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面对内忧外患,蒋介石借鉴历史经验,也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观点。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他全力经营其所认为的安内首务——“剿共”军事,并逐步将“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当时应付内外变局的主要方针。1932年6月,蒋在庐山五省“清剿”会议上正式宣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认为日本侵略是次要的,国民党首要任务是安定国内的局面,集中力量“剿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蒋介石先生在运用这一方略时,第一没有抓住时机,第二没有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第三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发展过程、解决事物矛盾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更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显然,“九·一八”事变前,当政者将工作重心放在“安内”上是无可厚非的。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侵华,此时当政者应果断将“攘外”作为首要的战略任务,与国内所有党派摒弃前嫌,缔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老蒋没有认识到国家形势发生的变化,未能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和立场,而是继续他的所谓剿共“安内”,以致最终酿成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不仅使蒋丧失了党国元首的尊严,更使自己丧失了民心支持。此后,蒋在国内外抗日力量的胁迫之下,被迫走上抗日之路,但不幸的是他在跟共产党的合作抗日中,仍然不忘“安内”之使命,悍然发动了“皖南事变”,将自己置于国际国内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使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因此尽失民心。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做法跟蒋的做法恰好相反,他们顺应民心,不怕牺牲,全力抗日,尽量回避国共两支武装的矛盾冲突,并终以一场“百团大战”赢得了海内外华人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政权要想获得长治久安,必须深刻认识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价值,该攘外时就攘外,该安内时就安内,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攘外必先安内”的时机与火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国家与民族的和谐、稳定、发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