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条主义批判
(黄凤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创新教条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理论创新研究所走的主义。本文对其批判,一是正确理解其时代原因的需要,二是基于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构的新需要。
一 创新教条主义的时代原因
我国的改革开放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施行的经济上以严格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严格的民主集中制的模式,走上施行经济上以主体公有下的多元所有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重视党内党外民主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的这种历史走向是所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都解释不了。因此,一些人开始反思和审视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唯物史观是反映人类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预言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到来。尽管,马克思根据其唯物史观,不能对东方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率先实现社会主义作出肯定的回答,但是,包括苏联、中国等东方农业国家通过艰辛的革命实践,最终建立了马克思所预言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在革命实践中总结的革命理论或经验,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在抽象到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层面上后,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之源,就成为了唯物史观解释社会主义实践的补充。唯物史观和革命理论的结合基本上能够解释社会主义国家在施行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社会主义实践。但是,当这些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改革道路后,历史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和预测。
于是,重构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思想热点。而在改革开放之初,思想领域里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管制仍然是很严格的,因此在这场至今尚未结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重构往往是以创新名义提出的。创新当然是理论体系内的创新,因此不可能超越体系对体系形成新的认识或重构体系。这远远满足不了解释现状的理论需要。时代呼唤新理论,呼唤在时代的高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构。
二 创新教条主义的内涵及其批判
创新教条主义在理论上的直接困难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研究不够,她把解释现状的研究动机和思想史研究的研究目的分裂,在研究方法上违背实践反映论认识论原则和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而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和主观主义,在研究内容上表现为过度解读马恩原典。按照科学学学派对传统社会科学的描述,就是创新教条主义以研究者解释现状的当代立场为其外部联系,以违背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反实践认识论为外内联系,以将形成马恩原典的实践基础本体化和马恩原典教条化为内部联系。
⒈基础研究上的局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研究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研究并不够。这里所谓基础研究,是指在新的时代高度,借鉴马恩以来的中外优秀的哲学研究成果,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做出新的认识。虽然近年来,有人开始提倡“马克思主义学”,但是这只能说明, 学界在这方面的工作刚开始。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研究的所谓不够,表现在:
①对社会科学的泛意识形态认识。对社会科学的泛意识形态认识,就是把一切社会科学都看作某个阶级或国家的意识形态。而人们公认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因此,任何想超越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作出的认识,必然是其他国家或某个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国情的,因此,会被理论界所驱逐。因此,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研究无论从组织上,还是从思想上开始独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但是基于前面所讲的原因,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也多停留在所谓创新层面,每当超越这个层面的声音出现,总会有泛意识形态论的指责出现。对社会科学的泛意识形态认识的逻辑前提是认为人类永远不可能在国家和阶级层面把握人类历史的宏观规律。这无疑是违背唯物史观的理论初衷的,也是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的圣经,不是资产阶级的圣经。因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肯定不一样。但是,这并不影响,人类通过几千年的阶级实践和国家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得出中立于阶级和国家间的,能够反映阶级和国家及两者关系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她能中立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去科学地反映人类历史的宏观规律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乏于解释当代问题的能力,就是最好的回答。
②以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名义或研究目的提出,而不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构为目的。创新的研究目的规定了研究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典核心,而忽视了对国际共运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原典及两者的统一研究。方法上表现为,片面提倡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少提倡研究马恩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外的优秀哲学著作和以统一研究为视角研究社会主义实践原典。内容上表现为,言必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展开的起点,往往以马恩经典著作的话语开始。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重构为目的,必然要求总结和概括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诞生以来其理论域所发生的新变化,这就必然要求研究要重视社会主义实践原典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典的统一研究,也必然要求借鉴中外哲学领域里所实现的哲学成果。在新的时代高度,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域的所实现的新的认识高度上,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③研究缺少问题意识。认为,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研究也不例外。但是,以创新研究为目的的问题意识是潜意识的。这就是说,学者们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虽然是基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于现实情形不协调所导致的问题意识,但是创新研究的学者们未必都将研究在逻辑和概念上以这个问题开始。缺少问题意识,或缺少显意识的问题意识,导致了前面讲到的,在研究上侧重理论原典,忽视实践原典的缺陷。从而使研究视野回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诞生以来的现象空间,使研究回到了空洞的说教,或成为既有意识形态陈述体系的乏力的捍卫。
⒉研究动机和研究目的不一致导致的局限:把解释现状的研究动机和思想史研究的研究目的分裂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研究不够,便必然导致把解释现状的研究动机和思想是研究的研究目的分裂。前面讲到,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个问题应当是既有理论对新现实解释和对可预言未来预测的乏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研究,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但是,创新教条主义研究未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潜意识上是以当代重构为动机,但是实际的研究过程却走了思想史研究的路。研究动机和研究目的的不一致,将导致研究在方法上和内容上的局限。
⒊方法上的局限:违背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实践反映论的科学认识论原则;违背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创新教条主义研究在方法上,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实践反映论的科学认识论原则,违背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科学方法论原则。他们的研究,无论从思想史研究还是当代重构研究的意义上,都没能完全遵循这两大原则。恰恰是两种研究的混淆,导致了对两大方法论原则的违背。所谓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原则,应当理解为实践反映论。就是说,任何理论或知识都必然是对一定实践内容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实践,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反映。实践的具体性、局限性决定了理论的具体性和局限性。而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是形成知识的科学方法论原则。违背了这两个原则,就必然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和主观主义。
创新教条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表现为对历史事实的分析避重就轻,抛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典形成以来的国际共运实践及其经验总结分析,而大耗精力地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典。理论原典既乏于解释原典形成以来的国际共运实践,那么根据实践反映论原则,就应当认定其必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有认定这个前提,去创新马克思主义,那就必然采取历史虚无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方法。其主观主义,表现为通过过度解读马恩原典,来迎合解释现状的动机,把研究者的当代立场置换到原典理解中去。
⒋内容上的局限:过度解读马恩原典。
创新教条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础研究的不够、目的混淆和方法上的局限,导致了研究内容上的局限。内容上的局限,直接表现为过度解读马恩原典。读者都会注意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研究,有言必称马经的特点。任何问题出来后,任何理论的创新,都得通过对马恩原典中的话语进行当代阐释后得出。
而实际上,在认识到马恩原典因其现实解释能力的乏力所得具有其历史实践局限性的结论后,就应当理解将马恩原典进行当代阐释蕴涵着一对矛盾。这对矛盾表现为研究动机和研究目的的矛盾,进一步表现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局限。
(2010 年 12月2日 )
请读者依次参考以下博客文章《知识原理》《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经济的三重根(或经济学原理)及当代中国经济分析》;《社会科学学原理》《哲学的三重根或哲学学原理》《社会科学的两重系统风险及其规避》《传统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某国家主体认识关于社会存在的F()<1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原理》;《当代中国权贵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学或社会科学学》;《马克思主义学——当代中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学或社会科学学》;《现代空想共产主义学》;《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性质和过程分析》;《横断科学知识批判》;《科学学原理对传统科学的批判和重构》;《政改的时代主题下左右的较量》;《多极世界下的阶级差别和战争》。另可参考《科学学原理草稿》和《国家社会主义与权贵资本主义草稿》。
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与科学学原理对话!
科学学学派博客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