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盛世。唐代诗歌有这样的特点——诗人众多,数量巨大,流派纷呈,题材多样。在那个时候,只要你愿意,似乎写什么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知道很多朝代都有“文字狱”,许许多多的文人因此惨遭横祸,但纵观整个唐朝,文禁却是最为松弛,这是唐代诗歌园地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讽刺社会现实,甚至直接讽刺最高统治者的诗都能得以流行,也并未听说有诗人因为发了几句牢骚就被封了博客,甚至蹲了大狱丢了性命。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吧。
杜甫是这样描述现实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够大胆了吧,10个字就把统治者穷奢极欲、老百姓连活路都没有的贫富悬殊、社会对立的现实刻画得淋漓尽致。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不是因为写了这样的诗被人整的。高适的《燕歌行》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无情揭露那些深受皇恩的将帅,他们醉生梦死,置普通士兵生死于不顾,把国家安危当儿戏。这首诗不仅没有被封杀,反而在当时就传播得很广,被许多人推崇为边塞诗中扛鼎之作。更有甚者,那个风流倜傥的白居易写下了大量的讽喻诗作,不依不饶的跟整个统治阶层甚至皇帝过不去,把他们批判得体无完肤。他在《卖炭翁》里写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是直接写皇宫里的人在外面为所欲为,勒索百姓,深刻的揭示了晚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他在《轻肥》里有这样的描述:“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内臣行乐图,和杜甫“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异曲同工,但描绘得更为详尽。直接描写皇帝骄奢淫逸的都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像这样在今天看来严重违禁的内容,在白居易的诗歌里到处都是,在整个唐诗中也随处可见。
唐朝统治者并不像元代统治者那般没文化,他们当然看得懂这些诗歌。但唐代统治者为什么不禁止这些诗歌流播,甚至迫害这样敢于“藐视君王”的诗人呢?其实要封杀这样的诗歌极其简单,只要控制好各种媒体就什么都解决了。比如设置一些敏感词汇,网上就发不出去了,再多派些网管,严格把关,还能有漏网之鱼么?我想唐代的文禁松弛可能有这样的一些原因吧。一是唐朝君王有底气。李世民、武则天这样的皇帝,在整个封建王朝里还有谁可以和他们比肩呢?他们的后代皇帝也继承沿袭了他们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二是唐代君王有胸怀。魏征之成名难道不是得益于唐太宗的宽容吗?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把武则天骂得狗血喷头,武则天听了反而责备宰相为什么早没发现这样的人才,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度啊!三是唐代统治者比较明智。他们知道,几首诗翻不了天,没必要和这些文人过不去;迫害知识分子,封杀舆论的丑行终究是要被后世耻笑的;掩盖得了一时,还能永远掩盖下去吗?也正因这些原因,中华文化里才有了唐诗的繁荣绚烂。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强的一个王朝,故有盛唐之说。但不管怎样,唐王朝也同样没有摆脱盛极而衰的历史周期律,不到三百年,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王朝就土崩瓦解了。我们可以给唐朝的覆亡找出许多的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无关诗歌。
综观几千年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害怕舆论的都是因为心虚。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清代的大兴文字狱莫不如是。当然,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佳话。像唐代因为松弛的文禁而造就了灿烂辉煌的诗章。其实,共产党就是主张言论自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明确规定——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当年,延安有人发牢骚,说打雷怎么不劈死毛泽东。毛泽东知道了后,不仅没有追究咒他的人,反而把那人请过来诚恳的问他骂自己的理由,当得知是因为边区老百姓负担过重的时候,毛泽东深深自责,并由此改进工作,精兵简政,让共产党重新获得了民心,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新中国。后来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则更是让普通老百姓获得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言论自由。这样的时代大概是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我们与时俱进到了一个“不争论”的时代。
我常常梦回那个言论自由的大唐,也常常梦回30年前人民当家作主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