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乐者,通伦理者也。意即,音乐与伦理是相通的。孔子听见韶乐而三个月对吃肉都不感兴趣,可见孔子成为伟人,与他热爱音乐是分不开的,由此亦可见艺术教育对培养人的心灵的重要性,人的美好情操岂是对教条的死记硬背可以培养出来的?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天生的,孩子长大了孝顺父母是从小时候对父母的爱开始的,如果要小孩子从小就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则是把孩子的纯真的情感践踏了,孩子会以为爱父母是知识是教条,而非天性。孩子从小把天性当做教条来对待,那么他以后就会把很多本应是天性的行为当做教条来进行一种强制性的自我规范,甚至会认为爱父母就是一种教条,既然是教条,那么这种教条是既可以接受也可以抛弃的。所以中国人为什么虚伪,为什么总是给人口是心非的印象,看来都与封建统治阶级强制人民接受儒家思想从而心灵被严重戕害有关,都与儒家把忠于封建君主的教条等同于热爱父母的天性混为一谈有关!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人伦之爱的学习和思考是可以启迪智商的,是可以增加他的创造性的,而如果从小把一种天性中的爱的学习当做教条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他的天性就丧失了,他的创造能力也丧失了,所以中国人的创造能力和欧美人以及日本人相比都是比较差的。三字经诞生于元朝初年,在明代得以推广,弟子规产生于清朝。元和清,对于汉族来说,都属于外族统治时期,统治者希望人民麻木不仁、失去斗志,于是作出这样愚民的精神麻药来给老百姓洗脑,明朝的统治者在愚民方面的确也是特别在意的,麻将就诞生于明朝。有历史学家曾说,明清的五百年,中华民族被愚民政策搞坏了。可见今天的一些人提倡这种东西,恰好说明社会失去公平正义,人民的不满情绪正在加剧!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诗人阮籍喜好道家,反对儒学名教,他母亲死时,他开始没有哭,有儒生就说他不孝,后来他举声一号,竟因哀伤过度而吐出一口鲜血,时人谓之至孝。另一位竹林七贤中的诗人兼古琴大师嵇康,同样反对儒家的虚伪礼教,后来写文章影射提倡儒学的司马昭有篡位谋逆的野心,而被司马昭借故杀害,提倡儒学礼教的司马昭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反对儒学礼教喜好道学的嵇康,仁义,率真,这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充分证明了老子的名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