真正对工人负责.
公有制不必然导致低效和腐败,公有制失去监管才会导致低效和腐败。而且私有制失去监管也会导致低效和腐败(本人曾任职某大型台资企业。老板不管事,请一个香港职业经理人。结果这个香港人乘机腐败,短短2年多,一个几亿资产的朝阳企业就灰飞烟灭了)
厂长经理就是资产的代理人。事实上,对代理人的监管,在世界上都是个难题。无论公有、私有。
中国实行苏联模式,厂长都是上级委派。甚至厂长还有行政级别。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厂长既要对工人负责,也要对上级负责。而这种模式下,工人并不能对厂长实行有效监管。---厂长可以动用权利给监督自己的工人穿小鞋。而上级则决定厂长的升降。---于是,厂长们就会把对工人负责,放在一边,而把精力花在如何讨上级欢心上。而上级也乐于重用这些和自己一条心的厂长们。于是一个有着特殊利益的官僚阶级形成了,并且日益和工人对立。
当工人发现,厂长并不是和自己利益一致,也不是一条心时,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抛弃了。东欧和苏联发生的事,大致如此!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标榜自己是工人的党,认为工人阶级最靠得住。但工人认为他们代表不了自己,认为他们靠不住。于是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这种模式应该进行彻底的改革。事实上,工会的权利应该大大加强。我心目中理想的国企模式:
1、厂长不能由上级指派。而应该在众多应聘者中,经竞争,由工会确认合适的人选;这个人选,可以是企业内的工人,也可以是其他厂的工人,甚至可以是国外的管理人才。资本家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为工厂带来利润!
2、厂长工作的好坏,由工会随时评估。满意的,留任。不满意的,随时开除。如果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
3、工会就相当于董事会。所有工人都拥有平等的一股。工人中选出自己信得过的人进入工会。并有一套完善的罢免机制,确保工会始终是为工人服务的。
4、企业中的工人既是劳动者,也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应该享受2部分收益:工资和分红。
5、医疗、养老等保险由社会统筹。
6、企业必须设个党委书记。这个职位由政府委派。但他不能插手任何生产管理,更不能兼任厂长或工会职务。他的职责是思想工作,厂内党组织的发展,监督厂长、工会的廉洁性。他的工资由政府发,工厂仅提供办公场所。他的考核由政府进行,但工会和工人可以投诉。
事实上,目前农村实行集体经济的,为什么依然焕发活力?!很重要的一条,带头人是民主选举的,而不是上级委派的!
这些村庄也可以看成一个个公司。
只要解决厂长对谁负责,由谁监督的问题,一切围绕国企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难道我们改革的目的是是工农凭劳动富裕无门?是让人民住不起房、上不起血、看不起病?是把全民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揣进少数人腰包?
还是那句话:
我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们为什么穷?!是我们懒?还是我们笨?还是这种制度根本就没给我们富裕的机会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