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革研究”举步维难?
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王海光写了一篇《寻找“文革”历史的真相》的文章。
文章讲:“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无疑是当代中国史上最重要的一段。”但是又说:“寻找'文革’历史的真相,比研究其他历史更加困难”。“ '文革史’ 的研究却举步维艰。 在 '宜粗不宜细’的框框下,档案不能解密,学术研究就开展不起来,严肃的史学著作寥寥无几;不负责任、胡编臆造的'纪实’类作品却充斥坊间,成为一般读者了解'文革’内情的重要信息来源。这种现象,令人担忧。”还说:“这不仅因为‘文革’是一段痛史,与现实太近,政治敏感度强,还因为‘文革’中许多会议和事件是没有记录的,档案文献的记载很不完整,太多事件的内情需要依靠当事人的回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知情人大多不愿谈,或不能谈。现在,这些知情人都已进入暮年。当代人如果不将自己在这场大变动中的所知所感所思记录下来,而是听任谬种流传,这将是对后人、对历史极大的不负责任。”
为什么“寻找'文革’历史的真相,比研究其他历史更加困难”。“'文革史’的研究举步维艰?为什么“知情人大多不愿谈,或不能谈”?因为在没研究前有人首先定了框框,“文革”是“十年浩劫”。文章也说“它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左倾路线发展到极致的一场祸国殃民的'十年浩劫’,又以全面'左’祸的极端形式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物极必反的起始条件”。难道这样的在没有深入研究的 “言论”不草率吗?难道这就是“真象”?这是对后人、对历史极大的负责任吗?定性结论既然有了还有研究的必要吗?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而在“文革研究”上,有人恰恰相反,先作“结论”,再来号召人们去研究,岂不怪哉!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文革研究”的真正阻碍!有人早己定了“框框”,想研究者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研究,也难以脱离或者不敢脱离这个“框框”! 所以,只有来个“不谈”。
谁都知道,现中国史无前例的难以治愈的大腐败;举世无双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新生资产阶级的全面崛起,无产阶级和人民地位的全面垮塌,只有通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形式,才能改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才能在中国重新飘扬!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